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期末試卷

  七年級語文期末考臨近,願你這位久經沙場的戰士,順風揚帆,一路向前,金榜如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期末試題

  一、語言積累與運用***30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叫囂***xiāo*** 憩息***qì*** 忍俊不禁***jìn***

  B.墮落***duò*** 對峙***chí*** 一瀉千里***xiè***

  C.縈迴***yíng*** 奇崛***jué*** 絡繹不絕***yì***

  D. 岑寂***cén*** 孤僻***bì*** 怒不可遏***è***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2分****** ***

  A.顫抖 咆哮 輕舉忘動 不解之緣

  B.佇立 凝眸 空空如也 爭研鬥豔

  C.蔥蘢 籌辦 養遵處優 克勤克儉

  D.窺伺 剽悍 相提並論 無濟於事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運用錯誤的一項是***2分****** ***

  A.隨著相處的日子久了,我發覺,原來他性格豁然開朗,語言幽默,說起話來使人笑口常開,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他。

  B.聆聽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會使人感到一種無可言喻的感動與震撼。

  C. 他每次向母親問起父親的事時,母親總是侷促地站在那裡,搓動雙手,嘴脣翕動。

  D.他最喜歡的,還是和兩個孫子一起玩耍,每次贏了孫子後,會樂不可支。

  4.下列句子中沒有病句的一項是***2分****** ***

  A.義務教育最終都要歸結到滿足學生的需求和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

  B.阿爾卑斯山是歐洲戶外運動愛好者的天堂,也是西歐第一高山。

  C.科技發明和人力資本會推動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國家經濟的健康。

  D.中國用世界10%的耕地和大約6%左右的淡水資源,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

  5.下列文學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2分****** ***

  A.《陋室銘》的作者是唐朝著名散文家柳宗元的作品,題目中的“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

  B.託物言志散文《石榴》的作者郭沫若,現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

  C.詠物寄情散文《海燕》的作者是鄭振鐸,現代作家、文學史家。

  D.母愛、童真和對自然的讚美,是《繁星》和《春水》的主題歌。

  6.下列句子中,比喻不貼切的一項是***2分******  ***

  A.夢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飄舞,想抓住它,它卻已經融化了。

  B.仲春時節,清風送爽,我們走在山路上,腳步像踩在棉花上一樣輕快。

  C.清脆的泉聲,婉轉的鳥聲,嗡嗡的蜂聲,微風輕吹樹葉聲,匯成悅耳的交響曲。

  D.月色下的荷塘中,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

  7.古詩文默寫填空。***10分,每空1分***

  ***1***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2***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 。***《迢迢牽牛星》***

  ***3***予獨愛蓮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頤《愛蓮說》***

  ***4***李賀《雁門太守行》中運用典故抒發將士們誓死報國的詩句是:

  , 。

  ***5***《陋室銘》中寫室中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8.根據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問題。***2分***

  本週末上午十點在學校舉行“湖湘國學誦讀大賽”初賽,學校要求學生家長參加。你要父親參加活動時,父親說:“複賽比初賽應該更精彩吧!看戲還是要看好戲。”

  父親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

  9.下面是中秋節的標誌圖片,請寫出該標誌中“中國傳統文化”的構圖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6分***

  ***1***構圖要素:

  ***2***圖形寓意:

  二、閱讀***60分***

  ***一***伯牙善鼓琴

  《列子》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10.下列句子加點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 ***

  A.伯牙善鼓琴***彈*** B.志在高山***心情***

  C. 卒逢暴雨 ***士卒*** D.吾於何逃聲哉***逃避***

  1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伯牙遊於泰山之陰”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

  A.鍾子期必得之 B.乃援琴而鼓之

  C. 飛何功之有 D.過惠子之墓

  12.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 ***

  A.文章以伯牙“善聽”和鍾子期“善鼓”總領全文。

  B.文章以“善”為線索貫穿全文,描述兩人“善鼓”“善聽”的情景。

  C.“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承上啟下,揭示了知音的真正內涵。

  D.文章採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突出了人物形象的特點。

  1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語句的大意。***6分***

  ***1***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

  譯文:

