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上冊月考聯考試題及答案

  在備考語文月考時多做一些語文試題是對語文知識掌握程度的考察,也是查漏補缺的一個好方法。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高三語文上冊月考聯考試題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三語文上冊月考聯考試題

  第Ⅰ卷***閱讀題 共66分***

  一、***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①李白杜甫一生從政時間並不長,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徵聘任用卻不止一次,斷斷續續分佈於他們一生好幾個時期。兩人生活經歷受此左右,成為一個起伏不定的過程。考察政治對於兩位大詩人思想創作的正面推動和影響,有助於認識中國古代詩歌創作與政治的關係。

  ②中國詩歌的傳統是“言志”。魏晉以後有“緣情”說出現,但士大夫仍一致認為情必須是高尚的情。因而緣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補充,即所言之志必須是情感的真實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層次必然與政治相通。這樣,對中國詩歌而言,政治之滲入與否,跟詩歌是否達到高層次常相聯絡。就詩人而言,古代詩人註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經常由封建政治賦予他們以理想與熱情,構成他們與時代與社會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詩歌所呈現的氣象、風貌,也都與他們的政治介入有關。當士大夫自覺地承擔起某種社會責任的時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應地崇高起來。中國古代詩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對政治必須有一種向心力,必須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體驗和適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當然應該有它的積極內容。詩人當然也應該有良好的主觀條件,鄙吝的人無論政治給他以怎樣的撥動,也不可能有偉大的創作。但問題在於人的情志不可能恆定在一種狀態下沒有變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會有鬆懈的時候。同樣是杜甫,他可以高唱“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也可以低吟“淺把涓涓酒,深憑送此生”。在不同時期,心情和志趣顯然是有變化的。李杜一生追求,經歷了漫長的歷程。在長途中就像一輛執行的機車,需要有動力補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關鍵時刻得到維繫和加強,始終不倦地追求,執著地面對現實,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強大攝動力,這在李杜的後期生活中表現得很明顯。

  ④從詩人與社會的橫向聯絡看,封建社會畢竟與資本主義社會不同。在中國封建時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捲入政治,一般就只有歸向山林田園。窮鄉僻壤的封閉,小生產者的狹窄天地,對他們的視野與情感,構成嚴重的限制和束縛,使他們與外部疏離,難得從時代生活中汲取創作的動力。甚至連詩歌創作,在死水一樣的生活中也會變成多餘。所以中國古代詩人如果真正迴歸農村,杜門不出,創作上多數總是歸於沉寂。有人對李杜離開朝廷後仍與各方面官員交遊有微辭,似乎畢竟未能免俗,其實這種交遊正是與外界保持聯絡的重要途徑。否則就只有陷入閉目塞聽、徹底緘默的境地。總之,如李杜之所作,筆力雄壯,氣象渾厚,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豐富的社會內容、深刻的人生體驗,乃至達到堪稱通乎天地萬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絕不可能指望產生於一般的甚至封閉的環境之中。其醞釀和創作,非有一種巨大的政治背景,並連同詩人自身都被適當地捲入不可。

  ***選自餘恕誠《唐詩風貌》,有刪改***

  1.下列關於中國詩歌傳統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A.言志是中國詩歌的傳統,時間上要早於魏晉以後出現的“緣情”說。

  B.緣情很大程度上是對言志的補充,所言之志必須是情感的真實流露。

  C.情、志在士大夫看來,前者是詩人的自覺,後者則由封建政治賦予。

  D.情志合一有層次之分,政治滲入與詩歌達到高層次有著密切的關聯。

  2.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①段引領全文。首先概括李白杜甫一生的從政特點,點明兩人生活經歷受政治影響,從而交代本文的寫作意圖。

  B.②段從中國詩歌的傳統談起,強調政治生活關聯著詩歌氣象風貌的呈現以及詩人精神氣魄、高度責任感的形成。

  C.③段先指出偉大的創作所必需的主觀條件,接著以李杜為例,闡釋了政治的強大攝動力對詩人創作的積極作用。

  D.④段將詩人和社會橫向對比,指出封閉的環境會限制詩人的才思,肯定了李杜與官員的交遊,自然地收結全文。

  3.下列對原文觀點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中國古代詩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必須對政治有一種向心力,適度介入政治、體驗政治,自覺承擔起某種社會責任。

