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二年級的同學經過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基本上具備了一定的數學意識,接下來的學習情況就得看老師有沒有一份好的教學計劃了。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希望對您有用。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篇一

  一、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我教二年級兩個班的數學,在經過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更多關注的是使已經讓學生在思維中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學內容有:

  第一單元有餘數的除法;第二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第三單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第四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一***;第五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法

  ***二***;第六單元圖形與拼組;第七單元混合運算;第八單元時、分、秒的認識;第九單元統計;第十單元總複習。

  數與代數:

  1、有餘數的除法:有餘數除法的認識;有餘數除法的筆算

  2、萬以內數的認識:千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近似數;估算;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幾千幾百幾百。

  3、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一***:百以內數的加減法口算;簡單的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筆算、估算;稍複雜的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筆算;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驗算。

  4、萬以內加減法***二***:較複雜的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筆算;估算;應用萬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問題;回顧整理。

  5、混合運算:兩步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帶小括號的兩步加減混合運算;應用加減運算解決問題。

  6、時、分、秒的認識:認識時、分、秒。

  空間與圖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分米、毫米;長度單位的進率和簡單的換算。

  2、對稱:認識對稱現象。

  3、圖形與拼組:平面圖形的認識:①、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②、五邊形、六邊形的初步認識;圖形的拼組。

  統計與概率:

  統計:分段統計。

  實踐與綜合應用:

  1、奇妙的動物世界: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2、戶外活動:加深對統計過程的體驗,鞏固分段統計的方法。

  回顧與整理:回顧整理全冊內容。

  教學目的、要求

  知識與技能:

  1、數與代數:①、結合具體情境,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說出各數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②、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運算的意義,會口算表內有餘數除法、百以內加減法、能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及兩步的加減法混合運算。結合現實素材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③、能正確辨認鐘面上指示的時刻,認識時、分、秒,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並進行簡單的換算。

  2、空間與圖形:①、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初步認識五邊形、六邊形。②、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並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估測、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③、結合例項,感知對稱現象。

  3、統計與概率:①、能用合適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②、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掌握分段統計的方法。

  4、實踐與綜合運用:①、加深對萬以內數的認識及長度單位的認識。②、加深對統計意義的理解,鞏固分段統計的方法。

  數學思考: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經歷從生活情境中認識較大數的過程,能用萬以內數描述具體的事物,發展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

  3、經歷探索三位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在進行估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識。

  4、在解決簡單的混合運算問題中,體會分析問題的基本思想方法,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5、在對長方形及正方形特徵的探索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6、經歷對資料的蒐集、整理、分析過程,體會統計的工具性,培養初步的統計意識和能力。

  解決問題:

  1、能用加減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用加減混合運算的知識解決兩步計算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3、能用統計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學會與同伴合作。

  情感與態度: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和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2、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學習數學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發現錯誤並及時改正,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 教材重點:

  本冊教材重點內容分析:

  結合教學內容的類別分析,我認為“數與代數”中的認識萬以內數及這些數的大小比較;有餘數除法、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樣性是重點教學內容。在“空間與圖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及換算,認識對稱現象,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是重點教學內容。在“統計與概率”中分段統計是重點教學內容

  教材難點:

  在教學“數與代數”教學內容中,關鍵是給學生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們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體會出“萬以內數的意義及在生活中的應用廣泛性和有餘數除法及萬以內數的加減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必要性”,在這個基礎上,學生才會較好地理解算理和計算方法,所以說在該類知識中,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會結合具體情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即計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在教學“空間與圖形”這部分內容時,認識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間觀念和單位之間的換算是教學的難點。學生認識生活中的對稱現象是教學上一個難點部分。在時、分、秒之間的換算是教學上的一大難點知識。在“統計與概率”部分中,分段統計的表現形式和方法是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措施

  1.目標達成措施

  1、加強學生的口算能力。採取課前速算、聽算、對手互考等形式。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和遊戲。

