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讀名著導讀

  普通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養成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途徑。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巴黎聖母院

  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小說表現了雨果對封建政府和教會的強烈憎恨,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主要情節:故事發生在中世紀。“愚人節”那天,流浪的吉卜賽藝人在廣場上表演歌舞,有個叫埃斯梅拉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的行人,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美。

  這時,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弗羅洛一下子對美麗的梅拉達著了迷,他內心燃燒著情慾之火,瘋狂地愛上了她。於是他命令教堂敲鐘人,相貌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搶來。結果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弗比斯救下了埃斯梅拉達,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鐘人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賽姑娘不計前仇,反而送水給卡西莫多喝。

  敲鐘人雖然外貌醜陋,內心卻純潔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達,也愛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達對弗比斯一見鍾情,兩人約會時,弗羅洛悄悄在後面跟著,出於嫉妒,他用刀刺傷了弗比斯,然後逃跑了。埃梅斯拉達卻因謀殺罪被判死刑。

  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從絞刑架下搶了出來,藏在巴黎聖母院內,弗羅洛趁機威脅吉卜賽姑娘,讓她滿足他的情慾,遭到拒絕後,把她交給了國王的軍隊,無辜的姑娘被絞死了。卡西莫多憤怒地把弗羅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擁抱著埃斯梅拉達的屍體也死去了。

  人物形象:

  1、愛斯梅拉達 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真善美的化身,無論是從外表到內心,愛斯梅拉達的形象都是美的。 在雨果的筆下,愛斯梅拉達的形象就像是照射在灰暗、陰沉畫面上的一束燦爛的陽光。所有見到他的人都為她的美暈眩著、震撼著,她成為整個巴黎聖母院故事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詩人甘果瓦、敲鐘人 卡西莫多、騎兵隊長弗比斯,甚至供職於宗教的副主教弗羅洛 都被她的美弄得意動神搖,幾近瘋狂。除了外在的魅力,內心的善良也是她美麗動人的另一方面,給劫持自己的加西莫多送水,讓加西莫多幹枯的眼睛裡第一次流出了淚水。與流浪詩人甘果瓦假結婚,免除了甘果瓦的殺身之禍等,都無不體現著愛斯梅拉達的純真善良,甚至面對副主教弗羅洛的威逼,寧願選擇十字架也不屈服於副主教弗羅洛,以死捍衛自己的純潔。

  2、卡西莫多 外表無比醜陋,內心卻又十分善良的敲鐘人。通過這個人物,作者揭示了被壓迫、受矇蔽的下層人民的高尚情操,揭示了當時社會條件下容不得一顆善良純潔的心靈,宣揚了“愛情”和“仁慈”可以創造奇蹟、改變人的精神面貌的人道主義思想。

  :哈姆萊特

  1、作者簡介:

  莎士比亞,英國著名戲劇家和詩人。16世紀後半葉到17世紀初英國最著名的作家***本·瓊斯稱他為“時代的靈魂”***,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他共寫有37部戲劇,154首14行詩,兩首長詩和其他詩歌。

  馬克思稱莎士比亞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讚其作品的現實主義精神與情節的生動性、豐富性。莎氏的作品幾乎被翻譯成世界各種文字。1919年後被介紹到中國,現已有中文的《莎士比亞全集》。

  2、故事梗概:哈姆雷特的父王在花園中打盹時突然神祕死去,皇叔繼位並其娶母后為妻,令哈姆雷特深覺羞愧與憤怒。他對父親的死因有所懷疑,又於某夜遇見父王鬼魂訴冤,終於知道原來是皇叔為篡位娶嫂而毒害親兄。為報父仇他假裝發瘋以避開皇叔監視,並請戲班進宮表演一出與父王被殺經過十分相似的戲劇,逼使叔父原形畢露,結果他卻誤殺戀人奧菲莉亞的父親,導致她因此發瘋墜河而死。他的母親後來也誤飲毒酒身亡。優柔寡斷的王子終於在怒不可遏之下殺死萬惡的叔叔。

  3、人物鑑賞:

  哈姆萊特

  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筆下的著名悲劇人物。在這戲劇中,哈姆萊特是整個劇情的中心人物。莎士比亞通過貫穿全劇的一系列復仇行動刻畫了他了形象,揭示了他複雜的內心世界,和以他為代表的但是新生人文主義的侷限性。 他所代表的新生力量,還處在幼稚的階段。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改革顯示,消滅罪惡。哈姆萊特的結局反映了封建勢力下新生力量的鬥爭,和他們的悲劇命運。

  哈姆萊特經典臺詞:

  生存或毀滅, 這是個必答之問題:是否應默默的忍受坎苛命運之無情打擊, 還是應與深如大海之無涯苦難奮然為敵, 並將其克服。

  :堂吉訶德

  1、內容簡介:《堂吉訶德》中出現了近700個人物,描寫的生活畫面十分廣闊,真實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西班牙的封建社會現實,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荒淫無恥,對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在西班牙的拉·曼卻住著一位年近50的老單身吉哈諾先生,身體瘦弱,迂腐而且頑固。他整天沉浸在騎士俠義小說裡,夢想做一個勇敢的騎士遊俠、冒險、闖蕩天涯,扶困濟危,掃盡世間不平,揚名寰宇。於是他拼湊了一副由曾祖傳下來的破爛不全的盔甲戴在頭上,並用了4天的工夫給那匹皮包骨頭的瘦馬取了個高貴、響亮的名字,還給自己取名堂吉訶德·臺·拉·曼卻,意思是拉·曼卻地方的鼎鼎大名的騎士堂吉訶德,並且模仿古代騎士忠誠於某位貴婦人的傳統做法,物色了鄰村一個養豬村姑做自己的意中人,並給她取了貴族名字叫做杜爾西內亞·臺爾·託波索,決心終身為她效勞。