  B.詩人都不可能使其情志恆定在一種狀態下,但卻可以在積極政治的推動下維繫並加強其用世之心,執著地面對現實。

  C.在中國封建時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捲入政治,一般就只有歸向于山林田園,其結果就是創作歸於沉寂。

  D.李白杜甫在離開朝廷後,都與各方面的官員保持聯絡,其用意就在於依靠官府資訊,醞釀和創作偉大而豐富的作品。

  二、***3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縣人。少喪父,事其母及撫弟天表,具有至性。嘗語人曰:“士不立品者,必無文章。”年三十六,始得補諸生。家貧屋敗,躬畚土築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則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張敝蓋自蔽,家人且怨且嘆,而天一挾書吟誦自若也。

  天一雖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為同郡金僉事公聲所知。當是時,徽人多盜,天一方佐僉事公,用軍法團結鄉人子弟,為守禦計。

  順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亂,州縣望風內附,而徽人猶為明拒守。先是,天一言於僉事公曰:“徽為形勝之地,諸縣皆有阻隘可恃,而績溪一面當孔道,其地獨平迤,是宜築關於此,多用兵據之,以與他縣相犄角。”遂築叢山關。已而清師攻績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間出逆戰,所殺傷略相當。於是清師以少騎綴天一於績溪,而別從新嶺入。守嶺者先潰,城遂陷。

  大帥購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為,遽歸,囑其母於天表,出門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執。有知天一者,欲釋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也?我不死,禍且族矣!”遇僉事公於營門,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謝曰:“焉能有與人共事而逃於難者乎?公幸勿為我母慮也。”至江寧,總督者欲不問。天一昂首曰:“我為若計,若不如殺我;我不死,必復起兵。”遂牽詣通濟門。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訖,坐而受刑。觀者無不嘆息泣下。越數日,天表往收其屍,瘞之。而僉事公亦於是日死矣。

  當狼兵之被殺也,鳳陽督馬士英怒,疏劾徽人殺官軍狀,將致僉事公於死。天一為齎辨疏,詣闕上之,復作《籲天說》,流涕訴諸貴人,其事始得白。自兵興以來,先後治鄉兵三年,皆在僉事公幕。是時,幕中諸俠客號知兵者以百數,而公獨推重天一,凡內外機事,悉取決焉。其後竟與公同死,雖古義烈之士,無以尚也。

  汪琬曰:方勝國之末,新安士大夫死忠者,有汪公偉、凌公駉與僉事公三人,而天一獨以諸生殉國。予聞天一遊淮安,淮安民婦馮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徵諸名士作詩文表章之,欲疏於朝,不果。蓋其人好奇尚氣類如此。

  ***節選自汪琬《江天一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躬畚土築垣以居 躬:親自

  B.間出逆戰 間:有時

  C.囑其母於天表 囑:託付

  D.蓋其人好奇尚氣類如此 類:好像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

  A.是宜築關於此 趙嘗五戰於秦

  B.有知天一者 馬之千里者

  C.當狼兵之被殺也 鵬之徙於南冥也

  D.而天一獨以諸生殉國 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江天一安貧樂道,注重品節。他家貧屋壞,置身於漏屋之中,雖日晒雨淋,卻能吟誦自如;更提倡讀書人立品為先。

  B.江天一不畏強敵,敢於擔當。他一介諸生,卻於亂世挺身而出;清兵下江南,他縣多望風而附,他卻率眾奮起抗清。

  C.江天一勇赴國難,至死不屈。他英勇殺敵,義無反顧,兵敗城陷後慷慨就義,並說他如果不死,就一定會再次起兵。

  D.江天一正直熱忱,仗義執言。他為僉事公被殺一案,奔走呼告,上奏朝廷,又作《籲天說》,最終使得冤案真相大白。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天一雖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為同郡金僉事公聲所知。

