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高三生物試卷及答案

  北京市的高三即將考試,生物試卷大家都做了很多,這次的生物試卷也要用心做。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提供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北京市西城區高三生物試卷選擇題

  1.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組由兩條相同的RNA組成。下列對該病毒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可利用自身核糖體合成蛋白質外殼

  B.通過主動運輸的方式進入宿主細胞

  C.其較強變異性給疫苗研製帶來困難

  D.用煮沸或高壓蒸汽的方法難以滅活

  考點: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

  答案:C

  試題解析:A選項,艾滋病病毒是非細胞結構生物,沒有核糖體,合成自身蛋白質時需要利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進行。此選項錯誤。

  B選項,艾滋病病毒是由蛋白質和RNA組成的,蛋白質、RNA作為大分子本身進入細胞時都得需要胞吞,所以由它們組成的整個病毒顆粒進入細胞也是胞吞方式。此選項錯誤。

  C選項,艾滋病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RNA是單鏈分子容易發生突變,變異性強。以某種滅活的艾滋病病毒作為疫苗,過不久這種病毒就發生變異,又得需要做新的疫苗,所以變異性強會給研製艾滋病病毒疫苗帶來困難。此選項正確。

  D選項,煮沸是消毒的一種方法,高壓蒸汽是滅菌的一種方法。它們都能使蛋白質發生變性,能使病毒滅活。此選項錯誤。

  2.腎臟受交感神經支配。腎交感神經受到低頻率低強度的電刺激,可增加腎小管對Na+、Cl-和水的重吸收,這種作用可被腎上腺素受體拮抗劑所阻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支配腎臟的交感神經末梢釋放的遞質是腎上腺素

  B.電刺激使交感神經纖維的膜內電位由正變為負

  C.腎交感神經屬於反射弧的傳入神經

  D.腎小管對水的重吸收只受神經調節

  考點:人體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調節過程

  答案:A

  試題解析:A選項,題幹資訊告知腎臟受交感神經支配,增強腎小管的功能,而這種支配作用會被腎上腺素受體拮抗劑阻斷***拮抗劑會影響受體功能***,所以可以據此推測支配腎臟的交感神經末梢釋放的遞質是腎上腺素。此選項正確。

  B選項,神經纖維靜息時細胞內電位為負,受刺激後將由負變成正。此選項錯誤。

  C選項,題幹資訊可知腎臟受交感神經支配而發揮作用,所以腎臟應屬於效應器的一部分,由此可推知腎交感神經應屬於傳出神經。此選項錯誤。

  D選項,由已學知識可知,腎小管對水的重吸收還會受抗利尿激素的調節,此調節屬於體液調節。此選項錯誤。

  3.乳腺上皮細胞在孕晚期數量增加,在停止哺乳後數量減少。當向體外培養乳腺組織的培養液中加入泌乳素時,乳腺組織合成的酪蛋白的量增加了20倍。測定乳腺組織中RNA的半衰期***半數RNA降解需要的時間***,結果如下表。據此作出的推理不正確的是*** ***

  A.乳腺上皮細胞的增殖能力在人體生命活動的不同階段有所差異

  B.mRNA半衰期較短,有利於細胞內蛋白質的種類和含量的調控

  C.泌乳素通過提高酪蛋白基因的轉錄效率來促進細胞合成更多酪蛋白

  D.用標記的酪蛋白基因作為探針進行分子雜交可檢測酪蛋白mRNA

  考點:遺傳資訊的轉錄和翻譯

  答案:C

  試題解析:A選項,題幹資訊告知乳腺上皮細胞在孕晚期數量增加,在停止哺乳後數量減少。說明乳腺上皮細胞的增殖能力在生命活動的不同階段有差異。此選項正確。

  B選項,蛋白質的合成需要模板mRNA,若mRNA的降解時間短,更利於通過調控轉錄的強弱,調控蛋白質的種類和含量。此選項正確。

  C選項,通過題中圖表獲知,有無泌乳素刺激,mRNA半衰期有明顯差異,據此推知泌乳素通過提高酪蛋白基因的翻譯效率來促進細胞合成更多酪蛋白。此選項錯誤。

  D選項,酪蛋白mRNA是由酪蛋白基因為模板轉錄出來的,所以利用此基因作為探針通過鹼基互補配對可以檢測到酪蛋白mRNA。此選項正確。

  4.在聖露西亞島有兩種植物靠一種蜂鳥傳粉。一種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種則彎而深。雌鳥的長鳥喙適於在彎曲的長筒狀花蕊蜜管中採蜜,雄鳥的短鳥喙適於在短小筆直的花蕊蜜管中採蜜。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雌雄蜂鳥在不同植物上採蜜緩解了雌雄蜂鳥間的種內鬥爭

