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環境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練習卷

  在考試之前,認真的去做一系列的試題卷也是一種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對於這種學習方法,你認可嗎?讓我們來做一做這套試卷吧!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湘教版。

  湘教版

  選擇題

  下列對我國部分資源分佈的分析正確的是*** ***

  ①我國北方多煤和石油,南方多鐵礦和煤

  ②北方平原多、熱量少、水分少;南方平原少、熱量多、水分多

  ③西北乾旱、多風沙、光照少;西南溼潤、緯度低、光照強

  ④青藏高原地勢高、氣溫低,草場資源和太陽能豐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下列哪些活動會加強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 ***

A.大量的SO2氣體被排入大氣
B.在平原地區大力發展種植業
C.為了開墾耕地,馬來群島和亞馬孫平原上的居民不斷砍伐森林  
D.大力發展水電事業

  從氣候和農業生產兩方面考慮,我們春旱最嚴重的地區是*** ***

A.東北地區 B.西北地區 C.江淮地區 D.華北地區

  寒潮對農作物影響最大的季節是*** ***

A.冬季和秋季 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 D.秋季和春季

  防禦地質災害的錯誤做法是*** ***

A.加強地質災害的科學研究
B.建立災情預警RBC系統
C.植樹造林,減少滑坡和泥石流發生的頻率和強度
D.砍伐樹木讓地表水暢流,減少泥石流的發生

  讀下面甲、乙兩地植被分佈圖,回答下面小題。

  【小題1】影響甲、乙兩地植被分佈的主導因素分別是*** ***

A.光照和熱量 B.地形和降水
C.地形和熱量 D.降水和光照
【小題2】甲地的闊葉林主要是*** ***
A.熱帶雨林 B.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C.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D.溫帶落葉闊葉林
【小題3】甲地的耕地主要分佈在西部,其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區熱量更充足 B.西部地區降水更豐富
C.西部地區以平原為主 D.西部地區物種更豐富

  全球定位系統***GPS***是利用衛星在全球範圍內適時進行導航、定位的系統。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圖中的甲、乙兩區域是兩顆衛星在某一時刻分別所

  覆蓋的區域,其服務範圍大小是*** ***

A.甲等於乙 B.甲大於乙 C.甲小於乙 D.無法確定
【小題2】下面關於甲、乙兩區域衛星影象的解析,正確的是*** ***
A.甲區域位於乙區域的西北方向
B.甲區域為溫暖廣闊的淺海,漁業和石油資源豐富
C.乙區域分佈有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但破壞較為嚴重
D.甲乙兩區域均為熱帶草原,牧場廣闊,牛羊成群
【小題3】 GIS與地圖的最基本的差異是*** ***
A.空間模型  B.資料模型
C.閱讀速度  D.空間分析能力

  為了緩解全球氣候變暖採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發展煤炭氣化、液化技術,提高利用率

  ②發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結構

  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減少CO2排放

  ④植樹造林,增加植被覆蓋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對世界沿海地帶造成的影響不正確的是*** ***

A.海岸侵蝕加強    B.土地鹽鹼化加劇
C.港口、航道功能受影響 D.高緯度降水減少

  針對滑坡、泥石流這種自然災害的防治措施是*** ***

A.植樹造林 B.開墾梯田
C.加強城市建設 D.減少降水

  江西省南昌市沿贛江而上20千米已形成一片面積達4.5萬畝的紅土沙漠,被稱為“江南水鄉第一大沙漠”。雖然專家們曾在此展開了多項治沙試驗,但始終成效不大。沙漠中心的龍王廟村青壯年紛紛攜帶全家外出打工。這裡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熱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邊緣哄搶盜伐樹木。造成江南水鄉大沙漠的根本原因是*** ***

A.能源結構長期單一
B.濫砍亂伐現象極為嚴重
C.執法不嚴
D.氣候變遷

  下列人類活動中,符合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是*** ***

  ①荷蘭圍海造陸,全國1/5的土地是從海洋中得來的

  ②排幹三江平原的大面積沼澤,變“北大荒”為“北大倉”

  ③我國解放後治理淮河、海河的大中型水利工程

  ④加拿大大規模開墾五大湖以北的草原,生產小麥,增加出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泥石流經常發生在*** ***

A.黃河三角洲 B.川、滇、黔山區 C.黃土高原 D.天山山麓

  下列做法符合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是*** ***

  ①將能種植糧食的林地、草原都開墾為耕地

  ②積極推廣噴灌、滴灌等節水澆灌技術

  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產田

  ④在一些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擴大耕地面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下列有關人地關係思想發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早期採獵文明時期,人類對環境的制約作用較強
B.農業文明時期,人類對自然界的依附性增強
C.工業文明時期,人類被動適應自然
D.可持續性發展的思想逐步形成並得到公認始於20世紀70年代

  下列資源中,不具有地帶性分佈規律是*** ***

A.太陽光照 B.地下熱水
C.海洋魚類 D.闊葉林

  綜合題

  圖為我國旱澇災害分佈示意圖,讀圖分析回答下列各題。

  ⑴ 我國旱澇災害分佈規律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圖中A地洪澇災害多發的月份是___________,從大氣環流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旱災多發的月份是___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B地旱澇災害頻繁對當地農業生態環境有什麼影響?可採取哪些對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圖回答問題。

  ⑴ 綠色植物可以通過____________作用吸收CO2,可通過____________作用將CO2釋放到大氣中。

  ⑵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化石燃料的消耗激增,導致大氣中的CO2顯著增多,這一變化開始於歷史上的___________時期。

  ⑶ 如果以CO2為主的一些氣體在大氣中的積聚造成所謂的溫室效應,那麼由於__________、__________,會導致海平面上升。

  ⑷ 如果海平面上升,我國3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如_____________市、_______________市、___________市將會受到影響。


看了""的人還看:

1.2016高中地理會考試題及答案

2.宇宙中的地球高中地理測試題及答案

3.中國地理高考模擬試題及答案

4.全球氣候變化高中地理測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