  譯文:

  ***2***笑謝曰:“焉能有與人共事而逃於難者乎?公幸勿為我母慮也。”

  譯文:

  ***3***是時,幕中諸俠客號知兵者以百數,而公獨推重天一,凡內外機事,悉取決焉。

  譯文:

  閱讀下而兩首唐詩,完成8~9題。***8分***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臺

  [唐]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8.兩首登臨詩結構上起承轉合,有著相似之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4分***

  答:

  9.兩首詩的尾聯都提到“使人愁”,但所指不同。請結合作品簡析“愁”的內涵。***4分***

  答: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兩題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兩題都答,則按甲題計分。******6分***

  甲:是日也,天朗氣清,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王羲之《蘭亭集序》***

  乙:① ,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離騷》***

  ② ,煙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閣序》***

  ③世間行樂亦如此, 。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④ ,塞上風雲接地陰。 ***杜甫《秋興八首***其一***》***

  ⑤春水碧於天, 。 ***韋莊《菩薩蠻***其二***》***

  ⑥山河破碎風飄絮, 。 ***文天祥《過零丁洋》***

  三、***2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

  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昆明和翠湖分不開。很多城市都有湖,然而這些湖和城的關係都還不是那樣密切。似乎把這些湖挪開,城市也還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開。沒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為昆明瞭。翠湖在城裡,而且幾乎就挨著市中心。城中有湖,這在中國,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說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這是一個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說到翠湖,這個比喻還是躲不開。只能說: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有什麼辦法呢,因為它非常貼切。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時也是一條路。湖之中,有一條很整齊的貫通南北的大路。昆明人特意來遊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數人只是從這裡穿過。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遊人了。從喧囂擾攘的鬧市和刻板枯燥的機關裡,匆匆忙忙地走過來,一進了翠湖,即刻就會覺得渾身輕鬆下來;生活的重壓、柴米油鹽、委屈煩惱,就會沖淡一些。人們不知不覺地放慢了腳步,甚至可以停下來,在路邊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菸,四邊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趕路,人在湖光樹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樣了。翠湖每天每日,給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療養啊。因此,昆明人——包括外來的遊子,對翠湖充滿感激。翠湖這個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適。小了,不夠一遊;太大了,遊起來怪累。湖的周圍和湖中都有堤。堤邊密密地栽著樹。樹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盡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樹好像到了冬天也還是綠的。湖水極清,常年盈滿。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沒有看見過翠湖幹得見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淺處沒膝,深處也不過齊腰。翠湖不種荷花,但是有許多水浮蓮。肥厚碧綠的豬耳狀的葉子,開著一望無際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熱鬧。我是在翠湖才認識這種水生植物的。我以後也再也沒看到過這樣大片大片的水浮蓮。湖中多紅魚,很大,都有一尺多長。這些魚已經習慣於人聲腳步,見人不驚,整天只是安安靜靜地,悠然地浮沉遊動著。有時夜晚從湖中大路上過,會忽然拔刺一聲,從湖心躍起一條極大的大魚,嚇你一跳。湖水、柳樹、粉紫色的水浮蓮、紅魚,共同組成一個印象:翠。

  ③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來考大學,寄住在同濟中學的宿舍裡,幾乎每天都要到翠湖。學校已經發了榜,還沒有開學,我們除了騎馬到黑龍潭、金殿,坐船到大觀樓,就是到翠湖圖書館去看書。這是我這一生去過次數最多的一個圖書館,也是印象極佳的一個圖書館。圖書館不大,形制有一點像一個道觀。非常安靜整潔。有一個側院,院裡種了好多盆白茶花。這些白茶花有時整天沒有一個人來看它,就只是安安靜靜地欣然地開著。圖書館的管理員是一個妙人。他沒有準確的上下班時間。有時我們去得早了,他還沒有來,門沒有開,我們就在外面等著。他來了,誰也不理,開了門,走進閱覽室,把壁上一個不走的掛鐘的時針“喀拉拉”一拔,撥到八點,這就上班了,開始借書。這個小圖書館藏書似不少,而且有些善本。我們想看的書大都能夠借到。過了兩三個小時,這位於瘦而沉默的有點像陳老蓮畫出來的古典的圖書管理員站起來,把壁上不走的掛鐘的時針“喀拉拉”一撥,撥到十二點:下班!我們對他這種以意為之的計時方法完全沒有意見。因為我們沒有一定要看完的書,到這裡來只是享受一點安靜。我們的看書,是沒有目的的,從《南詔國志》到福爾摩斯,逮什麼看什麼。

