小學三年級語文預習的方法

  小學語文三年級是一個關鍵時期,為了更好地學習好語文,應注重語文課前預習。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三年級語文課前預習的方法分享

  1、明確要求,教會方法。

  開始訓練學生預習時,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預習,嚴格督促學生按照預習要求和步驟進行預習,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如在本學期初,教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後利用兩節課時間對學生的預習提出具體的要求,並在老師的帶領下將預習放置於課堂內完成,共同預習了第一課。

  ***1***教會學生如何解題。如我們在哪裡蕩起雙槳?

  ***2***與學生共同探理解詞義的方法,即查字典或詞典、看生字表、觀察插圖、聯絡上下文及向別人請教。在學完第二課後,學生又體悟到可以查無字詞典的新方法。

  ***3***自主識字。三年級的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積累了好多的識字方法,佈置預習記字正好是對以前所學漢字的運用。

  如:在預習《學會查“無字詞典”》中學生對“聰明”的“聰”識字有這樣的認識:一生提醒了它的讀音,是平舌音;一生提醒了在寫“聰”的部首時,要注意“耳”的橫變成提;一生又想出了記住“聰”的方法,他說,一個小朋友想聰明,上課時要張大耳朵聽,睜大眼睛看,要勤於發言,而且要用心記,此話說完就贏得了全班的掌聲。

  ***4***讀好課文,要求不錯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複、不破句。為了保證質量,我要求學生每篇課文至少讀三遍,多者不限,以達到要求為準。

  ***5***同時,應鼓勵學生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這是因為在讀書過程中,必然會發現疑難之處,所以就需要學生運用自學符號在書上圈、點、勾、畫。

  如對哪個詞,哪句話不太理解的,可在句子旁畫一個小問號,這一過程就是找出難點,深入思考的過程,在新授課時學生會帶著疑問,聽課自然更專注。在課堂中預習,老師能手把手地教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儘快掌握預習的方法。

  在學生基本掌握預習方法後,可逐步把預習活動放到課外進行。

  2、難易適度,循序漸進。

  在預習中要注意預習內容難易適度,採用先扶後放,循序漸進的培養措施,逐步提高學生預習的能力,引發學生預習的興趣。

  我們在三年級的預習目標中分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主識字,讀通課文,教給學生理解詞義的方法,此階段的實施方法在胡老師的課堂已有所體現,不再贅述。

  第二階段:在學生已學會理解詞義的方法後我們開始讓學生學習在老師指導下查詢有關資料,什麼叫在老師指導查詢資料呢:如不要漫無目的地去找資料,有的孩子一提到查資料就上網下載,一連列印好幾頁紙,孩子是否真正瞭解、理解了呢,我們不得而知。我們要引導孩子去查詢最感興趣、最有效的資料。

  如在《古詩兩首》中可指導孩子去了解作者杜牧和張繼,可引導孩子去找找楓橋在哪,也可找找其他描寫秋天的詩。

  第三階段,教會學生學會初步質疑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在初步感知內容的基礎上提出自己感性趣的問題。將預習分梯度教給方法,使其得以循序漸進地進行。

  3、交流經驗,獲得方法。

  除了在課堂上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我們還經常讓孩子們進行預習作業的展示和預習方法的交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後者“漁”便是預習的方法,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預習方法,如怎樣把一篇課文讀通順,有的孩子認為可把長句子讀通,有的孩子認為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還有的孩子認為注意好停頓和換氣的地方。

  又如在詞語的解釋方法上,有的孩子認為可以查詞典,有的孩子介紹可以看插圖,有的孩子認為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也是不錯的方法,也有的孩子認為可以向別人請教。

  在交流查詢資料的方法時,有的孩子認為可以上網,有的認為可以翻閱閱讀,還有的孩子認為可以請教家長。通過交流,孩子們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通過孩子之間這樣直觀的介紹與交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持之以恆,習慣養成。

  教給了學生良好的預習方法,如果不去實施,那也是徒勞,如果僅佈置預習作業,老師不及時檢查,這就給學習自覺性較差的孩子有空子所鑽,容易使學生認為老師也不重視預習作業,自己就可以馬虎,久而久之便不做了。

  所以及時檢查這一步尤為重要。我在佈置預習作業的第二天必定是將孩子的語文書收齊批改的,對預習做的好的學生及時表揚和鼓勵,讓學生感受預習成功的喜悅,誘發學生的預習興趣,對沒預習或馬虎的孩子要找談話,詢問原因,並進行適當的教育。對預習進步大的孩子更是予以大力表揚和鼓勵,肯定他們的成績,使他們感受到進步的喜悅,樹立自信心。

  此外為激勵學生培養良好的預習習慣,每週統計預習作業得花數最多的學生,發班級喜報,同時對其他學生也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日積月累、堅持不懈的反覆實踐。三年級是由低年級向高年級轉折的關鍵期,也是轉變的期,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更為重要。

  從一開始的要求,到檢查督促,一段時間後,一小部分的學生不用老師提醒也知道要預習下一課了。這樣就成了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這部分學生就可以讓老師省心不少了,但還有一部分學生暫時還沒有養成預習習慣,那麼就需要教師仍然去提醒督導,但我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終能讓預習成為大家的一種自覺行為。

  只有從小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時間一長,學生才能養成這種習慣。今後即使老師不佈置預習,學生也能在課前自覺地預習課文,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預習真正發揮出了功效。

