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遺傳定律知識點整理

  高考生物的複習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並且要掌握重點的知識點。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

  

  一、基本概念

  1.交配類:自交、雜交、測交、正交、反交、自花或異花傳粉、閉花受粉

  雜交:指基因型不同的生物個體間的相互交配,一般用×表示。

  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個體間的相互交配,一般用X

  表示。自交是獲得純種系的有效方法,也是鑑別純合子與雜合子的常用方法之一,尤其是植物。

  自由交配:群體中的個體隨機地進行交配,包含自交和雜交。

  測交:讓需要確定基因型的個體與隱性個體交配。用於遺傳規律理論假設的驗證實驗,也用於純合子與雜合子的鑑定。

  特別提醒:自交和測交都可用來鑑別一個個體是否是純合子,自交較簡便,測交較科學。

  正交與反交:正交與反交是相對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本與母本恰好是反交中的母本和父本。常用來檢驗某一性狀的遺傳是細胞核遺傳還是細胞質遺傳,是常染色體遺傳還是伴X染色體遺傳。

  自花傳粉:兩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頭上的過程,交配方式為自交。

  異花傳粉:指不同花朵之間的傳粉過程,分同株自花傳粉***屬自交***和異株異花傳粉***屬雜交***。

  閉花受粉:某些植物在花未開時已經完成了受粉,這樣的受粉方式為閉花受粉。

  2.性狀類:性狀、相對性狀、完全顯性、不完全顯性、共顯性、顯性性狀、隱性性狀、性狀分離

  性狀是生物體所表現的形態特徵和生理特性。如豌豆的一些性狀:種子形狀、子葉顏色、莖的高度、種皮的顏色***有些種皮顏色為子葉透過種皮的表現***。

  相對性狀是指同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型別。如豌豆的高莖與矮莖,狗的直毛與捲毛。

  完全顯性:指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純合親本雜交,F1的全部個體,都表現出顯性性狀,並且在表現程度上和顯性親本完全一樣,如豌豆的高莖與矮莖。

  不完全顯性:指在生物性狀的遺傳中,F1的性狀表現介於顯性和隱性的親本之間,如紫茉莉花色。

  共顯性:指在生物性狀的遺傳中,兩個親本的性狀,同時在F1的個體上顯現出來,而不是隻單一的表現出中間性狀,如馬的毛色中混毛馬、ABO血型中的AB型。

  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在完全顯性中,兩個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體親本雜交,在雜合子一代***F1***中顯現出來的性狀叫顯性性狀,未顯現出來的性狀叫隱性性狀。

  3.染色體類: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略***

  4.基因類:等位基因***顯性基因、隱性基因、相同基因***、非等位基因、復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叫做顯性基因,同大寫字母表示;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叫做隱性基因,用小寫字母表示。

  相同基因是指在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的兩個相同的基因。

  特別提醒:不論等位基因還是相同基因,在形成配子時,均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進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只不過具有一對等位基因的個體可形成兩種不同型別的配子,自交後代出現性狀分離,而具有相同基因的個體***純合子***只形成一種配子,自交後代不發生性狀分離。

  非等位基因:是指存在於非同源染色體上或一對同源染色體的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復等位基因:如果在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狀的基因有多種,這些基因被稱為復等位基因。如ABO血型中的IA、AB和i。

  5.個體類:表現型、基因型、雜合子、純合子

  表現型:生物個體表現出來的性狀。

  基因型:與表現型有關的基因組成。

  特別提醒:生物個體的表現型是基因型和環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在因素,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現形式,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個體的表現型。表現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DD和Dd兩種基因型均表現出為高莖;基因型相同,環境條件不同,表現型也不一定相同,如雞脛的顏色,遺傳物質是黃脛,若飼料不含黃色素,雞脛為白色。

  純合子:個體每一對性狀的基因是相同的。自交時,不發生性狀分離,能穩定遺傳。分為顯性純合子***AA***和隱性純合子***aa***。

  雜合子:一對或多對性狀時,只要具有一對等位基因就屬於雜合子。自交時,發生性狀分離,不能穩定遺傳。

  特別提醒:對多個基因控制的具有多對性狀的個體,無論基因的顯隱性如何,只要控制每一對性狀的基因都純合就是純合子,如AABBCC、AABBcc、aaBBcc。否則,就是雜合子,如AaBBCC、AABbcc、aaBBCc。

