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備考的複習時間規劃

  高考語文備考已經開始,想要備考得高效,就先從備考的複習時間考試規劃。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提供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高考語文備考複習時間

  1、早上6-7點

  這段時間,血壓升高,心跳加快,體溫上升,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開始增加,此時機體已經甦醒,想睡也睡不安穩了,此時是第一次最佳記憶時期。7點鐘左右,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進人高潮,體溫上升,血液加速流動,免疫功能加強,因為大腦經過了一夜的休息,正處於工作效率的高峰,利用這一段時間學習一些難記但是又必須記住的東西比較適宜。

  2、早上8-10點

  這段時間,人體完全進人興奮狀態,肝臟已將身體內的毒素排盡,大腦記憶力很強,此時是第二次最佳記憶時期。9點鐘時,神經興奮性提高,記憶仍保持最佳狀態,疾病感染率降低,對痛覺最不敏感。此時心臟的功能最好,精力旺盛。

  10點鐘,人的積極性上升,熱情將持續到午飯,是人體的第一次最佳狀態。此時是內向性格的人創造力最旺盛時刻,任何工作都能勝任,千萬不要虛度。

  一句話,上午8-10點鐘這一時段,內腎上腺等激素分泌旺盛,精力充沛,大腦具有嚴謹而周密的思考能力,認記能力和處理能力較強,是攻克難題的好時機。

  3、下午18-20點

  18點鐘,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回顧、複習當天學過的東西,以加深印象。這也是整理筆記的黃金時機。此時痛感重新下降,人的體力活動和耐力達到一天中的最高峰,運動的願望上升。運動員此時應更加努力訓練,可取得好的運動和訓練成績。

  4、晚上21點

  這段時間直到臨睡前為一天中最佳的記憶時間。研究發現,此時也是記憶力最佳時期,具有很高的效率。利用這段時間來加深記憶印象,特別對一些難以記憶的東西加以複習,最容易記牢,不易遺忘。

  高考語文備考二輪複習技巧

  一、重拾遺忘知識點

  高考第二輪複習就絕對不像一輪複習那樣按部就班了,複習前後的跨度非常大,而且老師往往會以專題的形式來進行復習。這就需要考生首先回顧一輪複習中所學到的基本知識,找到相關內容進行提前準備,抓住複習的主動權。

  雖然經過一輪複習後,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但是在綜合運用這些知識方面還是非常薄弱的。同時,由於一輪複習的知識量非常大,一些概念、公式和方法會慢慢遺忘,所以,在這個階段,就更應該回顧課本、學習筆記和糾錯本,避免知識點大量遺忘,儘可能地鞏固自己的學習效果。

  二、搭建知識結構橋樑

  高考二輪複習將會加大橫向關聯內容的聯絡,其實就是前面所說的以專題形式來進行復習。這就更加需要考生搭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橋樑。

  你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因為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並不相同,別人的知識結構對你的幫助不大,所以這就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把基礎夯實,在牢固的知識基礎之上構建自己的知識脈絡。

  三、把學過的知識串成線

  抓住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把課本上的相關知識串起來,使課本上零碎的知識形成一個整體。課本上的知識點就象一粒粒珍珠,散亂地堆在那裡我們是不好把握它的,如果我們能找到一根線把它串起來,它就成了項鍊,隨便抓住其中的哪一粒珍珠,我們都能很方便地把其它的珍珠帶起來。

  在這裡,貫穿前後的問題就是線,課本相關知識就是珍珠。在第二輪複習階段,我們缺少的不是珍珠,而是能把這些珍珠串起來的線以及把珍珠串成項鍊的能力。

  所以在二期複習階段,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這種能力。培養這種能力,首先要找到能把前後知識串聯起來的相關問題,這樣的相關問題我們能找到的越多,我們對課本前後貫穿的角度越全面,我們對知識點的把握就會越準確,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也就越全面。

  四、提高做題效果

  在第二輪複習階段,要想提高做題的效果,學生必須多思考,不能為了做題而做題。怎樣思考?

  1.是在題目拿到手後,首先思考它屬於哪種題型。這種題型有什麼特點,審題時有哪些技巧,答題時有哪些基本要求。通過題型歸類、方法歸納,使每一個題做出收穫,使每一個題目都能給自己以啟發。

  2.是多比較。經常拿自己的答案和參考答案比較,看自己的答案和參考答案的基本思路是否相符,知識選擇和參考答案是否一致。如果自己做的答案和參考答案相差甚遠,一定要搞清自己錯在哪裡,是審題錯誤還是知識理解錯誤,是題型特點沒掌握還是答題方法不熟悉。弄清問題癥結在哪裡,然後下功夫解決這個問題,千萬不能只關注分數,只滿足於知道這個題目答什麼,而忽視自己不該忽視的東西。

