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鑑賞心得體會

  “飾文字以觀美”,這是魯迅先生對中國書法藝術的詮釋。你知道是什麼嗎?接下來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閱讀!

   篇【1】

  大一第二學期上了光德兄的中國文化概論後,感覺受益匪淺,本學期再一次選了光德兄的課—《書法藝術鑑賞》。

  我原本就對書法藝術頗有興趣,不過那是很小的時候,那時候沒有qq,也沒有計算機遊戲,閒暇時,就把學校發的書法書拿出來觀看,臨摹,感覺非常有意思。不過漸漸長大,我就已經沒有時間花在書法上了,甚至到初中,書法可都取消了,而我也要應付大量的課程,所以書法藝術與我漸行漸遠,不過,以後看到字寫得好的人,我會忍不住向他們討教,看到一個字漂亮的寫法,我也會記下來,慢慢練習。

  正如光德兄所說,《書法藝術鑑賞》這門課的名字並不合適,因為我們對書法藝術瞭解並不多,根本就沒有鑑賞的水平,只能說是一堂‘掃盲課’,不過通過這堂‘掃盲課’,我還是收穫不少。

  第一個收穫,是再一次與一個良師益友共度一個學期,在大學,每一堂課都能夠座無虛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光德兄李教授偏偏做到了。這與他獨特的人格魅力是分不開的,吸引我們聽他的課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個,當然是他淵博的學識,師者,傳道受業解惑嘛,光德兄治學嚴謹,精益求精,學術積澱豐厚,而且它本身就是一個書法家,一個書法家來上書法藝術課是再合適不過了。他每一堂課的板書,都可以看作是幾幅書法作品,每堂課我們都能欣賞他的書法作品,實在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另一方面當然就是學術意外的東西了,光德兄李教授年逾花甲,卻還願放下身段,與我們稱兄道弟,推心置腹,這讓我們十分感動。而且光德兄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教學方法別具一格,語言風趣幽默,常常能讓我們忍俊不禁。課堂氣氛十分活潑。在光德兄鋼杆弟子qq群上,經常可以看到李教授寫的一些東西,讓我們感慨頗深。光德兄在課堂上也教給了我們,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這在大學裡面是不多見的,李教授做人力求完美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第二個收穫,當然是學術上的。在上《書法藝術鑑賞》課之前,我對書法藝術的認識相當膚淺,僅僅知道什麼樣的字是好看的,另外也就知道一些常見的幾種字型而已。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總算對書法有了更深的瞭解,不至於貽笑大方了。每堂課,光德兄會在黑板上掛上幾幅書法作品供我們欣賞,然後講解,介紹。;這種做法使我們離書法藝術更近,而不是像其它班那樣僅僅是展示幾張圖片而已,這樣不顯得那麼空洞,枯燥。總之,通過這堂課,對我來說,光德兄‘掃盲’的目的肯定是得到了的,今後與人談論書法藝術方面的東西時,應該能談上幾句了。

  《書法藝術鑑賞》是一門人文素質選修課,當然不會有多高的要求,對很多人來說,不過是偶爾光顧一些,湊湊學分罷了,但我不這樣對待,這些課旨在提高我們的人文素質水平,而且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水平確實有待提高,很多人連漢字都不能寫的工整好看,對一箇中國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光榮的事情。聽這類人文素質課,在學習知識,拓寬視野的同時,也陶冶了情操,在某種程度上提升了做人的境界。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能夠遇到幾位良師益友,確實是非常幸運的事情,祝願光德兄身體健康,早日完成他人生第三階段的目標,但願自己以後能多遇上幾個這樣的良師益友。

   篇【2】

  一個學期的鑑賞學習讓我對原本陌生的書法鑑賞有了一定的瞭解。醉過方知酒濃,當置身於那一幅幅優秀的書法作品中,才知道書法愛好者如痴如醉地“求工於一筆之內,寄情於點畫之間”那種情結為何!

