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學生物理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初二階段注意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科學的思維方法、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對中學階段的物理學習,乃至今後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初二學生物理的學習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初二學生物理的學習方法

  一、物理是一個整體,剛剛接觸,可能對某些概念、規律掌握不好,對知識無整體感,這是正常的。隨著學習後面相關的知識,對原來不甚清楚的問題會逐漸理解透徹,初學時千萬不要遇到困難就喪失學習物理的信心和興趣。

  二、物理是很有趣的,但有些時候,老師為了講清某一物理規律或物理情景,考慮到知識的整體性和邏輯性,經常會進行大段描述。這是理解較高層次的知識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課堂氣氛可能不像小學時那樣“熱烈”,對這一應該有思想準備。最重要的是思路要清晰,同時自己要儘快養成這種嚴謹的思維習慣和分析問題的方法。

  三、中學階段解決的問題多為“理論意義”上的實際問題,要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注重問題本質,不要因細枝末節影響對問題的解決。

  四、積極主動地學習。課堂上大腦要高速運轉,對老師提出的一些問題,要自己去考慮,不要等老師去“灌輸”。課後,不要僅滿足於完成老師佈置的預習、複習、作業、小實驗等任務,要主動針對自己的實際,合理安排學習內容和時間。

  五、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在學習中要善於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學會對知識進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雜亂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將它變成自己的東西。比如每學完一章,都要試著用二三百字去概括其主要內容。

  六、從某種角度看,課本中的習題可以把正文不好講解清楚的知識通過習題的形式體現出來,是課本正文的延續和補充,因此,要把它放在與正文同等重要的地位。實際上,許多物理試題包括中考試題就是對課後習題稍加改造而成的。對課本中的選學內容、閱讀材料、研究性學習等,要認真對待千萬馬虎不得,因為在考試中經常出現借用其物理背景或某一知識點命題的情況。

  七、學習新課時,應把注意力放在對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和對物理思想的把握上,而不應急於做大量的習題,絕不能把老師講例題、學生做習題作為學習物理的核心。習題要做,但每做完一道習題,都要要總結一下,看看通過做這道習題,自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有哪些新的體會;檢查自己是否能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題中所給的物理狀態、物理過程和物理情景及產生的原因、有關條件等是否能獨立地弄明白,能否獨立地進行邏輯推理。每做一道習題,都要力求在能力上有所提高。做習題,貴在精而不在多,不要一味追求做題數量,鑽難題,陷入題海。

  八、在觀察課堂演示實驗和進行學生實驗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自己識別器材和儀器的能力,在實驗誤差太大的情況下,能自覺地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改進實驗以減小誤差。要培養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基本實驗操作技能,遇到問題,要善於用實驗來探討和驗證。從某一層面上講,這也體現了一個人的創新思維能力。

  九、初二物理學習不要求一步到位,剛剛進入初二就“瞄準”中考,做大量類似於中考試題的題目,不但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會影響自己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理解。

  十、科學、技術、社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在物理學習中,對物理理論-—相關的技術——這些技術所處的社會背景,要整體掌握。這就要求我們要提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學會獨立地收集資訊和拓寬知識面,多動腦,多看科普書刊,多瞭解新的科技動態,如“神舟五號”、禽流感等。這也是教育發展和中考命題的方向。

  初中生學習物理的方法

  一、重視常規學習

  1、研讀課本

  軍隊不打無準備之仗,學習物理也是如此。新學期的書發下來,希望你能夠拿起物理課本,翻開美如畫的篇章,順著目錄,大致瞭解本學期的內容;每章、每節上課前,再次提前預習,你心存大量疑惑,等待在課堂上與老師一起揭開謎底;複習時,課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覆複習,“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而且每一次你都會有新發現。

  2、認真聽講

  天才不是天生的。無論是新課、實驗課,還是習題課、複習課,每一個“考試狀元”都能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聚精會神聽講,緊跟老師思路,積極思考,不時勾畫出重點,標註仍不清楚的,或者記錄又產生的新疑問,這樣的學習才是高效的。學習是一個過程,不斷鞭策自己,堅定自己的學習信念,堅持不懈,才能到達“會學”和“學會”的境界。

  3、自我督查

  習題是鞏固、複習是系統、考試是檢驗。每一次作業、每一次考試,獨立完成,認真審題,仔細計算,精煉結論,全面思考,規範答題;及時訂正,不懂就問,學會歸納,一題多解,舉一反三,多題歸一。