  3.是多總結。多關注自己在做題中得到的經驗教訓,注意從個性中抽象出一般的東西來,自己總結出一些對自己答題有指導性作用的方法來。從心理調節到時間分配,從閱讀習慣到答題順序,從思維模式到語言組織,在平時做題時都要注意去觀察自己有無缺陷,並注意在做題時注意尋找克服這些缺陷的方法。

  五、培養科學的應試習慣

  這個方法往往是理性的,習慣則帶有感性的特徵。在平時作業時,由於時間比較充分,絕大多數學生可以理性答題。但考試時尤其是高考時,由於有時間限制,特別是帶著一定的心理壓力應試,許多學生在答題時是靠平時積累起來的習慣答題,許多老師平時強調的東西根本來不及想。

  比如我們平時講習題時如果問學生遇到“為什麼”應該從那些角度組織答案,學生都會加答“分析原因,說明意義”,可是一到考試,許多學生根本想不到這一點,他往往只能機械應對,頭腦中冒出一句答一句,把“分析原因,說明意義”忘到了九霄雲外,等到試卷拿到手裡看分數被扣了才又想起這句話。

  所以在二輪複習階段,一定要注意把老師的要求轉化成自己的答題習慣,要形成一拿到試卷就不自覺地朝老師要求的方面去做的習慣,這樣才能真正讓平時積累起來的經驗在考場上發揮作用。

  高考語文備考考場必備技能

  拿到試題要先通讀,做到心中有數

  一般規定,高考在髮捲後五分鐘之內不能答題,考生應先檢查的名稱、頁碼順序有無錯誤,每一頁卷面是否清晰、完整,同時一定要聽清監考提出的要求及更正錯誤之處。 若通讀全卷後尚沒到答題時間,則應認真完成大題的審題,最好將試題多讀幾遍。

  開始答題後,要全神貫注

  在考場上,不少學生都有東張西望的毛病,注意力不集中,也有可能是因為考試壓力大導致的。 東想西想,對於大題量不要害怕,從容應對,合理分配時間和答題順序,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夠順利完成。

  做完一題後,要暫停5~10秒鐘

  一般考生為了趕快做完試卷題目,分秒必爭,做完一題後,馬上就做下一題。 雖然時間對結果影響很大,但是這種不妥當。 因為回答一個問題的思考模式並不一定適合其他的問題,必須讓頭腦冷靜下來。

  實在答不出來的問題,就應先放棄

  答不出的題,磨半天也是徒勞,放棄它,而在會做的題上確保高分,才是高考獲勝的戰術。

  有經驗的老師認為,決定放棄的時間是每道題所分配時間的三分之一。 假如,每題有10分鐘的解答時間,如果碰上該放棄的題目,大致做題約3~4分鐘,仍然覺得無從下手即可決定放棄。 如果思考到分配的時間全部用完才放棄,則整個時間都浪費了。

  請點選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想不出答案時,換一種思考方式

  拐個彎解決問題。 例如:在寫英文時,如果想不出“直抒胸臆”要如何譯成英文,就可以應用這個,“直抒胸臆”→“說話直接”,結果就能順利寫出“let‘s talkfrankly”這樣的句子了。

  想出好幾個似是而非的答案時要寫出來,不要只在腦中做比較

  考試時一緊張,有些東西就會變得難以確認,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妨把答案都寫下來比較,寫成文字之後,每一個字都直接刺激眼睛,再以是否順眼熟悉作為基準來判斷,把握會比較大。

  突然忘記時不要慌張

  考試時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本來某個題目記得很清楚,可是突然什麼也記不起來。這時切記不要慌亂,可以放鬆一下,也可以想想該項內容在書的哪一部分,這部分又有哪些等。這樣的回憶會使你茅塞頓開。

  抓住答題要點,不必贅述

  有考生答題時惟恐答不全,就把許多有關聯的答案都“堆”到卷子上。 其實論述題,簡答題是按要點給分的,只要答案中反映出該題的要點,就會得到相應的分數,所以答題時要抓住中心問題,再擬出答題提綱,然後簡單地一揮而就。 這樣既能得高分,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

  請點選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舉棋不定時,堅持第一印象

  考試中常會遇到一題有幾個答案,而自己又不能肯定哪個是正確的情況,這時應選擇先想到的那個。 接觸一道題後想到的第一個答案往往是我們因長期練習而產生的本能反應,選擇它,正確的概率會相對大一些。

  先審題後落筆,先思考後回答

  千萬不要為了趕時間,沒有弄清題意、問題、題目所包含的全部資訊以及所問的問題就急於下筆,結果答題出錯或答非所問;或者看到題目與以前做過的題目類似,不認真思考就給出答案,其實題目的條件、考察的角度已發生變化;對於一些答題,要先理清答題思路,再開始答題。 記住:穩紮穩打,欲速則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