  書法是一門藝術,現在真正欣賞書法的還只在書法界搞書法創作的專業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非從事書法創作的能欣賞的人還不多,大多數人還只是一般看看而已。有道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要瞧出門道,就必須懂得入此門道的方法,掌握這方面的知識,而很多非專業的人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對書法的欣賞只停留在“好”與“差”的感覺的層次上,是非常籠統和模糊的。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必須多看多寫多練。曹老師建議,作為初學者的我們學寫字先從楷書或隸書入手。掌握各種筆法後再學其它書體就有了基礎。臨帖是練好字的必需手段。不臨帖,全憑自己想法隨意寫,是上不了路子的。學寫毛筆字一定要有恆心與毅力,要持之以恆,戒驕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說:“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毛筆字比一般的硬筆書畫線上條的要求上更為細緻,它的筆畫並不是從如至終完全一樣的,從提筆,運筆到最後收筆,線條的豐滿程度都有所不同,只有良好的視知覺能力才能對整個字的邊、線和角有一個正確的把握。而且,對著墨的多少全控制在手腕與手指之間,對手部小肌肉的精細控制能力要求很高,力度的把握也十分重要。

  練習書法能使人靜,而靜又是書法的前提!靜以修身,對書法的追求是一種境界,曹老師說他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便喜歡寫寫畫畫,還給我們展示了他十幾年前的作品文章.和他的一些書法練習手稿。這也使我聯想到了很多,這個時代的人們,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都是很浮躁的,做事情缺乏持久力,也總是靜不下心來!而老祖先留給我們這麼多寶貴的藝術財富卻不知道好好的運用!認真練習書法,不但可以提升我們自身的修養,還可以讓淵源的文化傳承發揚下去。

  對書法的追求是一身的。點點滴滴的珍藏,匯聚成一本本的快樂來源!

   篇【3】

  前些日子逛書店時,買了本《楷書技法與指導》的書,粗粗的瀏覽了一遍,對裡面談到的關於書法欣賞的內容有了興趣。

  書法家沈尹默說過“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就是因為它能顯出驚人奇蹟,無色而具畫圖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書法論從》***。確實,一件優秀的書法作品,往往能令人百看不厭,心曠神怡,愛不釋手。像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的喜愛一樣,甚至都到了自私的陪葬的地步。

  書法欣賞它本身有一定的規律:

  首先書法是屬於視覺藝術,它主要是通過作品對視覺的衝擊而產生的。因此在欣賞上要注意反覆不斷的觀賞玩味。

  第二,書法欣賞的能動性。書法欣賞是積極的、能動的,怎麼理解呢?書法的欣賞也要像美術、音樂作品的欣賞一樣,離不聯想和想象。如果欣賞者僅僅像認字一樣看待書法作品的話,我想他只要把作品年成是一些刻板抽象的符號,而沒有任何美感而言。因此在欣賞書法作品時,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聯想和想象,充分的體驗作者的每一個動作,每一次用筆鋪毫,體會每一個急慢快緩的動作,這樣才能充分體驗書法的節奏、美感。

  第三,書法欣賞的主觀色彩。書法作品的欣賞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因此欣賞者不同的文化程度,性情氣質,審美經驗等都會對作品產生不同的看法,正所謂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同時書法的審美標準也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

  一、點畫的線條美

  書法家運用提按、頓挫、輕重、粗細、強弱、徐疾等用筆的技巧,結全用黑的枯、溼、濃、淡等豐富的變化,使書法線條產生了極強折力感和情感之美。因此在審美的過程中,要注意書法線條的變化,體驗作者的情感和動作變化。

  二、結構的造型美

  對於書法作品的欣賞,首先人們往往會從作品上的文字內容入手,以字為單位進行一逐個的往下看,因此有了豐富的線條表現力後,也要注意整個字的結構變化。如《蘭亭序》中的二十個“之”字一樣,儘管字的點畫簡單,但個個姿態各不相同,極盡變化,就充分表現了字型結構的造型美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對字極強的處理能力。

  三、章法的整體美

  這一點主要是體現在作品的整體效果上,除了點畫、單字的欣賞上,整體的效果也是十分重要的。章法也稱為“布白”,其實質是指作者對作品中空間虛實的藝術處理。“實處之妙,皆由虛處而生”,“虛”與“實”,“白”與“黑”,相依相生,體現出虛實結合的美原理。因此要注意作品中章法的欣賞。

  四、全幅作品的風格美

  風格,用馬克思的話來講:“風格就是人”,說具體一點,“風格在這裡一般指的是個別藝術家在表現方式和筆調曲折等方面完全現出他的人格的一些特點”***黑格爾《美學》***。因此在書法作品的欣賞上,要注意對作者的風格化的認識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