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自然地理複習知識點

  自然地理對學生來講是比較難學的,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明確世界氣候型別的分佈與成因

 

緯度

氣候

型別

分佈規律及地區

形成原因

熱帶

大致在南北緯度30°之間

熱帶雨林氣候

大致在南北緯10°之間,主要位於非洲剛果河流域,南美亞馬孫河流域,亞洲印度尼西亞來等地。

處於赤道低壓帶控制下,盛行赤道氣團,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

大致在南北緯10°至南北迴歸線之間。

處在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地區。

熱帶季風氣候

大致在南北緯10

°至南北迴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

在一年中風向隨季節轉變非常明顯。

熱帶沙漠氣候

大致在南北迴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內部和西岸。

在副熱帶高壓或信風帶控制。

亞熱帶

大致在南緯或北緯30°-40°之間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溼潤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東岸。

前者夏熱冬溫,季節變化明顯。

地中海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緯度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因副熱帶高壓帶北移控制這裡,受熱帶大陸氣團影響,乾旱炎熱;冬季受西風帶控制,多氣旋活動,暖溼多雨。

溫帶

大致在南緯或北緯40°-60°之間

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佈於亞洲大陸東部,如我國華北、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和朝鮮半島。

冬夏風向明顯交替。

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佈於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內陸地區。

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

主要分佈在西歐、北美和南美大陸西海岸狹長地帶。

終年盛行西風,受海洋氣團影響,終年溼潤,冬雨較多,冬季溫和夏季涼爽,氣溫年變化較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mm之間。

亞寒帶

南北極圈附近

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佈在歐洲、亞洲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

主要受極地大陸氣團和極地海洋氣團控制。冬季漫長而嚴寒,暖季短促;降水量少,而且集中在夏季。

寒帶

極地附近

苔原

氣候

主要分佈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冰洋沿岸。

全年嚴寒,皆為冬季。最熱月氣溫僅達1-5℃。降水少,多雲霧,蒸發極弱。

冰原

氣候

主要分佈於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

全年酷寒,各月氣溫皆在0℃以下,是全球年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約在-2935,北極地區在-22℃以下。

高原氣候和山地氣候

主要分佈在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區,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

隨著高度增加,氣候垂直變化非常明顯,如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日照強,風力也大。

  :明確氣候的影響因素

  1.太陽輻射:形成氣候的最基本因素。

  2.大氣環流:對氣候的形成起著直接的控制作用。

  3.下墊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和水源。

  4.人類活動主要是通過改變地面狀況和大氣成分來影響氣候,並且影響越來越大。

  :明確氣候型別的判斷思路

  ①根據氣溫季節變化特點,判斷南北半球:如果6、7、8月氣溫高***氣溫曲線呈波峰型***則為北半球;如果12、1、2月氣溫高***氣溫曲線呈波谷型***則為南半球。

  ②根據最冷月氣溫或最熱月氣溫,判斷所屬溫度帶:如果最冷月氣溫高於15℃,則為熱帶氣候;如果最冷月氣溫0~15℃,最熱月均溫大於25℃,則為亞熱帶氣候;如果最熱月均溫10~20℃,則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如果最冷月氣溫0℃以下,最熱月均溫20℃以上,則為溫帶季風氣候或溫帶大陸性氣候;如果最熱月均溫10℃以下,則為寒帶氣候。

  ③根據降水的季節分配,確定氣候型別:年雨型***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少雨型***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夏雨型***熱帶季風、亞熱帶季風、溫帶季風、熱帶草原氣候***;冬雨型***地中海氣候***。通過以上覆習,就能夠真正熟悉和理解氣候影響因素的基本原理,並能夠熟練掌握基本的分析思路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