  ④路東伸進湖水,有一個半島。半島上有一個兩層的樓閣。閣上是個茶館。茶館的地勢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閣子上喝茶,很涼快。茶館賣蓋碗茶,還賣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裝在一個白鐵敲成的方碟子裡,昆明的茶館計帳的方法有點特別:瓜子、花生,都是一個價錢,按碟算。喝完了茶,“收茶錢!”堂倌走過來,數一數碟子,就報出個錢數。我們的同學有時臨窗飲茶,嗑完一碟瓜子,隨手把鐵皮碟往外一扔,“pia——”,碟子就落進了水裡。堂倌算帳,還是照碟算。這些堂倌們晚上清點時,自然會發現碟子少了,並且也一定會知道這些碟子上哪裡去了。但是從來沒有一次收茶錢時因此和顧客吵起來過;並且在提著大銅壺用“鳳凰三點頭”手法為客人續水時也從不拿眼睛“賊”著客人。把瓜子碟扔進水裡,自然是不大道德。不過堂倌不那麼斤斤計較的風度卻是很可佩服的。

  ⑤除了到昆明圖書館看書,喝茶,我們更多的時候是到翠湖去“窮遛”。這“窮遛”有兩層意思,一是不名一錢地遛,一是無窮無盡地遛。“園日涉以成趣”,我們遛翠湖沒有個夠的時候。尤其是晚上,踏著斑駁的月光樹影,可以在湖裡一遛遛好幾圈。一面走,一面海闊天空,高談闊論。我們那時都是二十歲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話要說,可說,我們都說了些什麼呢?我現在一句都記不得了!

  ⑥我是一九四六年離開昆明的。一別翠湖,已經三十八年了,時間過得真快!

  ⑦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⑧前幾年,聽說因為搞什麼“建設”,挖斷了水脈,翠湖沒有水了。我聽了,覺得悵然,而且,憤怒了。這是怎麼搞的!誰搞的?翠湖會成了什麼樣子呢?那些樹呢?那些水浮蓮呢?那些魚呢?

  ⑨最近聽說,翠湖又有水了,我高興!我當然會想到這是三中全會帶來的好處。這是撥亂反正。

  ⑩但是我又聽說,翠湖現在很熱鬧,經常舉辦“蛇展”什麼的,我又有點擔心。這又會成了什麼樣子呢?我不反對翠湖遊人多,甚至可以有遊艇,甚至可以設立攤篷賣破酥包子、燜雞米線、冰淇凌、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還我一個明爽安靜的翠湖。我想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一九八四年五月九日

  11.請結合全文,回答下列問題。***4分***

  ***1***①段作者為什麼認為用“昆明的眼睛”來比喻翠湖是非常貼切的?

  答:

  ***2***⑤段畫線句中“不名一錢”和“無窮無盡”該如何理解?請結合文字簡要說明。

  答:

  12.請從修辭和描寫的角度簡要賞析②段中的畫線句子。***6分***

  答:

  13.本文主要記敘作者對翠湖的回憶,為何文末要提到最近幾年所聽說的變化呢?***6分***

  答:

  14.文章以“翠湖心影”為題,記敘了翠湖在作者心中留下的諸多美好回憶。請結合文字選擇兩個方面來具體談談你所理解的“心影”。***8分***

  答:

  第Ⅱ卷***表選題 共84分***

  四、***24分***

  15.下面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全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

