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書法學習方法

  寫字,是一個學習過程,在這個學習過程中要練好字,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即毅力和方法,二者缺一不可。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要練眼,即認真讀帖。宋代的書法家黃庭堅說:“古代人學習寫字不都是依靠臨摹,他們常常把古人的書法作品張掛在牆壁上,專心致志的觀看它,看準了才下筆。”唐朝的歐陽詢發現了晉代索靖寫的碑,愛不忍離,索性坐下讀碑三天。讀的帖越多,眼力就會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寫才好,好在哪裡。有一個成語叫“眼高手低”,我認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發現不了美,不知什麼是美,就更談不上創造美了。

  其次要練腦或說練心。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還要把寫得好的範字牢牢地記在心裡,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腦裡,無論何時,一旦提到這個字,馬上就能想出這個字在字帖上的形狀。做到胸有成帖,腦有成字。

  第三要練手。練眼和練腦是為了搞清字該怎樣寫。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寫出這種最好效果,因為腦不一定能指揮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揮得了筆。練手就是要達到心手一致,手筆一致的境界,所以練手也是至關重要的。練手主要是練指力、練腕力、練手感。寫字的時間長了會感到手指發痛,手腕發酸,手不聽使喚,多鍛鍊這一現象就會消失。還要注意練手感,讓大腦能指揮手,感覺到筆變成了手的一部分,變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輕鬆的指揮筆,想快則快,想慢則慢,想輕則輕,想重則重,想寫出什麼樣的效果就能寫出什麼樣的效果。

  第四要練結構,因為練字的關鍵是掌握字的結構。字的結構是指字的筆畫的長短比例及筆畫間的穿插避讓關係。謝曉東在歌曲《中國人》中唱道:“最愛寫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漢字的結構特點。掌握了漢字的結構,寫出了方方正正,結構美觀的黑體字,將其筆畫稍加變化就能寫出宋體、魏體、楷體、仿宋體、龐體、司馬體、隸書等各種字型的漢字。如果掌握不住漢字的結構,無論如何對字的筆畫進行修飾,進行美化,都是難看的贅物,越變越難看。所以掌握字的結構,寫好黑體字是練好一切字型的關鍵和基礎。

  硬筆書法筆畫要訣

  “上下要對齊”:上下結構的字要做到上下重心對齊,不論上寬下窄,還是上窄下寬,其重心要在一條線上。對於重心的確定本人認為:對稱的字的重心線在中間的筆畫上,如:重、寶、南、畫等字重心線在豎畫上;又如窗、家、圖等字的重心在點畫上。不對稱的字的重心在交叉點,如:各、要、含、命等字。

  “筆畫不打架”:楷書的點畫要分佈有序,錯落有致,不重疊交叉。如人之面目五官端正,眉目清楚。書寫時注意筆畫避讓,避免出現筆畫重疊和交叉的敗筆。容易出現敗筆的字如:給、米、拾等字。

  “均勻來安排”:指一字之中筆畫分佈均勻,間隔相近,鬆緊一致。

  如“量”字,各橫畫之間間隔要均勻;“州”字豎畫間隔均勻,“杉”字三撇之間要勻稱變化。

  “相同筆畫不一樣”:書法講究自然美,一幅作品中字與字或筆畫與筆畫之間都存在差異,好象一片森林中找不到兩棵完全相同的樹,一棵樹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如相同的筆畫注意長短、方向的區別。如“美”各橫長短不一,“徐”字撇畫方向不一等。

  “一字之中有重點”:任何事物都有主次之分,書法也講究主次分明。一字之中總有一至三個突出的重點筆畫,這些筆畫一般要求寫得舒展挺拔,為了重點突出,一般要把其它筆畫寫得更收斂一些。如:三、見、除、永、命等字。

  常用書法術語簡釋瞭解和掌握常用書法專業術語,有利於克服通病,擺脫不良的俗氣,提高硬筆書法的藝術性。

  “一波三折”:指捺畫在書寫時從起筆、行筆、收筆的表現形狀似水波一樣,起伏波瀾。也是我們在練習基本筆畫所要求的那樣表現一、二、三的節奏感。

  “燕不雙飛”:指一字之中若有兩個捺***點***畫時,一般要進行處理,只保留一個捺畫,其中一個捺畫要寫成點。書法中經常把捺寫成點,這也與忌雷同的要求一致。如:森、資、集、資、然等字。

  “曲中見直”:指在書寫豎畫時不是一味地筆直,而是澀進中求挺直。好象人體的背一樣雖然有彎弓但感覺是挺直的,這樣能表現出一定的力度,否則,雖直尤斜。如:中、市、不、生、來等字。

  “雷同”:在一字之中,其意等同於“相同筆畫不一樣”;在一幅作品之中,指相同的字要避免筆法完全一致,力求變化,但整體風格要講究統一和諧。

  “透氣”:指一字之中每個封閉的空間要自然留出空隙,保持互通,這樣才能氣息順暢。好比是建築設計中各房間都有門窗一樣,使空間內外相互通達。如:口、目、中、國、通等字。

  “筆斷意連”:指一字之中筆畫的來龍去脈要交代清楚,筆畫之間自然聯絡、顧盼有情。如:心、城、書、學等;在一幅作品之中,要一氣呵成,氣息流暢。

  書法是一門歷史久遠、高深莫測的藝術,關於書法的理論研究前人己盡完備。對硬筆書法今人也有從各個側面、各個角度的研究,但未免實用精闢。本人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從實用有效的角度,總結上述觀點。不求完備,但求精到。若有失誤,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