  B.兩種植物花蕊蜜管形態的差異是因蜂鳥採蜜導致的變異

  C.花蕊蜜管形態與鳥喙長度相適應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D.蜂鳥的性別比例和種群密度會影響兩種植物的種群密度

  考點: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答案:B

  試題解析:A選項,食物來源有別,可以很好緩解種內個體間因爭奪食物的鬥爭。題幹資訊告知同種雌雄蜂鳥採蜜不同植物,食物來源不同,可緩解種內鬥爭。此選項正確。

  B選項,可遺傳變異的產生根本上來自於遺傳物質本身的變化,主要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兩種植物花蕊蜜管形態的差異是是可遺傳變異,蜂鳥採蜜只屬於環境因素。所以此選項錯誤。

  C選項,根據現代進化理論認為,現存的生物之間的適應關係是共同進化的結果,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此選項正確。

  D選項,蜂鳥採蜜的同時會幫助植物傳粉,不同性別蜂鳥採蜜不同植物,所以蜂鳥的性別比例及其種群密度對於兩種植物的種群密度會有影響。此選項正確。

  5.紫色洋蔥是生物學實驗的常用材料,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觀察質壁分離與復原,宜選取紫色外表皮細胞

  B.觀察有絲分裂,宜選取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

  C.提取液泡中的紫色色素,可用清水作溶劑

  D.粗提取DNA,可選用二苯胺試劑做溶劑

  考點: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答案:D

  試題解析:A選項,紫色洋蔥外表皮細胞有大大的液泡,並且液泡裡含有紫色色素,在觀察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時適宜宜使用。此選項正確。

  B選項,觀察有絲分裂時,需要選擇連續分裂的細胞,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屬於連續分裂細胞。此選項正確。

  C選項,紫色色素儲存在液泡裡,液泡裡是以水為基礎的液體環境,所以此色素可溶解於水中。此選項正確。

  D選項,粗提DNA時,用2mol/L NaCl作為溶劑溶解DNA,二苯胺試劑用來鑑定DNA,能與DNA反應,不宜做溶劑。此選項錯誤。

  北京市西城區高三生物試卷填空題

  6.科研人員以人膀胱癌細胞為材料,研究二甲雙胍在抗膀胱癌過程中的作用。

  ***1***取等量人膀胱癌細胞,注射到先天性胸腺缺陷的裸鼠體內。7天后裸鼠均長出皮下腫瘤。將患有腫瘤的裸鼠隨機分為兩組,A組每天腹腔注射用生理鹽水配製的二甲雙胍溶液,B組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連續給藥3周,每天檢測並記錄小鼠皮下腫瘤體積。

  ①選用裸鼠作為人腫瘤細胞的受體,是因為裸鼠的_________機能缺失,對來自異種動物的組織沒有_________作用。

  ②設定B組,是為了排除_________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以體外培養的253J和T24兩種膀胱癌細胞為材料,分別用二甲雙胍、抗癌藥物TRAIL、二甲雙胍聯合TRAIL進行處理,24小時後測定癌細胞數量,計算成活率,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

  ①各實驗組中新增的二甲雙胍濃度應_________***相同,不同***。用二甲雙胍處理後,253J膀胱癌細胞的存活率比對照組減少了_________%,這說明二甲雙胍對膀胱癌細胞的增殖_________。

  ②由圖分析,兩種癌細胞中,對TRAIL高度抵抗的是_________,判斷依據是_________。

  ③圖1結果說明,聯合用藥比單獨用藥對253J細胞的增殖_________。

  ④根據藥物對兩種癌細胞的不同作用效果推測,二甲雙胍對TRAIL抗癌起輔助作用的前提是_________。

  考點:癌細胞的主要特徵及防治

  答案:***1***①細胞免疫;免疫排斥②注射、注射液體的體積***2***①相同;10;有抑制作用②T24細胞;圖2中隨TRAIL濃度的增加,T24細胞存活率基本不變,都接近100%③抑制作用更強④TRAIL對癌細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試題解析:***1***①題幹存在資訊“先天性胸腺缺陷”,小鼠體內的T細胞是缺失的,細胞免疫必須有T細胞才能進行,所以裸鼠的細胞免疫缺失。而免疫系統對移植器官的免疫排斥作用是由細胞免疫來完成的,所以這樣的小鼠就不會對異種組織進行免疫排斥。

