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物理複習提綱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的自然科學.關於中考物理複習資料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人教版中考物理複習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考物理複習資料***透鏡***

  1. 透鏡的原理:光的折射。

  2. 兩種透鏡

 

凸透鏡

凹透鏡

定義

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做凸透鏡。

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做凹透鏡。

實物形狀

 

 

主光軸和光心

透鏡上通過球心的直線CC'叫做主光軸,簡稱主軸。

每個透鏡主軸上都有一個點,凡是通過該點的光,其傳播方向不變,這個點叫光心

 

 

對光線作用及光路圖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光線透過透鏡折射,折射光線傳播方向比入射光線的傳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軸。

光線通過透鏡折射後,折射光線傳播方向比原入射光線的傳播方向更遠離主光軸。

特殊光線

 

 

焦點和焦距

凸透鏡能使平行於主光軸的光會聚在一點,這個點叫做焦點,用F

表示。

凹透鏡能使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發散,這些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於主光軸上的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叫做虛焦點,也用F表示。

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凹透鏡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凸透鏡有兩個相互對稱的實焦點,同一透鏡兩側的焦距相等。

凹透鏡有兩個相互對稱的虛焦點,同一透鏡兩側的焦距相等。

焦距與會聚能力的關係

凸透鏡焦距的大小表示其會聚能力的強弱,焦距越小,會聚能力越強。

凹透鏡焦距的大小表示其發散能力的強弱,焦距越小,發散能力越強。

同種光學材料製成的凸透鏡表面的凸起程度決定了它的焦距的長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會聚能力越強。

同種光學材料製成的凹透鏡表面的凹陷程度決定了它的焦距的長短。表面越凹,焦距越短,發散能力越強。

每個凸透鏡的焦距是一定的。

每個凹透鏡的焦距是一定的。

  3. 平行光:射到地面的太陽光可以看作是互相平行的,叫做平行光。

  用凸透鏡正對太陽,調整凸透鏡到紙的距離,使紙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那麼這個光斑在凸透鏡的焦點上。

  中考物理複習資料***生活中的透鏡***

 

照相機

投影儀

放大鏡

原理

凸透鏡成像

u>2f

fu<2f

uf

像的性質

倒立、縮小的實像

倒立、放大的實像

正立、放大的虛像

光路圖

 

 

 

透鏡不動時的調整

像偏小:物體靠近相機,暗箱拉長

像偏大:物體遠離相機,暗箱縮短

像偏小:物體靠近鏡頭,投影儀遠離螢幕

像偏大:物體遠離鏡頭,投影儀靠近螢幕

像偏小:物體稍微遠離透鏡,適當調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物體稍微靠近透鏡,適當調整眼睛位置

物體不動時的調整

像偏小:相機靠近物體,暗箱拉長

像偏大:相機遠離物體,暗箱縮短

像偏小:鏡頭靠近物體(位置降低),投影儀遠離螢幕

像偏大:鏡頭遠離物體(位置提高),投影儀靠近螢幕

像偏小:透鏡稍遠離物體,適當調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透鏡稍靠近物體,適當調整眼睛位置

其他內容

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

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內容越多。

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

投影片要上下左右顛倒放置。

平面鏡的作用:改變光的傳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夠在螢幕上成像。

 

  l 實像和虛像***見下圖***:

  照相機和投影儀所成的像,是光通過凸透鏡射出後會聚在那裡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膠片放在那裡,真的能記錄下所成的像。這種像叫做實像。物體和實像分別位於凸透鏡的兩側。

  凸透鏡成實像情景:光屏能承接到所形成的像,物和實像在凸透鏡兩側。

  凸透鏡成虛像情景:光屏不能承接所形成的像,物和虛像在凸透鏡同側。

  中考物理複習資料***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實驗器材】f=12 cm***最好在10~20 cm之間***的凸透鏡一個,蠟燭一支,用白色硬紙製成的光屏一個等。

  【設計實驗】①把蠟燭放在遠處,使物距u﹥2f,調整光屏倒凸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實像。觀察實像的大小和正倒。測量物距u和像距v***像到凸透鏡的距離***。

  ②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重複以上操作,直到屏上得不到蠟燭的像。

  【結論】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如下表***第一條規律並非由本實驗得出***:

物距(u

像的性質

像距(v

應用

正倒

大小

虛實

[無窮遠]

