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成語故事素材

  寫作文時學生常感覺無話可說,內容空洞蒼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積累的素材不夠豐富,正所謂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成語故事的小學語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如出一轍的故事

  首先是關羽。三國時期的關羽,是劉備手下的一名猛將。當年他與袁紹作戰時,於萬軍之中親手殺死了袁紹的得力干將顏良、文丑。後來,關羽率軍進攻樊城的魏軍守將曹仁,曹操派出于禁等大將率領七支人馬前去增援,關羽水淹曹魏七軍,活捉了于禁,名震天下,致使曹操都打算把都城遷離許昌,以避開關羽的銳氣。可是,如此智勇雙全的將領,卻沒有領悟到東吳呂蒙、陸遜的欺詐,竟然中了孫權的計謀,敗走麥城,被東吳活捉,死在了孫權的手中。

  還有一位是南北朝時期西魏的王思政。當年他鎮守玉壁,被東魏的高歡所包圍。高歡的軍隊,營壘連綿四十多裡,最終還是被王思政所打敗。後來王思政遷至荊州,高歡又率大軍前來進攻,雙方對峙五十多天,最後又被王思政所擊敗。可是,後來他不聽別人的建議,以致做了高澄的俘虜。

  此外,洪邁還列舉了北齊的慕容紹宗和南朝陳國的吳明徹作為例子。他感慨道:“此四人之過,如出一轍。”

  點評

  英雄的一生戰績顯著,卻總會在晚年犯些錯誤,導致人生最終以失敗告終。人無完人,不可能一輩子都不犯錯,但是我們能從自身犯過的錯以及他人的失敗中汲取經驗,讓自己做對的事情。小朋友們,我們一定不能驕傲自滿,不能輕視自己的對手哦!

  二

  焚膏繼晷的故事

  韓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經百家之學,崇尚儒術,以提倡古文為職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如同中國其它讀書人一般,韓愈也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負與長才。他在年少時便中進士第,但因個性不適官場,一輩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頗有失志之感,〈進學解〉這篇作品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寫成。

  文中敘述國子先生***韓愈自稱,因曾十載之間,浮沉於國子博士之職***訓誨他的學生說:“你們要勤奮努力的學習,才能有成就。學問和品德都好,未來也不怕被埋沒。”話都還沒說完,就有一位學生質疑的說:“老師,您不要騙我們了!這麼久以來,我看您已是精通六藝,每天仍是手不釋卷,連夜晚都點燈接著白天來讀書。結果呢?只因思想不符合當政者,便遭當權者排擠,不被重用,以致生活困苦不堪。您自己有這樣的遭遇,居然還要我們專心做學問!”

  韓愈藉老師與學生之口,一方面譏諷為政者不能善用人才,一方面也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失落。

  點評

  “焚膏繼晷”與“夜以繼日”有別:“焚膏繼晷”多用在讀書學習或室內案頭工作、活動。多用於書面;比較典雅;“夜以繼日”比較通俗。小朋友們,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刻苦,專心致志的對待,才能做好事情。

  三

  閉月羞花的故事

  說起這個董卓,此人性格粗暴卻有謀斷,還算是個粗中有細的猛將。年輕的時候,他駐守邊塞,黃巾軍起義,曾率軍到中原,結果被打得大敗。後來,他賄賂十常侍,擁兵自重,乾脆自己在涼州當上了一方霸主,過得好不逍遙快活,也不聽皇帝的話了。但其實,董卓這個人很有心計,他一直按兵不動,說白了就是在等待一個好時機。如今,宦官專權,逼急了朝廷裡的那些大臣,這就給了董卓一個名正言順迴歸朝廷的機會。董卓當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他先讓手下的大將率兵殺入皇宮,將那幫太監們殺了個乾乾淨淨,之後,再大搖大擺地率領部隊進入洛陽。自此,董卓勢力大盛,他更加無法無天了。

  得了勢的董卓先是廢黜漢少帝,立漢獻帝,再封自己當相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說的話可比皇帝管用多了。前面說過,董卓是個粗暴之人,他得勢之後就濫用刑罰,荒淫無度,看誰不順眼就殺誰,看誰順眼就隨便提拔升官。

  漢朝的大臣們這才明白詔董卓入京勤王這事真的是太失算了,本想著讓董卓這頭惡狼來驅趕宦官那些陰險狡詐的狐狸們,沒想到,狐狸們被趕走了,董卓這頭惡狼卻賴著不走。可眼下,能有什麼辦法再把這惡狼趕走呢?

  大臣們中間有個叫王允的,為人正直忠義,他很想除掉董卓這個奸臣。可先不說董卓位高權重,就說他的義子呂布,武功高超,且時時刻刻在董卓身邊侍奉左右,旁人根本近不了董卓的身,更別說殺他了!為此,王允是絞盡腦汁,可就是想不出來一個萬全之策。

  這天晚上,王允愁得睡不著覺,就起身走出屋子,來到院子裡,對著當空的皓月嘆氣。說來也巧,這天晚上的月亮是又大又亮,掛在半空中,院子裡靜悄悄的。突然,王允聽到院子的假山後面有人在低聲說話,他心下好奇,就悄悄走過去,想看看是什麼人。

  等他來到假山旁邊,放眼一瞧,原來是府中的一個歌女在焚香禱告。只見她嫋嫋下拜,跪在地上,面前是一個小桌,上面放著香爐,香爐裡插著三炷香。大半夜的,一個歌女不睡覺,跑這裡禱告什麼呢?王允乾脆藏在假山後頭,想看個究竟。

  只見歌女雙手合十,嘴裡說道:“月亮啊月亮,我是歌女貂蟬,今晚我焚香拜月,不為別的,只為大人王允。他為天下國家憂心忡忡,夜不能寐,食不甘味。今我貂蟬立下誓言,只要大人能順心順意,我願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

  假山後的王允一聽,心裡十分感動,挪了幾步,正要走出來。這時,貂蟬正仰頭望月,可不知從哪裡突然飄過來一片烏雲,頓時遮住了半邊月亮。藉著微弱的月光,王允心下立刻生出一個除掉董卓的好辦法來,他趕緊走過去扶起貂蟬說:“你真願意幫我麼?”

  貂蟬先是一驚,然後肯定地點點頭。王允再抬頭看月亮,月亮好像害羞似的,以烏雲遮面。低頭再看貂蟬,王允說:“你有這閉月之貌,不愁惡人不除!”就這樣,王允定下連環計,以一個貂蟬來離間董卓和呂布的父子關係,再趁機除掉惡人董卓,成就了一段歷史佳話。

  點評

  “閉月”是貂蟬的代稱。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羞花”,說的是楊貴妃。唐朝開元年間,楊玉環到花園賞花散心,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

 

_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