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新課標實施建議

  高中語文課程要滿足多樣化和選擇性的需要,必須增強課程資源意識,重視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語文新課標教學建議

  ***一***全面發揮語文課程的功能,促進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

  語文課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高中語文課程應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應該繼續關注學生的語言積累以及語感和思維的發展,幫助學生在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的實踐中,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增強語文應用能力,培養審美能力、探究能力。

  高中語文教學還應體現高中課程的共同價值,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充分發揮本課程的優勢,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針對高中語文課程的特點實施教學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很強的實踐性。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應該讓學生在廣泛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逐步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律。語文教學應該注意漢語言文字的特點,重視培養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學生經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中的個性傾向漸漸明顯,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的差異逐漸增大。高中語文的教學,要在保證全體學生達到共同的基本目標的前提下,充分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面臨的選擇,努力滿足其學習要求,支援其特長髮展和個性發展。學生對於應用性目標、審美性目標、研究性目標可能各有側重,教師應該指導他們通過適當的選修課實現其目標。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為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特別要重視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

  合作學習有利於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應鼓勵學生在個人鑽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於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

  ***四***教師和語文課程同步發展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認真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研究自己的教學物件,從本課程的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和其他有關資料。

  教師要努力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繼續學習,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自身文化素養;要認真讀書,精心鑽研教科書,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合作互動中,加強對學生的點撥和指導,實現教學相長。

  教師應遵循教學基本規律,並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條件,發揮優勢和特長,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應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按照學校的規劃,積極開設選修課,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區的課程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五***關於必修課程的教學

  必修課程根據“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兩個方面的目標,組織五個模組實施教學。

  閱讀與鑑賞

  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字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要為學生的閱讀實踐創設良好環境,提供有利條件,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應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表不同意見。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型別文字的閱讀指導應該有所側重。閱讀論述類文字,教師應引導學生把握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絡,著重關注思想的深刻性、觀點的科學性、邏輯的嚴密性、語言的準確性。閱讀實用類文字中的新聞,應引導學生注意材料的來源與真實性、事實與觀點的關係、基本事件與典型細節、文字的價值取向與實用效果等;常用應用文教學,應主要藉助文字示例來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學生自學為主,不必作過多分析。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是發現和建構作品意義的過程。作品的文學價值,是由讀者在閱讀鑑賞過程中得以實現的。文學作品的閱讀鑑賞,往往帶有更多的主觀性和個人色彩。應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感受體驗,重視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注意作品內涵的多義性和模糊性,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地建構文字意義。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努力做到知人論世,通過查閱有關資料,瞭解與作品相關的作家經歷、時代背景、創作動機以及作品的社會影響等,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

  古代詩文的閱讀,應指導學生學會使用有關工具書,自行解決閱讀中的障礙。文言常識的教學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要求學生精讀一定數量的優秀古代散文和詩詞曲作品,教師應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

  課外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適時推薦文化品位高、難易程度適當的課外讀物。鼓勵學生開展多種活動,如寫書評、讀後感,舉辦讀書報告會、作品討論會等,分享閱讀樂趣,交流閱讀成果,共同提高閱讀能力。

  表達與交流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儘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慾望。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指導學生根據寫作需要蒐集素材,可以採用走訪、考察、座談、問卷等方式進行社會調查,通過圖書、報刊、檔案、網路、音像等途徑獲得有用資訊。應鼓勵學生將自己或同學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進行加工,彙編成冊,回顧和交流學習成果。還可採用現代資訊科技演示自己的文稿,學習用計算機進行文稿編輯、版面設計,用***進行交流。

  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重要素養。口語交際是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相互傳遞資訊、分享資訊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溝通的基本手段。口語交際教學應注重培養人際交往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如有自信心、有獨立見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談吐文雅等。應重視指導學生在各種交際實踐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交際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口語交際教學,而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還應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鍊口語交際能力。

  ***六***關於選修課的設計與教學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的基礎上的拓展與提高,有的側重於實際應用,有的著眼於鑑賞陶冶,有的旨在引導探索研究。

  1.選修課程的設計

  選修課的設計,必須以課程目標為依據,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水平。不能把選修課上成必修課的補習課和應考的輔導課,也不能簡單地照搬大學裡的選修課。

  學校及教師應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創造條件,建設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願望的選修課。學校及其昕在地區具有的某種特殊條件,教師具有的某些特長,都是課程的重要資源,可以成為一些特色課的生長點。

  2.對學生選課的指導

  選課的指導,首先是要讓學生充分了解聽開選修課的主要內容和特點,並且要讓學生明白,選課既是為了滿足自己當前的學習需求,也是為了鍛鍊自己,學習自我規劃。教師應該認真做好選修課的介紹。其次,要幫助學生了解在若干選修課中哪一門或哪幾門最適合自己,學會正確行使選課的自主權。學生可能並不完全瞭解自己在學習興趣、需求和發展趨向等方面的特點.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發展的需要,決定取捨。