倒立

一點

實像

vf

(利用太陽光測透鏡焦距)

u2f

縮小

fv2f

照相機

u2f

等大

v2f

(成像大小的分界點)

fu2f

放大

v2f

投影儀、幻燈機、電影放映機

uf

不成像

無窮遠

(成像虛實的分界點)

uf

正立

放大

虛像

uv(同側)

放大鏡

  【對規律的進一步認識】

  l 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實像都是倒立的,倒立的都是實像。

  l 成實像時,u+v≥4f***u=2f時u+v=4f***

  l 成虛像時,物近,像近,像變小。

  l u=f是成像正倒、物像同異側的分界點。

  l u=2f 是像放大和縮小的分界點。

  l 當像距大於物距時成放大的像,當像距小於物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注意事項】

  l 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要位於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l u>f時凸透鏡要放在蠟燭和光屏之間。

  l 燭焰在光屏上的像在偏上方時,可以向上移動光屏或蠟燭,也可以向下移動凸透鏡來調整。

  l 若在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

  ①蠟燭在焦點以內;

  ②燭焰在焦點上;

  ③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於焦距,成像在很遠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無法移到該位置。

  l 在凸透鏡旁放一近視鏡***凹透鏡***,若使像清晰,需要將光屏遠離透鏡,或者將物體靠近透鏡;

  在凸透鏡旁放一遠視鏡***凸透鏡***,若使像清晰,需要將光屏靠近透鏡,或者將物體遠離透鏡。

  中考物理複習資料***眼睛和眼鏡***

  1. 眼睛的結構和作用:

  l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

  l 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於一個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物體的像。

  l 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訊號傳輸給大腦,我們就看到了物體。

  l 眼睛通過睫狀體來改變晶狀體的形狀:

  當睫狀體放鬆時,晶狀體比較薄,遠處物體射來的光剛好會聚在視網膜上,眼球可以看清遠處的物體;

  當睫狀體收縮時,晶狀體變厚,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大,遠處物體射來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遠處的物體。

  2. 近視眼和遠視眼:

 

產生原因

矯正

近視

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

眼球在前後方向上太長

像成在視網膜前方

戴近視鏡(凹透鏡)

遠視

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眼球在前後方向上太短

像成在視網膜後方

戴遠視鏡(凸透鏡)

  近視眼成像於視網膜前 矯正後

  遠視眼成像於視網膜後 矯正後

  3. 眼睛的度數:

  l 透鏡焦距f的長短標誌著折光本領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領越大。

  l 通常把透鏡焦距的倒數叫做透鏡焦度,用Φ表示,Φ=1/f。

  l 眼鏡片的度數,就是鏡片的透鏡焦度乘100的值,即D=100Φ=±100/f***近視鏡取負號,遠視鏡取正號***

  l 凸透鏡***遠視鏡片***的度數是正數,凹透鏡***近視鏡片***的度數是負數。

  中考物理複習資料***顯微鏡和望遠鏡***

  1. 顯微鏡:

  l 主要結構:目鏡***靠近眼睛的凸透鏡***、物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載物片、反光鏡等。

  l 原理:物鏡相當於投影儀,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過物鏡後成一個放大、倒立的實像;

  目鏡的作用則像一個放大鏡,把這個像再放大一次。

  經過這兩次放大作用,我們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見的小物體了。

  l 顯微鏡最終成倒立、放大的虛像。

  2. 望遠鏡:

  l 主要結構:目鏡***靠近眼睛的凸透鏡***、物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

  l 原理:物鏡相當於照相機,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縮小、倒立的實像;

  目鏡的作用相當於一個放大鏡。

  物鏡所成的像離我們的眼睛很近,並且目鏡可以放大物象,所以視角就會變得很大。

  因為望遠鏡物鏡的直徑很大,所以可以會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l 天文望遠鏡也常用凹面鏡作物鏡,如反射式望遠鏡。

  l 望遠鏡最終成倒立、縮小的虛像。

  l 哈勃空間望遠鏡:把天文望遠鏡安置在大氣層外,可以免受大氣層的干擾,得到更清晰的天體照片。

  3. 視角***見右圖***:我們看物體時,它對我們眼睛所成的視角越大,我們看見的物體就越大;反之我們看見的物體就越小。

  物體對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不僅和物體本身的大小有關,還和物體到眼睛的距離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