  A.星宿/乳臭 搭訕/贍養費 粗獷/曠日持久

  B.卓越/斟酌 沙礫/瀝青路 鞭撻/紛至沓來

  C.嗚咽/獎掖 嗔目/俯臥撐 詰難/殫精竭慮

  D.玄虛/舷梯 體恤/畜牧業 剽悍/虛無縹緲

  16.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3分****** ***

  A.翔實 弘揚 舶來品 名門望族 勵精圖治

  B.高粱 秸稈 天燃氣 響徹雲霄 伶牙俐齒

  C.裝幀 題綱 獨角戲 提要鉤玄 恰如其分

  D.遷徙 薈萃 度假村 開誠佈公 旁證博引

  17.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3分****** ***

  A.為儘快補上因生病落下的功課,他整日埋頭苦學,奮起直追,遇到難題就到辦公室找老師不恥下問,成績漸漸地有了很大起色。

  B.他性格比較內向,平時沉默寡言,但一到課堂上就會侃侃而談,滔滔不絕,且引經據典,所以他的課一直以來都很受學生歡迎。

  C.學員們高規格的演唱水平,導師充滿人文關懷的專業指導,使得《中國好聲音》自開播以來一直好評如潮,觀眾紛紛拍手稱快。

  D.過度吹捧“考試狀元”,勢必會傷害大多數人的情感,對青少年的長遠發展非常不利,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掛一漏萬,得不償失。

  18.下面五個句子中四個有語病,請先寫出有語病句子的序號,然後加以修改。***4分***

  ①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實現從“製造型國家”向“創造型國家”的戰略轉型,最關鍵的是要大幅度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而這又有賴於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②過度疲勞為什麼會引起健康透支?有關專家認為,最嚴重的問題不是加班,而是巨大的壓力導致人們即便是在休息時間也無法徹底放鬆心情所致。

  ③針對“三農”問題,全國政協組織專題調研組分赴安徽等地,與全國13個產糧大省政協聯合調研,提出了關於穩定糧食生產、拉動農村消費、增加農民收入的建議。

  ④不能把中國文化簡單地理解為中國菜、太極拳、京劇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號,而是要潛心挖掘我們的文化內涵,為“文化走出去”創造條件。

  ⑤目前地理資訊交換的技術問題已經基本成熟,一旦地理資訊為廣大公眾所認可,那麼地理資訊產業將迅速崛起。

  序號 修 改

  19.請根據上下文,從所提供的五個選項中選擇相應語句分別填人文中橫線處。***只填字母******5分***

  在先秦,主要有五種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俠人格,① ;楊朱的貴我人格,②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③ ;荀子的君子式人格,④ ;再一種便是莊子式的人格了,⑤ 。

  A.鋒芒畢露,正義在胸 B.平和公正,循規蹈矩

  C.絕對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D.赴湯蹈火,摩頂放踵,利天下而為之

  E.獨來獨往,不吝去留,格外美麗灑脫

  答:① ② ③ ④ ⑤

  五、***60分***

  2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1999年,馬雲帶領17位年輕人在杭州創立了阿里巴巴集團。2014年9月19日晚,該集團正式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在當晚的慶功宴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說,不要小看那些今天看來依舊很小的企業和人,因為,小,其實意味著力量,也意味著美好的未來。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字***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漏個人相關資訊;書寫規範,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高三語文上冊月考聯考試題答案

  1.C ***“前者是詩人的自覺,後者則由封建政治賦予”於文無據。***

  2.D ***④段是將詩人和社會的橫向聯絡來看,並無對比之意。***

  3.A ***B,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在積極政治的推動下維繫並加強其用世之心,原文強調“詩人當然也應該有良好的主觀條件”;C,“其結果就是創作歸於沉寂”錯,原文是“創作上多數總是歸於沉寂”;D,無中生有。***

  4.D ***類:大都***

  5.C ***C,“之”,結構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A“於”,“在”/“和”;B“者”,“……的人”/定語後置的標誌;D“以”,“以……的身份”/“因為”。***

