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四年級說課稿範例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是學習所有學科的工具,所以學好語文至關重要,而小學語文的教學,也成為學習的重中之中。到底怎樣才能教好語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廣大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整理的語文說課稿範例,希望對大家的教學工作有幫助。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範例1

  《走,我們植樹去 》說課稿

  《走,我們植樹去》是義務教育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一首詩歌,它以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情景,展現了植樹造林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和給人類帶來的好處,號召人們積極投入到綠化祖國的活動中去。

  根據我以往的教學經驗,我班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很容易理解。但要讓學生憑藉簡潔的語言文字來體會植樹造林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和給人類帶來的好處,是有一定困難的。

  根據教材特點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自學本課6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3、理解詩歌內容,瞭解植樹的重要,體會少先隊員們要用實際行動綠化祖國的決心,教育學生從小要增強環保意識。其中目標3是重點更是難點。

  課文中全詩可分三部分。第1自然段,點題。先表明在什麼季節,以什麼樣的心情去植樹,然後發出“走我們一起去植樹”的號召,點明題旨。第2至5自然段,寫植樹的意義和價值,指出植樹的重要性。第6自然段,呼應開頭。表明植樹造林的決心。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寫了植樹造林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和給人類帶來的好處,這是課文的重點。由於學生沒有植樹的生活經驗,對課文中植樹造林給給人類帶來的好處難理解和體會,這也是課文的難點所在。為了較好的實踐新課標的理念,抓住課文的重點,突破難點。課前請學生親近大自然,去郊區體會樹木的給大家帶來的清新。在為學生創設平等對話的教學氛圍的同時,倡導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探求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我力爭在兩課時完成教學。

  第一課時,我準備採用三個層面的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首先,揭示課題,引導學生由課題質疑,然後引領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接著,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個別再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我著重對“音符、荒灘、溝渠”進行正音,詩歌的語言很簡潔,句子很短,根據我以往的經驗,課文中沒有特別難讀的句子。在初步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選擇各自喜歡的內容,美讀課文,讓學生通過選擇性閱讀,再次加深對課文了解。最後,我將預留幾分鐘的時間,指導學生學習“渠、栽、版、乖”,我引導學生通過老師的範寫、學生的描仿,正確、規範地書寫。最後,讓學生當堂練字,教師巡視指導。抄寫詞語。

  下面,就第二課時著重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一、 以“趣”導路,營造氛圍

  趣味是中年級學生學習的動力,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感興趣來學習課文,我精心設計了匯入語“這節課,我們繼續跟隨少先隊員去植樹。”創設課文的情境,產生了學習本文的興趣。情感也被調動起來。再通過教師的語言描述,帶領學生“穿越時空”走進文字。

  二、 以“讀“鋪路,感悟語言

  本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主要體會我們少先隊員決心去植樹,心情很高興。先請學生自讀一、二自然段,自行感悟到少先隊員心情很高興、決心很大。接著問“從哪兒看出少先隊員去植樹的決心很大?”***“走”單音詞後面的停頓,“我們一起去植樹”後面的感嘆號***“哪些詞句說明少先隊員的心情很高興?” ***和煦的春風、輕快的腳步、歡聲笑語***再引導想象少先隊員在路上行走和植樹時歡樂的情景。指導用歡快的語氣讀有關句子。

  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寫了植樹造林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和給人類帶來的好處,這是課文的重點。現根據學生的實際經驗,讓學生說說植樹有哪些好處?然後請學生朗讀課文三、四、五自然段。根據回答問題,板書:“綠色工廠 增添新綠 綠色希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解詞句,指導朗讀。講解光合作用幫助學生理解“綠色工廠”,指導讀好“給我們送來清新的空氣,讓每個人都健康、幸福”。聯絡上下文理解“億萬棵樹連起來,就染綠了祖國的版圖”一句,說說“綠色的希望”指什麼。想象祖國處處是“參天的大樹”後的景象除了“蓋房,架橋,造船,鋪路”外樹木還有哪些用處?指導讀好第3、4、5節。

  課後,我設想給學生預留一些和聽、說、讀、寫有關的選擇性作業。通過這些語文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範例2

