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高考文言文練習題及答案譯文

  在重慶高考語文備考過程中,培養語文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是提高考試成績的要點,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重慶高考文言文練習題及答案,歡迎考生提高練習

  重慶高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鄧皇后諱綏,太傅禹之孫也。父訓,護羌校尉;母陰氏,光烈皇后從弟..女也。後年五歲,太傅夫人愛之,自為剪髮。夫人年高目冥,誤傷後額,忍痛不言。左右見者怪而問之,後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憐為斷髮,難傷老人意,故忍之耳。”六歲能史書,十二通《詩》、《論語》。諸兄每讀經傳,輒下意難問。志在典籍,不問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習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務學,寧當舉博士邪?”後重違母言,晝修婦業,暮誦經典,家人號曰“諸生”。父訓異之,事無大小,輒與詳議。

  永元七年,後與諸家子俱選入宮,入掖庭為貴人,時年十六。恭肅小心,動有法度,和帝深嘉愛焉。及後有疾,特令後母兄弟入視醫藥,不限以日數。後言於帝曰:“宮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內省,上令 陛下有幸私之譏,下使賤妾獲不知足之謗。上下交損,誠不願也。”帝曰:“人皆以數入為榮,貴人反以為憂,深自抑損,誠難及也。”帝每欲官爵鄧氏,後輒哀請謙讓,故兄騭終帝世不過虎賁中郎將。

  元興元年,帝崩.。殤帝生始百日,後乃迎立之。尊後為皇太后,太后臨朝。是時新遭大憂,法 禁未設。宮中亡大珠一篋,太后念,欲考問,必有不辜。乃親閱宮人,觀察顏色,即時首服。左右莫不歎服,以為聖明。及殤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猶臨朝政以連遭大憂百姓苦役殤帝殉器及諸喪禮事事減約十分居一。自太后臨朝,水旱十載,四夷外侵,盜賊內起。每聞人飢,或達旦不寐,而躬自減徹,以救災厄,故天下復平,歲還豐穰。

  重慶高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及殤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猶臨朝/政以連遭大憂/百姓苦役/殤帝殉器及諸喪禮事/事減約十分居一

  B.及殤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猶臨朝/政以連遭大憂/百姓苦役/殤帝殉器及諸喪禮/事事減約/十分居一

  C.及殤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猶臨朝政/以連遭大憂/百姓苦役/殤帝殉器及諸喪禮/事事減約/十分居一

  D.及殤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猶臨朝政/以連遭大憂/百姓苦役/殤帝殉器及諸喪禮事/事減約十分居一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從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親而年幼於己的同輩男性;唐以後指同祖父不同父親而年幼於己的同輩男性,同今之“堂弟”。

  B.“諸生”,是古代中國對讀書人的一種稱呼,明清後又指經考試錄取而進入府、州、縣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

  C.“陛下”,本指站在臺階下的侍者,臣子進言天子時須先呼臺下侍者而告之,後成為與帝王面對面時對帝王的敬稱。

  D.“崩”,古代對死的一種諱稱,專指皇帝的死亡,意義相同的詞語還有“崩殂、駕崩、仙逝、薨、不祿”等等。

  6.下列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鄧皇后恭良孝順,善解人意。祖母為她剪髮時不小心弄傷了她的額頭,她為了不傷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沒有出聲。

  B.鄧皇后識大體明大義,不嬌寵。她入宮後雖深得皇上恩寵,但她對皇上特許她母親和兄弟入宮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絕。

  C.鄧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有一次宮裡丟了大珠,她不想嚴刑逼問導致傷害無辜,而是通過察言觀色把罪犯找了出來。

  D.鄧皇后心憂黎民,厲行節約。她主政時,國家內憂外患不斷,她關注民生疾苦,減少自己的生 活用度,天下恢復了太平。

  7.把中文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母常非之,曰:“汝不習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務學,寧當舉博士邪?”***5分***

  ***2***帝每欲官爵鄧氏,後輒哀請謙讓,故兄騭終帝世不過虎賁中郎將。***5分***

  重慶高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4.C【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分析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句意後,抓住詞彙“安帝、殤帝、事事”和分數表示法斷句,“太后定策/迎安帝”一句中間可斷可不斷。

  5.D【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分析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祿”;庶人死曰“死”;仙逝即去世,像仙人一樣離開人間,是對“死”委婉的說法。

  6.C【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文意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首服”說明偷竊者是自首服罪的,並不是鄧皇后親自找出來的。

  7.***1***母親常常批評她,說:“你不去學習女子要做的紡織、刺繡、縫紉這些事來為自己做衣裳做服飾作準備,卻改為致力於學習經書,難道你要去考博士嗎?”