  學好物理,關鍵問題是要儘快瞭解物理學科的特點,否則,就會“坐飛機”,雲裡霧裡,窮於應付,失去學習主動性。

  二、重視物理過程

  1、會看

  例如,老師在空礦泉水瓶子的側面不同高度處紮了幾個小洞,將水倒入瓶中。你睜大了眼睛,像看電影一樣,就怕漏掉哪個環節。做好實驗,老師問觀察到什麼現象?集體回答“水噴出來了”。其實,還有一個答案,“越是下面的小洞水噴得越遠”。兩個現象,兩個結論,而後一個更是研究重點。物理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初中物理的實驗更多,但實驗不是看熱鬧的。

  2、會想

  上述例子中兩個現象說明什麼問題?回顧前面的知識,木塊壓在海面上,海綿凹陷,即產生形變,說明木塊對海綿有壓強。類比一下,水噴出來,說明水對瓶子側壁有壓強,且水越深壓強越大。那麼如果倒入其他液體會產生什麼現象呢?“心中存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惟有動腦思考,才能實現思維昇華。

  3、會探

  上述是《研究液體壓強規律》的引入課,若要深入研究,還需要分組探究。動手準備充足的實驗器材,設計實驗必須注意控制變數,編制資料表格要分清有幾行幾列,需填寫什麼內容,小組成員分工明確,溝通協作,這都是很重要的實驗技能。

  4、會說

  “說”即“歸納”,根據測量資料,橫縱對比,歸納實驗結論。哪些資料可以進行數量上的對比,得出初步結論?如何對資料運算處理,得到進一步結論?歸納初步結論時,語言敘述要精煉,也要注意控制變數,還要注意結論的完整性。歸納進一步結論時,要明白進行加***求和***、減***求差***、乘***乘積***、除***比值***運算,是為了得到新的物理概念,與普通的數學運算是有本質區別的。

  囫圇吞棗的學物理,沒有過程,就像蓋樓房沒有地基,是不牢固的。只會背概念,不會用概念,時間久了,那些物理名詞、公式、原理,就成了“天書”,不理解,不是“真經”。

  三、重視思維方法

  1、方法遷移

  初學物理,你會讀到《擺的故事的啟示》,同時,你第一次接觸了利用控制變數法“研究影響擺的週期的因素”。漸漸地,你從“研究聲音的音調跟哪些因素有關”、“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等實驗中,領會了控制變數法的真諦,而這個方法是貫穿於初中物理學習的始終,可以這樣說,你掌握了這種方法,你的初中物理學習就成功了一半。

  學習光的傳播規律,老師教你畫光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可真的有“光線”嗎?當然沒有,只有“光”,沒有“線”,物理學中為了研究的方便而假想的。你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磁感線”、高中的“質點”、“電場線”也是“建立物理模型”了。

  曹衝稱象的故事流傳至今,曹衝很聰明的運用了“等效替代”這個物理思想,船上所放石頭的重力就等於大象的重力,“化整為零”,解決了沒有大稱的難題。“合力”、“總電阻”等概念也都運用了這個方法。

  初中物理中“路程-時間”影象是學習高中運動力學影象和其他影象的基礎。初中物理是為高中物理、大學物理打基礎的,所以你還要學會下列研究方法:累積法、類比法、比較法、歸納法、影象法、列表法等。

  2、知識遷移

  物理課程系統分為五個部分:力學、熱學、光學、聲學、電學。除了光學相對獨立,其他內容都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物質、運動、能量把它們牢牢地捆在一起。要從整體上把握物理教材,明確知識在本單元、本冊教材、知識系統中的地位,注意前後聯絡。

  四、重視知識應用

  物理從生活中來,必然要回歸生活,要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學習、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1、迴歸生活

  家裡突然停電了,你還會像小時候那麼害怕嗎?八成是保險絲燒掉了,快去看看。百米賽跑時,為何要求計時員看到槍冒煙開始計時,而不是聽到槍聲計時?你學了光速比聲速大很多,計算一下,就明白了。為什麼汽車剎車後還要行駛一段距離?在雨雪天氣路滑時,如何減小交通事故的發生?這與慣性、摩擦有關。如何判斷戒指是否純金?測量質量與體積,計算密度,查密度表對比吧!隨著物理學習的深入,你會豁然明朗,生活到處是物理謎語,等待你去解開。