  3.選修課程的教學

  選修課和必修課的教學存在一定的差別。選修課的學生人數不像必修課那樣固定,課程有較大的靈活性和拓展性,學生具有不同於必修課的期望。

  選修課的教學,要按照課程目標制訂汁劃,不能因其設定靈活而凌亂隨意、漫無計劃,也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片面追求新奇深奧,脫離課程目標和學生實際。

  選修課應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教學內容和要求,必須在充分考慮學生需要和特點的基礎上設定。不能單純從教師的知識儲備和和喜好出發決定教學內容。

  學校開設選修課應當從實際出發,充分估計所具備的現實條件,包括師資條件和學校所能利用的物質條件。課程設計也要因地制宜,注意開發潛在的資源,如聘請校外行家兼課,選派教師進修,利用電視、網際網路等手段和當地的人文、自然資源,建設選修課程。

  不同型別的選修課之間存在著課程目標和教學方法上的差異。有的重在實際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技能;有的重在發揮想象和聯想,注重情感和審美的體驗;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強調理性和嚴謹,如此等等。所以選修課特別需要注意尋求與課程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4、 關於五類選修課的教學

  詩歌與散文

  本系列課程,應在一定閱讀量的基礎上,精選重點,鑑賞研讀。

  可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閱讀和鑑賞,如加強詩文的誦讀,在誦讀中感受和體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採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資料,或引導學生自行從書刊、網際網路蒐集有關資料,豐富對作品的理解。對有興趣嘗試詩歌散文創作的學生應給予鼓勵。

  應重視作品閱讀欣賞的實踐活動,注重對作品的個性化解讀,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努力提高審美能力。教學中不要一味追求統一答案,也不必系統講授鑑賞理論和文學史知識。

  提倡舉辦詩歌散文朗誦會,組織文學社團,創辦文學刊物,積極向校內外報刊投稿。

  小說與戲劇

  本系列課程的一些基本教學要求,與“詩歌和散文”大致相同,應重視作品閱讀欣賞的實踐活動,不必系統講授鑑賞理論和文學史知識;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資料,引導學生自行從書刊、網際網路蒐集有關資料,或採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豐富對作品的理解;組織小說、劇本閱讀欣賞的報告會、討論會,交流閱讀欣賞的心得。此外,可結合觀摩根據小說改編的戲劇影視作品,幫助對小說的感悟和理解;鼓勵學生組織文學社團,創辦文學刊物,積極向校內外報刊投稿;通過觀摩戲劇演出,嘗試戲劇表演,加深對戲劇作品的體驗。

  新聞與傳記

  重在指導學生閱讀典範性新聞作品。要理解其基本內容和社會影響,有的還可以瞭解其採寫過程,深入把握作者立場、觀點,學習其敬業精神和捕捉重大新聞的能力。新聞與傳記的寫作應以學校社群生活和熟悉的人物為物件,從寫新聞評述、綜述或傳記性小故事開始,逐步提高。在寫作中引導學生運用調查、訪問、討論、查詢資料等多種方式獲取素材,提高根據表達需要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語言文字應用

  應引導學生增強應用意識,注重在生活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學習語文,在廣泛的實踐中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指導學生在閱讀中逐步學會篩選和整合,提高提取資訊的準確性和速度;閱讀規範的應用文,瞭解應用文的性質和用途,注意應用文的格式、術語和語言風格。結合閱讀和生活實際開展活動或創設情境,練習寫作和口頭交流。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語言實踐中發展思維品質,提高思維能力。

  選擇合適的語言文字方面的著作,推薦給學生閱讀,幫助學生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和初步的方法,認識、分析有關問題,並進一步瞭解自己的語文學習狀況,提高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的自覺性。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學習和生活中的語言文字現象,有計劃地收集材料,學習表達的創新,思考語言文字應用與發展中的問題,展開專題研究。引導學生在調查、探究的過程中養成嚴謹、虛心、求實的作風。

  鼓勵學生參加專題研討會、讀書報告會等活動,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舉辦專家講座,或組織學生訪問專家學者。注意用生動的例項展開教學,力求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創造性地設計多種形式的活動。

  文化論著研讀

  應指導學生閱讀論著,調查和梳理材料,增強文化意識,學習探究文化問題的方法,提高認識和分析文化現象的能力,吸收優秀文化的營養,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

  閱讀文化論著,重在領會精神,抓住重點,對其中的主要內容或觀點進行討論,不必面面俱到。對著作中的疑難問題,應引導學生自行鑽研、互相探討,必要時教師可作適當的講解。

  應積極開發和利用本地文化資源,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和社會現象考察文化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提出自己的見解,通過口頭、文字、圖表、圖片等多種形式展示考察成果。引導專題探究,重在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讓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學習探究的方法。所追求的探究結果應該切合實際,不要盲目拔高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