  3、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充分理解所學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4、聯絡學生生活實際,理解所學內容。例如:萬以內數認識。讓學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傳單上一些物品的價格來加深對三、四位數的認識,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的道理。

  5、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6、結合本冊的數學知識,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2.學習習慣教育

  首先以新的課標為依據,站在為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來思考自己的教學工作。我們的教學不只是教會學生知識的,更重要的是引領學生如何愉快地度過自己幸福的童年,並掌握了基本的數學知識和較強的各項能力。在具體的教學各個環節中,創設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

  四、課時安排

  一、野營——有餘數除法 „„„„„„„„„„„„„„„„„„5課時

  二、手拉手---萬以內數的認識***一*** „„„„„„„„„„„ „11課時

  三、甜甜的夢---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4課時 實踐活動——奇妙的動物世界„„„„„„„„„„„„„„ 1課時

  四、勤勞的小蜜蜂----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一***„„„„„„„„ 9課時

  五、田園小衛士---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二***„„„„„„„„„„6課時

  六、做鳥巢----圖形與拼組„„„„„„„„„„„„„„„„„ 2課時

  七、去姥姥家---混合運算„„„„„„„„„„„„„„„„„„7課時

  八、慶元旦---時、分、秒的認識„„„„„„„„„„„„„„„3課時

  九、我鍛鍊我健康--統計„„„„„„„„„„„„„„„„„„ 2課時 實踐活動——戶外活動„„„„„„„„„„„„„„„„„ 1課時

  十、奧運在我心中---總複習„„„„„„„„„„„„„„„„„5課時

  五、教學進度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篇二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基本上具備一定的數學意識、數學理解能力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多數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較強的自律性,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高,興趣濃;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比較熟練,個別在計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異。但由於新教材“解決問題”等教材編排的特殊性,大多數學生對如何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和分析問題上存在欠缺。但在解決簡單問題上,學生初步形成數學意識,能發現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並進行分析和解決,具有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表內除法,有餘數的除法,混合運算,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圖形的運動,資料收集整理,數學廣角,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等。

  ***二***內容變動情況

  1.降低了難度。主要體現在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內容的變化上。第一單元是統計的內容,原來二年級下冊主要是教學複式統計表以及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現在重點學習調查的方法和記錄整理資料的方法。第三單元是圖形的運動,現在只讓學生直觀認識軸對稱圖形、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刪掉了原來要求畫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紙上辨認圖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內容。

  2.完善結構體系。主要體現在第五、六單元內容的變化上。首先及時安排了混合運算單元,其次是將“有餘數的除法”這一單元從三年級上冊移到了二年級下冊,這樣安排更能突出“有餘數的除法”和“表內除法”的聯絡。

  ***三***編排特點

  1.各領域內容穿插編排,互相搭配。

  2.繼續加強學生對知識整理能力的培養。

  3.繼續注重體現數學背景知識。

  4.在完整的過程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5.練習的層次、功能分明。

  6.為教學評價提供線索。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初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

  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能熟練地計算除數是一位數、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除法。

  4.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5.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l千克=1000克。

  6.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認識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除法。2、萬以內數的認識。3、用數學解決問題。

  難點:培養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

  五、教學措施

  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2.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

  3.改進表內除法教學的編排,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4.提供關於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六、課時安排

  一、 資料收集整理3課時 ***3.1-3.8***

  二、表內除法***一*** 10課時 ***3.9-3.27***

  三、圖形的運動***一*** 4課時 ***3.30-4.3***

  四、表內除法***二*** 5課時 ***4.7-4.17***

  五、混合運算 7課時 ***4.20-4.30***

  六、有餘數的除法 8課時 ***5.4-5.19***

  七、萬以內數的認識 8課時 ***5.20-6.5***

  八、克和千克 2課時 ***6.8-6.12***

  九、數學廣角 3課時 ***6.15-6.19***

  十、總複習 4課時 ***6.2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