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鯨說課稿

  《鯨》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材簡析

  《鯨》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這類課文較之其他型別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本文在表達上運用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多種說明方法,對鯨的特點作通俗的說明。同時,作者準確用詞,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

  選編本文的意圖是使學生了解鯨的一些知識,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鯨》是第三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與其它三篇課文是全冊中唯一的一組說明文。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重點訓練了學生“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和“朗讀要有一定的速度”,為本課學習打下基礎,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及《語文課程標準》5——6年級的閱讀目標“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本課在讀寫方面將承擔雙重任務,即:重點訓練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想,體會課文不同的表達方法,並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練習中去。同時繼續訓練學生“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和“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二、學情分析

  本文文字淺顯,條理清晰,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學生樂讀易懂。除鯨的進化過程這一內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外,其他內容均可在反覆朗讀中充分理解,但根據以往學習說明性文章的經驗來盾,學生只對被說明的事物本身感興趣,他們對文章的閱讀,對知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課文介紹了什麼”的層面上,而忽視“課文是怎樣介紹的”,即表達方法的深層次探究,缺乏自覺探究的意識和慾望。那麼,如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喚起學生深入探究的慾望,便成了教學本文首要考慮的問題。能真正體會到文章的說明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還是比較困難的。另外,大部分學生對“鯨”這種動物很陌生,有的甚至還是第一次聽說。因此,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注意課內外結合,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在本課的教學中也顯得尤為重要。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針對學生實際,制訂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瞭解課文介紹的有關鯨的一些知識。

  能力目標:

  1、結合課文特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在讀中體會作者介紹鯨的說明方法。

  2、結合實踐活動進行交際訓練,發展語言表達及創新思維能力。

  3、拓展科學知識的意識及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熱愛動物、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瞭解鯨的一些知識,體會作者的說明方法,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去。

  教學難點:理解鯨的進化過程

  四、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基於這理念,本設計力求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閱讀空間,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不同角色的體驗與課文展開零距離對話,體現在閱讀實踐中自讀、自疑、自悟、互評、合作、探索的學習過程。

  2、“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語言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課教學力求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讀書活動,讓學生真正的與文字對話,與文字交流,並在交流中產生成就感,使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對話,成為自主閱讀後的深層次需求。

  五、說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觀察匯入

  由於大部分沒有見過鯨,有的甚至還是第一次聽說,因此,在學習課文之前,有必要藉助多媒體展示鯨的畫面,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鯨的表象,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

  教學伊始,我用設疑激趣法匯入:“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出示課件1:顯示藍色大海***美嗎?***生答***的確,就在這美麗的藍色的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寶藏,生活著千奇百怪的海底動物。其中有一種動物號稱‘海中之王’,它的形體龐大,比大象還要大得多。你們想去看看嗎?”接著播放課件2,展示鯨在大海中活動的畫面,讓學生仔細觀察後回答:“這是什麼動物?與別的動物相比有什麼不同或相同的地方?”

  關於鯨的知識非常豐富,你們想繼續研究它嗎?”這樣進一步誘發學生的探究慾望。然後順勢揭題質疑:“今天咱們就來共同學習一篇寫鯨的文章***板書課題***,你想從這篇文章中瞭解些什麼呢?”學生質疑後,教師將問題分類處理,篩選歸納為兩上主要問題:1、鯨有什麼特點?2、作者採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介紹鯨?這兩個問題綜合、集中、覆蓋面大,便於教師組織指導學生研讀課文。

  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課件演示和教師談話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情境之中,讓學生有一種強烈的閱讀願望。

  ***二***、初讀課文,感知語言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書,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創造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地、專注地、饒有興趣地去讀,促使他們在讀中積極開展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對所學內容的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時首先播放多媒體課件,渲染烘托氣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知課文,初步獲得對教材內容的感性認識。隨後,讓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在學生充分自讀後,先在小組內檢查讀書情況,再組織全班交流對課文的瞭解。

  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初讀後,基本能抓住敘述要求,初步瞭解鯨的特點及生活習性。但這種瞭解只是一種感性認識,並沒有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這裡應安排學生質疑的環節,讓學生提出初讀遇到的疑難問題,如:“哺乳動物”“胎生”等詞語是什麼意思?鯨的樣子很像魚,可它為什麼不屬於魚類?……教師可結合學生質疑情況,補充設疑:課文怎樣把鯨的這些特點介紹清楚的?並以此為憑帶,引發學生深入研究的興趣。

  ***三***、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課文第一自然段在表達上很有特點,可作為精讀品味的突破口。教學時,採用扶放結合的方法進行,先教給學生學習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讓學生選學其它幾個自然段。

  ***1***、品評詞句,感悟“大”

  第一自然段運用比較、列數字、舉例等多種說明方法,集中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大”。教學中,緊扣“大”,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介紹鯨大的段落,畫出體現鯨大的有關詞句,品味說明鯨大的方法,想象鯨的畫面,逐步形成個體感悟,而後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在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的基礎上,形成共識。

  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評理解,體會鯨的特點及作者說明方法,教學時可結合學生反饋情況作如下體會:

  課件出示:

  句1:不少人看過象,都說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

  師質疑:課文介紹鯨,為什麼還有寫象呢?引導學生集體將不熟悉的事物與熟悉的事物相比較,這樣便於讀者理解、接受新事物,從而認識比較說明法。然後讓學生舉一反三,找找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也用了這樣的說明方法,自己體會體會***

  句2:最大的鯨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捕獲過一頭四萬公斤重的鯨,有十七米,一條舌頭就有十幾然後讓學生舉一反三,找找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也用了這樣的說明方法,自己體會體會***

  句2:最大的鯨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捕獲過一頭四萬公斤重的鯨,有十七米,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

  ***學生對列舉數字的說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認識。教師不必作過多的說明。而真正得從句中體會到這種表達方式的準確性。對部分學生而言,還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故意將句中的具體數字改成“很重”、“很長”等模糊概念,讓學生與原文對比,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學生通過比較很容易發現:用上具體數字,能更清楚、更準確地瞭解鯨的特點。***

  句3:它要是張大嘴,人站在它嘴上,舉起手來還摸檔到它的上顎;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嘴裡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引導學生充分討論、比較,從而感悟鯨的特點,體會舉例說明法及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2***、感悟特點

  課文的2-7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鯨的進化過程、分類、吃食、呼吸、睡覺及生長的特點,呈並列關係。教學中可以嘗試讓學生自由選讀,自主閱讀,激發閱讀興趣。

  在 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根據選學內容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為了調動學生參與合作的主動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可採用角色表 演的形式交流合作,即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朗誦家、小畫家,表演家中的一個角色,分別以特有的形式彙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當朗誦家的讀出鯨 的特點,當小畫家的畫出鯨的特點,當表演家的演示出鯨的特點。然後各組推薦代表在全班彙報,教師和其他學生當評委,與彙報同學進行自由交流。

  教師針對彙報情況,以學路帶教路,扣住重點詞句適時、適當的點撥,引導學生細讀探究,進一步體會鯨的特點及作者的表達方法。教師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交流點撥:

  1、鯨的進化過程———這是學生理解上的難點。教師可結合學生彙報。利用課件,對照理解。還可利用學生在自然課上學習到的有關知識及課外閱讀所獲得的知識,讓學生談談對哺乳動物的認識,抓住其他哺乳動物的主要特點並與鯨的特點對照,說明鯨不屬於魚類,是哺乳動物。

  2、體會作者準確用詞——當學生彙報鯨的吃食特點這一段時,教師相機出示課件演示鯨吃食的情景,然後模擬表演,學生對照課文敘述評議,體會作者準確用詞。

  3、體會分類、比喻、圖文結合等多種說明方法——當學生彙報“鯨的呼吸”特點這一段時,教師在大螢幕上出示圖片,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與圖畫相應的文字描述,抓住重點句子,體會多種說明方法。

  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各取所需、各展所長,在充分民主、輕鬆愉悅、樂於探究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而且在課堂中構建了“生生合作”、“生師合作”等多種形式互動進行的主體型的交流網路。

  ***四***、綜合訓練,內化語言。

  語文教學要想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就必須使學生成為“語言的富翁”。因此,語文課必須重視範化語言的感悟。

  《鯨》課文原文

  不少人看到過象,都說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裡,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顎,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的嘴裡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鯨生活在海洋裡,因為體形像魚,許多人管它叫鯨魚。其實它不屬於魚類,而是哺乳動物。在很遠的古代,鯨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鯨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很長的年代,它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適應了海洋的生活。

  鯨的種類很多,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須鯨,沒有牙齒;一類是齒鯨,有鋒利的牙齒。

  鯨的身子這麼大,它們吃什麼呢?鬚鯨主要吃蝦和小魚。它們在海洋裡遊的時候,張著大嘴,把許多小魚小蝦連同海水一齊吸進嘴裡,然後閉上嘴,把海水從須板中間濾出來,把小魚小蝦吞進肚子裡,一頓就可以吃兩千多公斤。齒鯨主要吃大魚和海獸。它們遇到大魚和海獸,就凶猛地撲上去,用鋒利的牙齒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種號稱“海中之虎”的虎鯨,常常好幾十頭結成一群,圍住一頭三十多噸重的長鬚鯨,幾個小時就把它吃光。

  鯨跟牛羊一樣用肺呼吸,這也說明它不屬於魚類。鯨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呼氣的時候浮出海面,從鼻孔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裡的噴泉一樣;等肺裡吸足了氣,再潛入水中。鯨隔一定的時間必須呼吸一次。不同種類的鯨,噴出的氣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樣:鬚鯨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細又高;齒鯨的水柱是傾斜的,又粗又矮。有經驗的人根據水柱的形狀,就可以判斷鯨的種類和大小。

  鯨每天都要睡覺,睡覺的時候,總是幾頭聚在一起。它們通常會找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頭朝裡,尾巴向外,圍成一圈,靜靜地浮在海面上。如果聽到什麼聲響,它們立即四散遊開。

  鯨是胎生的,幼鯨靠吃母鯨的奶長大。這些特徵也說明鯨是哺乳動物。長鬚鯨剛生下來就有十多米長,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長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兩三年就可以長成大鯨。鯨的壽命很長,一般可以活幾十年到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