  一切齊備,幻想成真。在一天清早,他穿甲執盾,騎上他那匹和主人一樣瘦骨嶙峋的老馬,離家出走,去做他的遊俠事業。 這位堂吉訶德先生先後一共三次出巡。

  第一次單槍匹馬而行,想要解救被地主綁在樹上痛打的放羊孩子,他命令地主給孩子鬆綁,並如數付給孩子工錢,地主被嚇得一一照辦。但他走以後,地主把小孩重新綁在樹上,狠很抽打一頓。後來,他又遇到一個商人,想讓其承認他的意中人是絕世佳人,商人不買帳,兩人打鬥起來,結果他殺羽而歸,被打得滿身是傷,爬不起來,被過路的鄰居橫放在驢背上送回家。 他的家人和朋友痛心他竟被騎士小說毒害到這等程度,把他積存了一屋子的騎士小說全部燒掉。但堂吉訶德還是頑固地認為“世上最迫切需要的是遊俠騎士,而遊俠騎士道的復興全靠他一人。”他暗中說服老實的鄰居桑丘·潘沙做隨從一起冒險,條件是有朝一日讓他總海島總督。 他們來到郊野,遠遠望見三四十架風車,堂吉訶德對鄰居說:“那邊出現了30多個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們交手,把他們打死咱們得了戰利品,可以發財。”鄰居反覆說明那是風車,而不是巨人。他不但不聽,反而責備鄰居膽小,他橫託著長槍就向風車衝殺上去,可風車把他連人帶馬都甩出去,堂吉訶德翻滾在地,狼狽不堪。他們又一起幹了一系列瘋瘋顛顛的傻事後,被別人鎖在籠子裡裝上牛車拉回家。 第三次是堂吉訶德聽說薩拉果薩城要舉行比武,就不顧家人勸阻,再次踏上征程。這次他們除了做盡沒有結果的傻事外,也做了一些懲治惡霸成全有情人的好事。途中他們遇到了拿他們尋開心的公爵夫婦,公爵把桑丘派到自己屬下一個小鎮當“海島”總督,儘管桑丘把小鎮“海島”治理得井井有條,他們二人還是受盡公爵的殘酷捉弄幾乎喪命。 他所做的這些事沒有一件事不失敗,貽笑於現實社會,而他卻渾然不覺,依舊是自行其是。在幻象中他把磨坊的風車當作臣人,挺槍拍馬衝去,卻被扇葉打得落花流水,半天不能動彈。他把窮旅店當作魔堡、把妓女當成貴婦,受盡別人嘲弄。他把理髮師的銅盆當作魔法師的頭盔,把皮酒囊當作巨人的頭顱,不顧一切的提矛殺去。他把羊群當作魔法師的軍隊,縱馬大加殺戮。他又莫名其妙地殺散押解囚犯的士兵,釋放了囚犯,卻被他們所苦虐,鬧出無數荒唐可笑的事情。 他的這些行動不但給別人造成傷害,也往往弄得自己頭破血流,遍體鱗傷。一系列冒險生涯中,他被打掉牙齒,削掉手指,丟了耳朵,弄斷肋骨,但他執迷不悟,一直鬧到險些丟掉性命,才被親友送回家。臨終前,他醒悟過來,不許他唯一的親人侄女嫁給讀過騎士小說的人,否則就剝奪她的遺產繼承權。

  2、人物形象:

  ***1***堂吉訶德是一個脫離現實、耽於幻想、行動盲目的這樣一個人。他因讀騎士小說入了迷而想入非非,喪失了基本的理性。他把騎士小說的描寫當成現實生活,無視已經發生了變化的時代

  ***2***堂吉訶德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他痛恨專制殘暴,同情被壓迫的勞苦大眾,嚮往自由,把保護人的正當權利與尊嚴,鋤強扶弱,清除人世間的不平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許這就是他那理想化的騎士道,但他對此是如此的迷戀和執著,如此的不可思議,已完全變成偏執

  ***3***堂吉訶德是一個永不妥協的鬥士,他為實現理想而奮不顧身的精神令我們折服。堂吉訶德敢於為主持正義、清除罪惡而忘我鬥爭,不管碰到什麼樣的敵人,他都毫不怯懦,永不退縮。他把磨坊的風車當作巨人,毫不猶豫地挺槍拍馬衝過去

  總結以上幾點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堂吉訶德是一個性格複雜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點,又有嚴肅認真的思考; 既荒謬絕倫,又崇高偉大; 既有喜劇性,又有悲劇性,是一個可笑又可悲、可樂又可敬的具有雙重性格組合的人物形象。 堂吉訶德敢用自己的行動、甚至生命來捍衛道德、正義和信仰,即使大多數情況下都以失敗而告終,但他這種不屈不撓、勇於自我犧牲的精神,實在是足可令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