  小學三年級語文課前預習的有效方法

  ***一***認字

  唐連芳老師在《小學三年級語文自主預習方法簡談》中說過:“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因此,在每篇課文總是會出現一些生字詞。知悉這些生字詞的音形義就成了每一課的基本目標。”①三年級是一個過渡階段,對於識字學習依然不能放鬆。通過一二年級的學習,三年級學生對字詞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在預習一篇課文時應知道本課需要認識的生字是哪幾個,標出音序,大聲的朗讀直至去掉拼音也能知道它讀什麼。接著觀察它的結構和偏旁,再組兩個詞語。在這一過程中如遇到困難,直接標記出來,可以查字典或者到學校與老師同學交流以此來加深印象。

  ***二***學寫

  明確本課我要學會寫的字是哪幾個,標註拼音並將音序標出來,如若遇到不會的生字,利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找到該字的拼音並進行標註,再觀察筆順、結構和部首,遇到難寫的筆順和特殊筆順利用字典或工具書來進行求證。例如在預習《陶罐和鐵罐》一課中,“弱”的筆順不確定,那麼利用工具書查詢該字的比順為 “橫折,橫,豎折折鉤,點,提,橫折,橫,豎折折鉤,點,提。”

  ***三***圈詞

  本課生字預習完後,我們要對生字進行鞏固。在在課文中找到已經認識和會寫的字,將它在書中的詞語圈出來,並且能夠再組一個詞語。預習到這裡已經完成了整篇課文的生字詞的預習,能夠為接下來課文的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四***標段

  在課文預習前,我們需要完成一項工作,那就是標自然段,方便接下來的學習。以往我們標自然段會和初讀課文放在一起,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學生邊讀課文邊標自然段會打斷學生的思路,在第一遍讀課文收穫到的有用資訊不大,所以將“標自然段”放在預習課文前來完成能夠有效提高閱讀的效率。

  ***五***讀題

  讀課題兩遍,思考“我想知道些什麼?”並用鉛筆寫在課題下面。《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該尊重和關心學生的個體差異,每個學生的認知程度是不同的,想知道的內容自然有所不同,教師應該充分保護學生的發散思維,鼓勵學生提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答題解惑 ,提高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

  例如:在《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課中,學生通過讀課題兩遍,提出來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屋為什麼倒不了?”“老屋裡面是住著妖怪嗎?”“老屋有可能是古代建築。”“人們一直在修老屋不讓它倒”“老屋對當地人民有著特殊的意義”……課堂中學生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們覺得很有趣,一下子調動了課堂氣氛,都想知道答案,學生們學得認真,課堂效果也非常好。

  ***六***讀文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唐連芳老師在《小學三年級語文自主預習方法簡談》中也提到:“在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深層次地理解文章主旨大意,教師要督促學生在課前熟讀課文。如果將課前熟讀課文作為一項預習內容長期堅持下去,課堂教學的效率也肯定會得到大幅度提升。”所以,這個部分的設定是大聲的朗讀課文兩遍。第一遍初讀課文,能夠將剛才所預習的生字詞在課文中正確的讀出來,遇到以前學過但是忘記的字,圈出來查字典進行鞏固;第二遍再讀課文,要求讀通順課文,不錯字、不添字、不掉字。兩遍讀完後,學生能夠對文章有一個初步的認知,能夠方便接下來的學習。

  ***七***畫詞句

  除了會認字會寫字的詞語,將你覺得好的詞語用“——”劃出來;用﹌﹌劃出你喜歡的句子。徐芳芬老師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素材的積累分析》中說過:“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但是創作能力卻不強。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素材的,能夠有效充實學生的詞彙,開闊學生眼界,激發學生寫作激情,從而提升學生語文寫作水平,提高教學質量”② 所以,這一部分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注重積累,這樣能為習作訓練提供素材,能夠提高寫作質量。

  ***八***想課後習題

  閱讀課文,完成課後習題,不會做的在旁邊打“?”,到學校跟老師同學交流。這是預習的最後一步,課前預習到這裡,學生們對課文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就能快速的完成課後練習,如果仍然有不會的課後習題,在課堂上通過大家交流分享來得出答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李麗霞老師在《小學語文課後習題教學要注重“三要”》中說:“小學語文課後習題的教學在整個語文學習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它是針對每課中要掌握的知識所設定的能力訓練,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延伸,也是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一個途徑。”③我們在做課前預習時不能忽略課後習題,學生在課前有自己的思考,在課堂中學習起來才會事半功倍。

  三年級語文預習方法分享

  一、讀一讀,劃一劃

  1、初讀課文,邊讀邊用圓圈把自己生字、多音字連詞圈出來。用“--“劃出課文中出現的生詞和四字詞語、成語。

  2、再讀課文,用“1、2、3……”標出自然段。

  3、三讀課文,邊讀邊想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麼?

  二、想一想,查一查

  1、生字讀什麼,怎麼組詞,擴詞3個以上,怎麼記住一類字的字形。多音字還有哪些讀音?

  2、生詞什麼意思,可聯絡上下文、可查字典,可查一點通,可問家長。

  3、課文主要內容是什麼?能簡要概括出來。

  4、課後的問題讀一讀,想一想,怎麼回答?

  5、還有哪些不明白的詞、句子或其它疑問,打上“?”,上課時再解決。

  三、寫一寫,記一記

  1、練一練生字,組三個詞。

  2、抄一抄新詞,新詞抄兩遍。

  3、文中的優美句子或重點句子摘錄2-3個。

  4、蒐集本課相關的資料:如作者的簡介,瞭解寫作背景,瞭解與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相關聯的資料。利用電腦查詢,利用課外輔助資料查詢,利用音像資料查詢,也可以向父母、老師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