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經典成語典故素材

  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寫作文時卻難以下筆或得分不高,其主要原因還是缺乏合適的寫作素材。關於成語的故事素材有什麼?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百發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槍準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出自】《戰國策·西周策》:“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蘇厲是戰國時期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

  有一次,他聽說秦國大將白起將要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佔領,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險。

  於是,蘇厲對周王說:“白起這幾年打敗過韓、趙等國,奪取了許多土地。現在他將要帶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就危險了!您應當想辦法阻止白起出兵。” 於是周王派蘇厲前往秦國。

  蘇厲對白起說:“從前,楚國有一個人名叫養由基***湖北襄陽人***,是一個射箭能手,他距離柳樹一百步放箭射擊,每箭都射中柳葉的中心,百發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說射得很好,可是一個過路的人卻說:“這個人,可以教他該怎樣射了。”

  養由基聽了這話,心裡很不舒服,就說:“大家都說我射得好,你竟說可以教我射了,你為什麼不來替我射那柳葉呢!”

  那個人說:“我不能教你伸直左臂持弓,彎曲右臂引弓持箭,不過你有沒有想過,你射柳葉百發百中,但是卻不善於調養氣息,等一會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會前功盡棄。”

  講完這段故事,蘇厲把話題拉回來說:“你已經打敗了韓、趙等國,取得了許多土地,功勞很大。現在,又要派你帶兵出關,經過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進攻大梁,如果這一仗不能取勝,就會前功盡棄。你不如說自己生病,不要出兵為好。”

  白起聽了,笑著說:“我所向披靡,百戰百勝,怎麼會不能取勝呢?”

  於是,他沒有被蘇厲說動,率兵攻打魏國,果然又大獲全勝,奪取了魏國的幾十座城池。

  二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區域性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域性的整體,也比喻目光短淺。

  有個過著貧窮生活的楚國人,讀《淮南子》,看到書中寫有“螳螂窺探蟬時用樹葉遮蔽自己的身體,可以用這種方法隱蔽自己的形體”。

  於是他就在樹下仰起身子摘取樹葉──螳螂窺伺蟬時使自己隱身的那枚樹葉,來摘取它。這枚樹葉落到樹底下,樹下原先已經有許多落葉,不能再分辨哪種是螳螂隱身的那枚樹葉。

  楚人便掃集收取樹下的好幾筐樹葉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樹葉遮蔽自己,問自己的妻子說:“你看不看得見我?”

  妻子開始總是回答說:“看得見。”

  整整過了一天,***妻子***就厭煩疲倦得無法忍受,只得哄騙他說:“看不見。”

  楚人內心暗自高興,***他***攜帶著樹葉進入集市,當著別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於是差役把他捆綁起來,送到了縣衙門裡。

  縣官當堂審問,楚人自己訴說事件從頭到尾的經過,縣官大笑起來,釋放了他,沒有治罪。

  楚人是十分愚蠢的人,貪婪的人,用成語概括: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本故事告訴我們楚人居貧而不能守志,心生邪念、利令智昏,因而做出自欺欺人的事。諷刺了利慾薰心,想不勞而獲,自欺欺人、輕信妄說的人。

  這個故事引人發笑,但又令人深思:像“楚人”這樣的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不是也常能見到的嗎?他們和楚人的思維方式一樣,無視現實;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總是憑主觀想象,他認為怎樣就是怎樣;總是想當然地做事情,結果把事情弄得很糟。這些人都有一個弱點,就是自以為是。希望我們讀過這則笑話之後,也能照一照這面鏡子,想一想我們平時有沒有犯過像這則笑話裡所描述的錯誤呢?

  三

  口若懸河[kǒu ruò xuán hé]“懸河”,瀑布。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辯,說起話來沒完沒了。也比喻十分健談。

  晉朝時,有一位大學問家,名叫郭象。

  他在年輕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很有才學的人。尤其是他對於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一些現象,都能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識十分淵博,對於事情也常常能有獨到的見解。後來,他又潛心研究老子和莊子的學說,並且對他們的學說有深刻的理解。

  過了一些年,朝廷多次派人來請他。他實在推辭不掉,只得答應了,到朝中做了黃門侍郎。

  到了京城,由於他的知識很豐富,所以無論對什麼事情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歡錶達自己的見解,因此每當人們聽他談論時,都覺得津津有味。

  當時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賞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讚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像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

  郭象的辯才,由此可知。

  後人就以“口若懸河”來形容人善於說話,能說會辯,一旦說起話來就像倒懸的河水,口齒伶俐,說話滔滔不絕,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