  2、課外研究

  物理世界是真實的,也是豐富的。猜想一下,沒有聲音的世界將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無聲的世界》幻想文章即刻出爐。城市現代化,玻璃牆面的樓房越來越高,黑夜越來越亮,刺眼的光給居民生活帶來很多不便,那就去想一想《如何減少光汙染》。《如果沒有摩擦》、《自行車上的物理》……調查報告,課外製作、課外探究都能把物理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為你帶去研究的歡樂與驚喜。

  3、學科交叉

  “刻舟求劍”、“掩耳盜鈴”的典故中包含著深刻的物理原理:參照物、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中國古代詩詞、成語諺語中描述了大量的物理現象,你可以從語文中學習相關的物理知識,也可以從歷史中體味物理學家的優秀品質。

  你嚐到了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就會愉快地、主動地投身於物理知識的學習中。

  五、重視情感傾注

  1、合作

  人不是獨立的個體,不能離開群體而存在。有些物理問題,單獨思考會回答不全面,此時需要集體的智慧。有些實驗一個人無法操作,就需要兩個人,甚至四個人一起分工協作完成。有時答案五花八門,則需要集體討論,找到真理。

  2、堅持

  學習物理要能吃苦,愛因斯坦說,“成功是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學習物理要有想法,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和足夠長的槓桿,我能撬動地球”。學習物理更要謙虛,牛頓說,“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學習物理必須腳踏實地,夯實基礎,系統把握,循序漸進,不搞突擊。

  初中物理學習四步走

  多觀察,勤思考

  物理學是研究萬事萬物道理的一門學科。我們早晨起床使用衛生間,照照鏡子就是平面鏡成像,水龍頭是個簡單機械,水箱裡充、放水的裝置包含了浮力、簡單機械、壓強、力等知識。

  每天我們都會看到很多的事、物、現象,你有細心觀察過嗎?思考過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嗎?這種現象包含著哪些知識?物理學習的能力就在這種細心觀察和思考的過程中不斷提高。一定要養成好習慣,“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多動手,勤探究

  新課標提倡實驗探究,同學們有了更多進入實驗室的機會,有了更多“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的經歷。

  但很多同學對探究的理解還有些狹隘,認為只有在學校、進實驗室、使用專門的器材才可以進行實驗探究。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在學校可以探究,回家依然可以探究,實驗室裡的很多器材其實就是來自於生活中的各種物品。

  例如:學習光的折射時,我們可以在家裡找個玻璃杯,裝些水,再插入筷子,看看“筷子折了”,可以左看看、右看看,動一動筷子的位置,你會有很多發現。

  學習透鏡時,自己做個小相機;學習長度測量時,自己製作一把米尺,用自己製作的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相信你會有另一番感受;學習力與機械時,拿著自己的相機拍下“生活中的簡單機械”,看誰拍得多;放假期間,去“科技館”看看,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物理知識。

  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學知識,長見識,提高能力,增加興趣。這才是真正的實驗探究,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背實驗過程和實驗結論。

  實驗探究一直是中考重點,也是同學們普遍感到力不從心的地方。如果你本著真的探究精神做真的探究,一定能夠提高自己的能力,考試自然也就不再話下了。

  重基礎,狠落實

  基礎是學習的根本和關鍵。有些同學一見難題就來勁兒,一見怪題、偏題就想試試,一旦做出來感覺自己要比其他同學聰明很多。

  其實,這是大錯而特錯的。我們應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上下大力氣,從事實和現象出發,歸納要學習的概念,掌握知識與技能,體驗過程與方法,並能熟練地應用,將學習落在實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哪些是好習慣呢?比如記筆記就是個好習慣,好同學的筆記本都有自己的格式,哪些地方用來記板書,哪個地方記思考題,哪個地方記心得,都是經過斟酌的;

  比如“錯題本”就是個好習慣,考試、練習中遇到錯誤,要及時改錯,並將錯誤積累在專門的本子上。

  還有認真聽課的好習慣,規範解題的好習慣,聽老師話的好習慣,自己能提出問題的好習慣等等。

  一段內容學習完了,自己做學習的總結,這還是一種好習慣,總結的過程既是複習的過程,更是一個昇華提高的過程。

  學會自我管理

  學習不是為父母、為老師,學習是自己的事,要自己管理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兒。

  要有一個學習目標,自己現在的位置如何,有哪些優勢,哪個地方可以再提高,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要如何改進,每天自己學習的效率如何,學習的狀態如何,學習的效果如何等等,都是自我管理的範疇,都要心裡有數,心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