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背知識點

  在地理學習過程中,我們需要背誦重點內容。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副熱帶高壓是全球性的大氣環流系統。它通常活動在較低緯度上空,夏季最強,冬季最弱,對一些地區的天氣,氣候產生巨大影響。在太平洋上,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中心有時只有一個,位於夏威夷附近,有時分裂成兩個,分別位於東西太平洋上。位於西太平洋的大單體,稱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所以我們平時總說的副高副高,其實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於東太平洋的大單體,稱為東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至於為什麼叫北,是因為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於北太平洋的緣故。

  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對我國夏半年的天氣過程的發展起主導作用,其高度可延伸至平流層。在整個對流層的同一高度上,中心溫度比四周高,是一個常年存在的、深厚的暖性反氣旋。在地面上,閉合等壓線的形狀東西扁長,範圍非常大,尤其是在夏季,幾乎佔整個北半球的1/4.其強度和中心位置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冬季範圍較小,強度較弱,中心平均氣壓為1020百帕左右,中心位置在夏威夷群島附近,其西部高壓脊很少深入至中國沿海地區;夏季高壓強度增加,中心氣壓值平均值可達1025百帕以上,中心位置約在西經1500、北緯360處,高壓範圍較大,其西部脊線可伸至我國沿海地區。

  太平洋高壓脊的活動,與我國降水的關係十分密切。它送出的暖氣團,與中高緯大陸的冷氣團相遇,形成鋒面,形成大量降水。隨著太平洋高壓脊線的南北進退,我國東部地區的雨帶也隨之移動。6月以前對流層中、下層副熱帶高壓西部脊線,在北緯200以南活動,雨帶徘徊在長江以南地區;6月中旬,脊線突然北跳至北緯250附近,雨帶則徘徊在江淮流域,形成準靜止鋒與梅雨天氣;7月中旬,脊線第二次北跳,維持在北緯300附近,雨帶就北移至華北;9月以後脊線南撤,雨帶又復南移;10月中旬以後,脊線又回覆至6月以前的位置。

  在夏季,我國南方各省、自治區都可以受到太平洋高壓西部脊線的直接控制,處於它的西南部,所以一般吹東南風。雖然東南風帶來海上暖溼空氣,但是在下沉氣流作用下,氣層比較穩定,白天沒有云雨產生,天氣極為悶熱。如其持續時間較長,常常造成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伏旱天氣。

 

  ***二***

  1、水迴圈:①按其發生領域分為海陸間大迴圈、內陸迴圈和海上內迴圈。

  ②水迴圈的主要環節有: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徑流。

  ③它的重要意義在於:使淡水資源不斷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

  2、陸地水體的相互關係:

  ①以雨水補給為主的的河流其徑流的變化與降雨量變化一致:a地中海氣候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風氣候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溫帶海洋性與熱帶雨林氣候河流流量全年變化小;

  ②以冰雪補給為主的河流其徑流變化與氣溫關係密切: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間可相互補給,湖泊對河流徑流起調蓄作用。

  3、我國河流補給的差別:①我國東部河流以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東北春季有積雪融水***

  ②我國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冬季斷流***

  4、海水等溫線的判讀:①判斷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溫線凸出方向一致:高溫流向低溫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響海水溫度因素——太陽輻射***收入***、蒸發***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風***地球上的風帶***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動力,風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型別。

  7.洋流的分佈***畫一畫右面洋流分佈模式圖***:

  ①中低緯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緯逆時針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區形成西風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風洋流,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8.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①影響氣候***暖流—增溫增溼,寒流—減溫減溼***

  ②影響海洋生物—-漁場 ③影響航海 ④影響海洋汙染

  9.世界主要漁場:北海道、北海、紐芬蘭漁場---寒暖流交匯;祕魯漁場――上升流

  10.海洋漁業集中在大陸架的原因:①這裡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

  ②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繁盛,魚餌豐富。

  11.海洋災害是指源於海洋的自然災害: 海嘯和風暴潮。

  12.海洋環境問題指源於人類活動的海洋生態破壞:海洋汙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三***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範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範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範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