  ②實驗過程“A組腹腔注射生理鹽水配製的二甲雙胍溶液,B組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通過對照可以排除生理鹽水以及腹腔注射操作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①從圖1來看,橫座標是TRAIL的濃度,要體現出細胞存活率隨TRAIL濃度增加的變化趨勢,那麼各組中與其聯合使用的二甲雙胍的濃度就應該是相同的,這也遵循了單一變數原則。不僅圖1中各組如此,圖1和圖2中的二甲雙胍的濃度都應該是相同的。從圖1中可以看出,單獨使用二甲雙胍時,細胞存活率是90%,即比不加任何藥物時***對照組***減少了10%,這說明二甲雙胍對膀胱癌細胞的增殖起到了抑制作用。

  ②圖1中253J細胞的存活率隨著TRAIL濃度的升高而下降,而圖2中T24細胞的存活率隨著TRAIL濃度的升高,基本上不變,所以T24細胞對TRAIL是高度抵抗的。

  ③圖1中灰色柱是TRAIL單獨使用的情況,黑色柱是TRAIL和二甲雙胍聯合使用的情況,可以看出聯合用藥對253J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更強。

  ④整體看圖1和圖2,在針對253J細胞***對TRAIL抵抗性弱***時,二甲雙胍能夠對TRAIL抗癌起輔助作用,在針對T24細胞***對TRAIL高度抵抗***時,由於T24細胞對TRAIL藥物存在抵抗作用,所以二甲雙胍對TRAIL抗癌起輔助作用的前提是TRAIL對細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7.蠶豆病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病,其表現為紅細胞中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使紅細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

  ***1***圖1是某蠶豆病患者家族的遺傳系譜圖。據圖1初步判斷此病遺傳方式為__________。

  ***2***隨後研究表明,控制合成G6PD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在人的基因組中存在GA、GB兩種形式;突變基因g不能控制合成G6PD。對該家族部分個體進行基因檢測的結果如圖2所示。

  ①人類基因組中GA、GB、g互為__________基因。帶有突變基因的個體平時不發病,但在食用新鮮蠶豆後1~2天內會出現溶血癥狀。說明帶有突變基因個體的發病是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結果。

  ②II-7個體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其發病是因為__________基因未正常表達。

  ③II-7與II-8婚配所生子女有g基因的概率為__________。

  ***3***有人推測,II-7個體相關基因未正常表達,原因可能是該基因中的G、C鹼基被新增甲基***—CH3***,影響了RNA聚合酶對該基因的識別。

  ①該基因不能被RNA聚合酶識別,會影響該基因的__________過程。

  ②限制酶Hpa II酶和Msp I酶的識別鹼基序列均為“—CCGG—”,若DNA被新增甲基,Msp I酶仍能切割DNA,而Hpa II酶則不能.提取II-7基因組DNA,用以上兩種酶分別處理,然後運用PCR技術擴增上述未表達基因***含有“—CCGG—”序列***,若兩組擴增產物__________***相同,不相同***,則支援上述推測。

  ③在基因研究中,常需利用限制酶。限制酶的功能是__________。

  考點: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答案:***1***常染色體隱性遺傳***2***①等位;基因與環境②XGBXg;XGB③1/2***3***①轉錄②不相同③識別特定序列的雙鏈DNA片段,並使每一條鏈中特定位點的磷酸二酯鍵斷開

  試題解析:***1***系譜圖中Ⅰ-1、Ⅰ-2均無病,生出女兒Ⅱ-7有病,推知該病為隱性遺傳病,且致病基因應位於常染色體上。若是X染色體上的隱性致病基因,則女兒有病的話,父親也必然有病,不滿足題意。

  ***2***①GA、GB、g是與控制合成G6PD相關的位於X染色體相同位置上的三個等位基因。

  ②由題中描述可知,帶有致病基因的個體發病是在食用了新鮮蠶豆後,否則並不會發病,因此說明發病是由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③由電泳圖譜可知Ⅱ-7的基因型為XGBXg,題中已知XGB、XGA基因均可控制合成G6PD,只有Xg不能控制合成G6PD。因此可推知,Ⅱ-7發病是因為XGB沒有正常表達。

  由電泳圖譜可知Ⅰ-3基因型為XGAXg、Ⅰ-4基因型為XGAY,則Ⅰ-3和Ⅰ-4的後代Ⅱ-8的基因型為***1/2XGAY+1/2XgY***,但是系譜圖中顯示Ⅱ-8不患病,所以Ⅱ-8的基因型確定為XGAY。Ⅱ-7與Ⅱ-8婚配:XGBXg×XGAY,子代個體有Xg基因的為:XGAXg***1/4***、XgY***1/4***,概率為1/2。