  6.D ***“為僉事公被殺一案”錯,僉事公最終並未因此被冤殺。***

  7.***1***天一雖然因為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卻深刻沉著,足智多謀,特別被僉事公金聲賞識。

  ***2***江天一笑著辭謝道:“怎麼能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難時刻逃避的呢?希望你不要為我的母親擔憂。”

  ***3***當時,幕府中眾多俠義之士號稱精通兵法的人數用百來計算,然而僉事公金聲只是推重天一,凡對內對外的機密大事,都取決於他。

  8.***4分***兩首詩都是因樓名而起興,緊扣題目;進而由傳說展開遐想,撫古思今,感慨盛衰變化;接下來回歸對眼前實景的描寫;最後在此基礎之上抒發愁情。

  9.***4分***崔詩尾聯寫詩人於日暮時分,目睹江上煙波籠罩,發出“鄉關何處是”的感慨,屬於觸景生情,抒發的是羈旅懷鄉之愁;李詩尾聯寫詩人由浮雲蔽日生髮聯想,感慨“長安不見”,既是寫景,也是用典,抒發的是憂國懷君之愁。

  10.***6分***略

  11.***4分******1***①翠湖幾乎處在昆明城的中心,與昆明城的關係密不可分;

  ②翠湖的明爽安靜與眼睛的特點相似。

  ③翠湖能夠身心輕鬆、精神煥發、享受安靜、佩服風度***三點中答對兩點即得滿分***

  ***2***“不名一錢”指翠湖是湖也是路,逛翠湖不需要任何花費;“無窮無盡”指翠湖風光秀美,讓人賞玩不夠。

  12.***6分***①運用擬人手法,以魚兒的“習慣”“安靜”“悠然”形象地體現出人與環境的和諧以及作者寧靜悠閒的心境;

  ②以動襯靜,以聲寫靜,通過對夜晚魚兒躍出水面的特寫,凸顯了翠湖的活力與幽靜;

  13.***6分***文末提到近幾年聽說翠湖的許多變化,作者或悵然、憤怒,或為之高興,或有點擔心。這些都從一個側面表達出作者對翠湖的牽掛與懷念,與上文對翠湖的回憶相互映襯,能夠更好地豐富主旨,突出“心影”。

  14.***8分***示例:

  ①翠湖的美讓作者難以忘懷。翠湖的樹多且高大,湖水清淺且常年盈滿,粉紫色的水浮蓮熱鬧地開放,紅魚自由地遊弋;一切都是那麼地和諧,明爽安靜。

  ②翠湖給人們帶來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療養。生活在喧囂擾攘與刻板枯燥中的人匆匆走進翠湖就會感到輕鬆,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從生活的重壓中暫時逃脫出來,享受翠湖的湖光樹影。

  ③翠湖讓作者享受到了讀書的快樂。翠湖圖書館的藏書很豐富,凡是作者想看的書,大多都能借到;在翠湖讀書可以沒有目的,不計時間,沒有外界的干擾,安安靜靜地享受讀書的快樂。

  ④翠湖使作者領略到昆明人的大度。對於有些客人偷偷扔掉瓜子碟的行為,堂倌未必不清楚,但卻從不為此斤斤計較;堂倌的大度讓作者佩服之餘也能感到一份人與人之間的溫馨與包容。

  ⑤翠湖承載著作者年輕時的夢想。對於生活在抗戰期間、囊中羞澀的作者而言,翠湖是包容的;翠湖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作者年青的足跡,青春的夢想。

  ⑥翠湖一直縈繞在作者心頭。即便是分別三十八年後,作者對翠湖的想念也從未停止;作者回憶翠湖的過去,更關注翠湖的現在,為翠湖而喜,為翠湖而憂。

  15.B

  16.A

  17.B

  18.修改示例:

  序 號 修 改

  ① 在“創新”後加“能力”

  ② 刪去“所致”

  ③ “拉動農村消費”與“增加農民收入”調換

  ⑤ 刪去“問題”或“成熟”換成“解決”

  19. ①D ②C ③A ④B ⑤E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