  二、基本方法

  1.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判定:

  方法一:根據定義判斷。讓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 F1中顯現出來的為顯性性狀,隱而未現的叫隱性性狀。

  方法二:根據自交結果判斷。讓具有同一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子代出現性狀分離或子代出現不同於親本的性狀,則親本性狀為顯性性狀,不同於親本的性狀為隱性性狀。

  應注意:不完全顯性自交後代可出現3種性狀表現型別,如紫茉莉花色;共顯性自交後代最多可出現3種***如馬的毛色***或4種***如ABO血型***性狀表現型別。

  方法三:根據頻率高低判斷。在群體中隨機選擇多對具有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子代出現雙親的性狀,則子代某一性狀出現的頻率高的為顯性性狀,出現頻率低的為隱性性狀。

  2.統計分析法:對個體的表現型進行統計分析,找出規律的方法。

  3.假說——演繹法:是現代科學研究的常用方法,是在觀察和分析基礎上提出問題以後,通過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根據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再通過實驗檢驗演繹推理的結論。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結論相符,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說明假說是錯誤的。這也是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的基本方法。

  4.分枝法:將兩對或兩對以上獨立遺傳的相對性狀分別進行討論,然後將控制各對性狀的基因組成相加、概率相乘得到各種基因型及概率,將各對性狀的表型種類相乘得到表型種類及其比例。

  三、基本規律

  1.基因分離定律——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

  ⑴遺傳試驗:讓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高莖和矮莖豌豆雜交,F1全為高莖,F1自交所得F2中,不僅出現了高莖,矮莖重新出現,且比例接近於3:1。

  ⑵解釋: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減數分裂時,成對的基因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這樣F1產生的雄配子和雌配子就各有兩種,兩種不同配子***含顯性基因或隱性基因***的數目相等。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F2會出現:4種組合、3種基因型、2種表現型,並且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數量比接近3:1。

  ⑶假說推理與驗證:若解釋正確,則讓F1***高莖***與隱性親本矮莖豌豆雜交,其後代應該是2種表現型——高莖和矮莖,比例接近1:1。實驗結果與預期相符,證明了假說的正確性。

  ⑷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兩對及兩對以上相對性狀的遺傳

  ⑴遺傳試驗:讓具有兩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黃色圓粒和綠色皺粒豌豆雜交,F1全為黃色圓粒,F1自交所得F2中,不僅出現了親代原有的性狀——親本型別:黃色圓粒和綠色皺粒,還出現了新的性狀——重組型別:黃色皺粒和綠色圓粒,且比例接近於9:3:3:1。

  ⑵解釋:兩對性狀分別由兩對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所控制,減數分裂時,會形成4種等比例的雌雄配子,由於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從而產生:16種組合、9種基因型、4種表現型,表型比例接近於9:3:3:1。

  ⑶假說推理與驗證:若解釋正確,則讓F1與雙隱性親本綠色圓粒豌豆雜交,其後代應該是4種表現型,比例接近1:1:1:1。實驗結果與預期相符,證明了假說的正確性。

  ⑷實質: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間自由組合。

  3.實踐應用

  ⑴指導育種:通過雜交可使不同親本的優良性狀組合到一起,通過連續自交可獲得同時具有兩個及兩個以上不同優良品種的優良種性的新品種。

  ⑵醫學方面:預測和診斷遺傳病的理論依據,可判定遺傳病方式及患病風險,確定適宜的優生方式。

  ⑶基因型、表現型及其比例的推斷。基本步驟是:①根據親子代的表現型,確定性狀的顯隱性,並大致書寫基因型;②根據特殊個體的表現型,準確寫出基因型,如隱性個體為純合;③由已知個體的基因型結合未知個體的表現型及其比例,確定相關個體的基因型。注意:對幾對性狀的遺傳問題,應學會用分枝法處理。

  4.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

  ⑴正確地選擇實驗材料

  ⑵由單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⑶應用統計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⑷科學地設計實驗程式:問題→實驗→假設→驗證→結論

  複習小貼士

  作為高中生物的重點、難點和重要考點,複習時,應注意:

  1.通過對比、歸納,理清有關概念的相互關係。

  2.把握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其解題方法與技巧。

  3.被子植物個體發育的特殊性,尤其是種皮、胚乳的基因型組成及表現型問題。

  4.遺傳規律與減數分裂的聯絡,尤其是生殖細胞的種類及其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