  ***3***①不能②RNA聚合酶與基因上游結合啟動轉錄,若基因不能被RNA聚合酶識別,則無法啟動轉錄。題中推測“Ⅱ-7相關基因未正常表達是因為被添加了甲基”如果成立的話,設計以下兩組實驗得到的結果應為:

  第一組:被甲基化的DNA+MspⅠ酶***能切割該甲基化了的DNA***→相關基因被切斷PCR不能擴增出該未表達的基因

  第二組:被甲基化的DNA+HpaⅡ酶***不能切割該甲基化了的DNA***→相關基因完整PCR能擴增出該未表達的基因

  ③限制酶的功能是識別特定序列的雙鏈DNA片段,並使每一條鏈中特定位點的磷酸二酯鍵斷開。

  北京市西城區高三生物試卷綜合題

  8.研究人員對我國某海區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情況進行調查,得到下表所示的結果:

  ***1***比較表格中各營養級_________的數值,可以驗證生態系統能量流動_________的特點。

  ***2***該海區輸入的總能量是t•km-2•a-1,其與總吸呼量的比值約為2,這說明該生態系統成熟比較_________,系統的穩定性較_________;如果停止捕撈等干擾,隨著群落_________的進行,該比值將逐漸趨近於1。

  ***3***研究人員將該海區某種大型底棲藻類切割成大小相同的小段,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對其光合作用生產力進行了研究。

  ①方法1:O2法。將含有藻段的水樣分別置於不透光的黑瓶和透光的白瓶中,測定初始溶氧量W0後將兩瓶置於水底,0.5h後再次測定溶氧量W黑和W白。這段時間藻段光合作用製造的氧氣量為_________。

  ②方法2:14C法。將含有藻段的水樣分別置於不透光的黑瓶和透光的白瓶中,瓶中加入一定量NaH14CO3,在水底放置0.5h後,向水樣中加入80%的熱乙醇以_________。反覆沖洗藻段除去附和的NaH14CO3,然後分別測定黑瓶和白瓶中藻段的放射性強度C黑和C白,根據“C白-C黑”即可換算出這段時間藻段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C黑代表的是_________造成的放射性強度。

  ③O2法測得的藻段製造的O2摩爾量大於同一時間14 C法測得的藻段固定的CO2摩爾量,不考慮測量誤差,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從下列選項中選擇代號填寫***

  a.水樣中含有的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擾了O2法的測定結果

  b.藻段實驗過程中生成的有機物除了糖類之外還可能有脂肪

  c.藻段在光下的呼吸作用速率大於在暗中的呼吸作用速率

  d.部分含14C有機物已參與呼吸作用導致14C法測得CO2固定值偏小

  考點:生態系統中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及應用

  答案:***1***同化量;逐級遞減***2***13716.582;低;弱;演替***3***①W白-W黑②終止光合作用;藻段吸收但未固定的14CO2③b、d

  試題解析:***1***食物鏈中能量從一個營養級流下下一營養級,是指同化量而言的。從表中來看從第Ⅰ營養級到第Ⅵ營養級同化量在減少,所以可以驗證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

  ***2***輸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太陽能的總量,生產者一定是第一營養級,所以只需要從表中找到第Ⅰ營養級的同化量***13716.582***即可。由於各個營養級的總呼吸量就是從生態系統流出的能量,所以根據題中資訊可得總輸入量/總輸出量=2,也就是說輸入大於輸出,所以該生態系統所具有的總能量在不斷增加,該生態系統的成熟度較低,系統的穩定性較弱。停止捕撈,隨著群落演替的進行,最終會達到頂級群落,此時能量的輸入和輸出基本相同,即總輸入量/總輸出量=1。

  ***3***①黑瓶中可得出,呼吸消耗的氧氣量為W0-W黑;白瓶中可得出,藻段向外釋放的氧氣量***淨光合作用***為W白-W0;所以光合作用實際製造的氧氣量為兩者相加:W白-W黑。

  ②14C法來測定時,光合作用0.5h後,加入熱乙醇的作用是為了迅速將藻段細胞殺死,終止光合作用,防止在後續測定放射性強度時,細胞仍然在吸收14CO2。黑暗條件下應該是不進行光合作用的,不應該測定放射性,但實驗中藻段也有可能從溶液中獲得少量的14CO2,而這些14CO2並非是光合吸收的。所以用C白-C黑可以排除藻段因非光合因素吸收的14CO2對放射性檢測的影響。

  ③由於脂肪比糖類中氧含量低,所以如果在合成的有機物中有脂肪,釋放的氧氣量會更多,所以b符合題意;如果已合成的含14C的有機物參與有氧呼吸,會再次以14CO2形式釋放出去,進而導致測得的固定的14CO2偏低,所以d也符合題意。如果微生物呼吸作用干擾了O2測定,會使測定的光合放氧量偏低,不合題意;如果藻段在光下的呼吸速率大於在黑暗條件下的呼吸速率會使W白偏小,也會使W黑偏大,進而會使測出的光合放氧量偏低,不合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