  【解析】“非”,批評,1分;“女工”,即“女紅”,女性要做的紡織、刺繡、縫紉等事,1分;“務學”,致力於學習,1分;大意2分。***“供”,準備著東西或本領為需要的人或事應用;“衣服”,這裡是兩個詞,都作動詞用:裁剪衣服,做好服飾;“舉”,考,參加科舉考試***

  ***2***和帝每次想給鄧皇后家族裡的人加官進爵,鄧皇后就哀求辭讓,所以她哥哥鄧騭在整個和帝在位時期不過是一位虎賁中郎將而已。

  【解析】“官爵”名詞作動詞,譯為“加官進爵”,1分;“輒”譯為“就”,1分;“終帝世”譯為“在整個和帝在位時期”,1分;大意2分。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文言文的翻譯能力和現代漢語的表達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

  重慶高考文言文閱讀譯文

  和熹鄧皇后鄧綏,是太傅鄧禹的孫女。父親鄧訓,是護羌校尉;母親陰氏,是光烈皇后堂弟之女。鄧皇后五歲時,太傅夫人很疼愛她,親自為她剪髮。夫人因為年齡大眼睛看不太清,誤傷鄧皇后的額頭,鄧皇后忍住痛苦不吭聲。身旁看到的人感覺奇怪就問鄧皇后,鄧皇后說:“不是不痛,太夫人憐愛我為我剪髮,不忍傷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鄧皇后六歲能讀史書,十二歲通讀《詩經》、《論語》。她的哥哥們每次誦讀經書,她就虛心請教。她的志趣在研究詩書典籍,而不過問居家事務。母親常常批評她,說:“你不學習女子要做的紡織、刺繡、縫紉這些事來為自己做衣裳做服 飾作準備,卻改為致力於學習經書,難道你要去考博士嗎?”鄧皇后難以違背母親的話,白天操練女工,晚上就誦讀經書典籍,家人稱呼她為“諸生”。她父親鄧訓認為她與眾不同,無論大小事,往往和她詳細計議。

  和帝永元七年,鄧皇后與諸家女子一同選入宮中,進入掖庭成為貴人,當時的年齡是十六歲。她恭謙肅穆,小心謹慎,一舉一動,有規有矩,和帝深深地嘉許而喜愛她。鄧皇后有病,皇帝特許她的母親和兄弟入宮服侍醫藥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宮的日數。鄧皇后對和帝說:“宮中禁地至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宮之地,對上來說讓陛下蒙有偏袒私幸的譏諷,對下來說使我獲得不知足的誹謗。上下兩相受損,我實在不情願啊!”和帝說:“別人都以經常能到禁宮走走為光榮,而你卻反以為憂慮,深深地自我抑制寧願吃虧,真是難能可貴而為人們所做不到的啊!”和帝每次想給鄧皇后家族裡的人加官進爵,鄧皇后就哀求辭讓,所以她哥哥鄧騭在整個和帝在位時期不過是一位虎賁中郎將而已。

  元興元年,和帝去世。殤帝剛出生只百餘日,鄧皇后就迎立他為皇帝。殤帝尊鄧皇后為太后,太后臨朝聽政。這個時候剛剛遭受大喪之事,法規禁條沒有完備。宮中丟失了一篋大珠,鄧太后考慮到,如果加以拷問,必定傷及無辜。於是親自檢看所有宮人,觀察她們的臉色和神情,偷竊者馬上就自首服罪。左右侍從沒有不歎服的,認為鄧太后聖英明哲。等到殤帝去世,鄧太后決定迎立安帝,仍臨朝聽政。因接連遭受大喪之事,老百姓苦於差役,殤帝的隨葬品以及各項喪葬之事,事事都減省節約,只有常規的十分之一。自從鄧太后臨朝聽政以來,水旱之災共有十年,周邊外夷入侵,國內盜賊興起不絕。太后每聽到老百姓饑荒,有時通宵不能入睡,親自減少或撤除生活供給,用以救濟災難困苦,所以天下恢復太平,年景還得到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