  ***2***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

  譯文:

  14.結合選文內容,說說文中是如何表現伯牙“善”鼓琴和鍾子期“善”聽的。***5分***

  答:

  ***二***天淨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15.“枯藤老樹昏鴉”一句寫出了什麼樣的秋末之景?有什麼作用?***4分***

  答:

  16.“斷腸人在天涯”運用了什麼抒情方式?作者藉此句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

  ***三***飛蛾撲火是***行為嗎?

  張英鋒

  ①現象大家都知道:許多昆蟲,只在夕陽西下,夜幕降臨後才飛行於花間,一面採蜜,一面為植物授粉。因此,夜行昆蟲大多有趨光性,這是一個被所有人都接受的客觀事實。

  ②如果你問一個小學生朋友,昆蟲為什麼要趨光呢。他很可能回答:因為晚上太黑了看不見呀,昆蟲們想要在光線好一點的地方進行工作和生活呢。這似乎很符合人類直覺,是的,我以前也這樣天真地以為過。

  ③但趨光性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

  ④在這個天大的誤會當中,最悲劇的就是飛蛾這一物種。早在1600年以前的《梁書》裡,就有關於飛蛾撲火的引用——“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將飛蛾撲火的行為形容得何其悲壯哉。更有甚者,古今中外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勵志大師還把它提煉成了一種心靈雞湯——“飛蛾撲火的精神”,還引申出什麼亮劍精神、勇士精神、捨生取義的精神,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飽含著滿滿的正能量。

  ⑤可是,飛蛾真的是自願撲火的嗎?科學家經過長期觀察和實驗,在近年才終於揭開了“撲火”之謎。飛蛾根本不想撲火,甚至根本不想趨光。

  ⑥原來,億萬年來,夜晚活動的蛾子等昆蟲都是靠月光和星光來導航。科學家發現,飛蛾等昆蟲在夜間飛行活動時,是依靠月光來判定方向的。飛蛾總是使月光從一個方向投射到它的眼裡。飛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繞過障礙物轉彎以後,它只要再轉一個彎,月光仍將從原先的方向射來,它也就找到了方向。這是一種“天文導航”。因為是極遠光源,光到了地面可以看成平行光,能作為參照來做直線飛行。注意蛾子只要按照固定夾角飛行,就可以飛成直線,直飛才最節省力氣。角度稍微一調整,就可以直飛另一個目標。

  ⑦但自從人類學會了使用火,這些人造光源因為很近,光線成中心放射線狀,可憐的蛾子就開始倒黴了。

  ⑧飛蛾看到燈光,錯誤地認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這個假“月光”來辨別方向。月亮距離地球遙遠得很,飛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飛行。可是,燈光距離飛蛾很近,飛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著固定的角度,還以為按照與光線的固定夾角飛行就是直線運動,結果越飛越坑爹,飛成了等角螺線,飛到火裡去了,這種現象還被人類稱為昆蟲的正趨光性。

  ⑨以上就是飛蛾撲火的全部真相。

  ⑩不止是飛蛾,大部分夜間活動的昆蟲,都有同樣的能力。例如,直到最近5年,我們才知道,原來屎殼郎也是採用星光來導航的,它的導航方式和飛蛾一模一樣。可憐的昆蟲們在億萬年來好不容易才進化出來的神奇夜間導航技能,沒有誰能想到,到最後竟成為了它們生命的最大威脅。

  ⑪也許這時有人會問了:人類使用火都這麼久了,昆蟲們為什麼不能與時俱進一點?