  《最佳路徑》說課稿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我以為在這三者中,教師首先要與文字對話,才能引導學生與文字進行對話。所以,我覺得上好一節的前提是反覆鑽研教材。我在鑽研教材的時候,起先只認識到這篇課文是以平白樸素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世界建築大師格羅培斯為設計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而大傷腦筋,後來從一位年老的葡萄園主身上得受到啟發,最終他設計的路徑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這堂課的重點和難點就是要讓學生弄清楚格羅培斯的設計與法國南部農民賣葡萄有什麼聯絡。而這個聯絡就是從老太太賣葡萄的方法上得到了“給人自由 任其選擇”的設計靈感。但當我繼續深讀下去,我覺得這聯絡不僅僅如此。其實許多園主賣葡萄的方法是給顧客摘好葡萄,這正和格羅培斯前50次的設計一樣,是在為遊客設計他認為最佳的路徑。而老太太賣葡萄的方法卻是讓顧客自己去摘葡萄,讓顧客挑選自己認為最好的葡萄。從老太太的賣葡萄的方法上,格羅培斯受到啟發,於是他的設計觀念有了轉變,從原來為遊人設計轉變為讓遊人自己設計。而最佳設計的獲得這“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是不可或缺的。我認為這篇課文不僅僅讓我們懂得“給人自由 任其選擇”的人文思想,還讓我們懂得在遇到困難時,要學會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

  二、說目標

  縱觀整篇課文,我覺得文章有著“苦思——啟發——決定”這樣一條文路。因為苦思,因為借地中海海濱清理思緒,所以看到南部農民賣葡萄,才會突發靈感,於是做了決定。我這堂課的設計就是以“苦思——啟發——決定”為我的教學線索,緊扣課後問題“格羅培斯的迪斯尼樂園路徑設計為什麼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它與法國南部農民賣葡萄有什麼聯絡?”展開教學。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讀、思、議中明白格羅培斯的迪斯尼樂園路徑設計為什麼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以及它與法國南部農民賣葡萄之間的聯絡。

  2.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給人自由與選擇的機會,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價值。

  3.從格羅培斯設計路徑的過程中,學會遇到問題,多角度、多層次地考慮。

  重難點:知道格羅培斯的迪斯尼樂園路徑設計為什麼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以及它與法國南部農民賣葡萄之間的聯絡。

  三、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購買物品的生活經驗,這有利於學生區別許多園主和老太太賣葡萄法方法的不同,並體會到老太太賣葡萄的獨特之處。同時,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如已養成邊默讀邊思考的習慣。

  四、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統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廢,也不可分離。為是我的語文課堂上真正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我將文字所載負的人文思想、情感內涵,寓於語言之中。在理解、感悟語言的同時接受文化、情感的陶冶,體現語文教學特色。

  五、說過程  第一環節 感受苦思

  這個環節我抓住“從事建築研究40多年,攻克過無數個建築方面的難題”、“微不足道” 、“大傷腦筋” 、“修改了50多次,沒有一次是讓他滿意的”,

  讓學生通過自讀感悟體會到格羅培斯對路徑設計要求很高,感受他力求完美,追求最佳,併為之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學生充分感悟的情況下,緊扣“焦躁”一詞,承上啟下,引出“啟發”的內容。同時品讀“焦躁”這個詞語也讓學生明白“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多種方式來解決問題。”。

  第二環節 體驗啟發

  這個環節是課文的重要部分,為使學生理解本課所帶給我們的啟示,教學中我抓“對比”促“聯絡”,以謀求教學的“最佳路徑”。

  “抓對比”就是抓住“許多園主賣葡萄”與“年邁無力的老太太賣葡萄”的對比,通過抓“吆喝”和“無人看管”、“投5法郎就可以摘一籃葡萄上路”的詞句的對比,在讀中體會兩種賣葡萄方法的不同。在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再創設情境“如果你剛好路過這裡,你更願意買誰的葡萄?”,在學生的各抒己見中瞭解到老太太賣葡萄方法好在哪裡?促“聯絡”,就是從許多園主的做法聯絡到格羅培斯前50次的設計——為遊人設計;從老太太賣葡萄的做法聯絡格羅培斯觀念的轉變——讓遊人自己設計。這一聯絡也突破了“格羅培斯的設計與法國南部農民賣葡萄之間的聯絡。”這一重難點。因為考慮到學生直接表達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這裡我設計了寫話練習,留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

  第三個環節 作出決定

  這部分的內容,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因此這一部分我抓住理解“有寬有窄”、“優雅自然”體會格羅培斯路徑設計的良苦用心。

  第四環節 加深體會

  在充分感知設計過程的基礎上,再創設情景:如果你是評委,你為什麼評迪斯尼樂園路徑設計為最佳設計?因為有了之前的鋪墊,所以這個問題就降低了難度。但是我覺得課文不僅告訴了我們這些,其實通過格羅培斯設計路徑的過程,也在告訴我們遇到困難時,要學會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所以在課的結尾我安排了“從格羅培斯設計路徑這件事上,你還受到什麼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