  ⑫因為人類使用火的時間雖然很長,可能有數百萬年,但人類直到幾萬年前才走出非洲,7000年前才建立文明。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在波瀾壯闊的生物進化史中,這樣的影響範圍實在太小,時間也太短,以飛蛾為代表的昆蟲,還來不及進化出新的導航方式。

  17.選文運用了什麼說明順序?請作簡要分析。***4分***

  答:

  18.選文第⑥段中加點詞語“總是”能否刪去?為什麼?***4分***

  答:

  19.選文第⑩段畫線句使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4分***

  答:

  ***四***失憶的母親

  傅友福

  ①近幾年來,母親的記憶越來越差,有時候連我也認錯了。本想接母親進城好好盡孝,誰知道,母親一來,本來平靜的家,一下子炸了鍋。

  ②母親閒不住,一出門就搬回一些塑料袋舊報紙什麼的。家裡本來空間就不大,母親這些垃圾一堆,更是沒有落腳的地方了。為此,妻和兒子都意見很大。我也和母親談過,讓她別這麼做了,家裡並不缺這點錢。可母親不聽,說是我們剛買了房子,經濟不寬餘,這些廢品一出手,也能換點錢。

  ③這還不算個事,更嚴重的是,母親一走出小區就找不到回家的路。每次被警察送回來,我和妻都告誡母親,讓她別走遠了,可母親一出門,就控制不住自己,會越走越遠。

  ④我們合計再三,決定請一個小保姆。小保姆請來後,母親有人陪著,我們也可以放心工作了。從此,母親再也沒有走失的記錄了,可我也發現,母親的情緒卻越來越低落了。

  ⑤這天晚上,我下班回家,發現母親正拿著父親的照片發呆。父親是一名軍人,參加自衛反擊戰時犧牲的。那時候,我剛出生,母親沒有再婚,含辛茹苦地把我養大,送我上大學。我知道母親的苦,也清楚母親對父親的感情。當下,我坐在母親身邊,和母親一起緬懷父親。

  ⑥30年了,不知道他在那邊可好?他要是還在的話,也是個老頭子了。母親嘆了口氣,好象是對我說,也好象是在自言自語。

  ⑦我說媽,您健健康康的,父親在那邊才會安心。母親點點頭。勸說一番,我就回自己房間了。

  ⑧後來,母親的精神好了很多,我們也稍稍放寬了心,看來母親慢慢適應了。

  ⑨這天下班後,卻發現母親和保姆都不在家,接到保姆的電話,才知道母親再一次走失了。

  ⑩我們四處尋找,猶如大海撈針。不得已,到派出所報了警,期待著警察再一次將母親送回來。

  ⑪可是這次卻杳無音訊。

  ⑫正當我們焦心似焚的時候,家裡堂弟打來電話,說母親回到家鄉了。

  ⑬這怎麼可能?她怎麼搭車回去的?母親可是患了失憶症的。

  ⑭我們急忙趕到家裡,發現母親拿著一頂軍帽,站在村頭的龍眼樹下發呆。我忍不住責怪母親不該這樣,讓我們一頓好找。

  ⑮母親說,孩子,你們都很忙,我不想連累你們,所以就回來了。雖然我記不得其他東西,但回家的路我還是知道的。特別是這顆樹。秋風中,單薄的母親撫摸著樹幹就像撫摸著久違的親人。

  ⑯站在一邊的三伯告訴我,當年你母親就在這樹下送你父親去當兵的。而今天,正是父親和母親訂婚的日子。

  20.“本想接母親進城好好盡孝,誰知道,母親一來,本來平靜的家,一下子炸了鍋。”那麼,母親來了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讓“我們”比較頭疼?***3分***

  答:

  21.聯絡上下文,分析“父親是一名軍人,參加自衛反擊戰時犧牲的。那時候,我剛出生,母親沒有再婚,含辛茹苦地把我養大,送我上大學”這句話在文中的表達效果。***5分***

  答:

  22.“秋風中,單薄的母親撫摸著樹幹就像撫摸著久違的親人。”這句話表現了母親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3.選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

  答:

  24.關愛空巢老人是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讀了本文,你有了怎樣的認識?***5分***

  答:

  三、寫作***60分***

  25.根據下面的題目,按要求作文。

  題目: 的時光

  要求:***1***將題目補充完整後,寫成記敘文;

  ***2***不少於600字;

  ***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

下一頁分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