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班幼教隨筆

  作為學前班的老師,你會如何寫教學隨筆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臨下的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開心,給孩子帶來羞辱,擔心和失落。

  豪豪是我們大一班的一名學生,長得胖乎乎的,圓頭圓腦,大家都非常喜歡他。因為豪豪長得胖,每天入園時總帶來些零食補充營養。別班的老師見到豪豪時,總是想逗一逗他,說:“豪豪叫老師,不然就拿你的餅乾。”“豪豪的玩具真好,給我吧。”豪豪因為和這些老師比熟悉,說什麼也不叫,看到老師拿他的東西,急得直哭。每次都是在不情願的情況下叫老師。

  時間久了,豪豪看到別班老師會躲到我身後,不知所措。看到這樣的的情景,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成人覺得很好玩,這是對孩子的喜愛,以為不過是逗孩子著急一下,哭一下鼻子一笑就沒事了,其實這些行為都會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傷害。他對孩子來說毫無趣味,只會讓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覺,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和對他人的不信任。所以每次有人來逗豪豪時,我總是有禮貌的制止。

  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就堅決反對捉弄孩子,他認為和孩子玩也是德育教育,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所以每次看到有大人“捉弄”豪豪時,我總會站出來“保護”豪豪。

  篇二

  上個星期我們教學主題中有一個“水果沙拉”活動。家長們拿來了許多的水果,給我們製作水果沙拉這一活動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其實孩子們對於這個活動並不陌生,因為我們在平時生活中肯定有不少孩子吃到過水果沙拉,只是活動的目標與要求不同,在這次活動中主要是讓孩子學會從切水果到自制成水果沙拉品嚐的一個過程,比單單只是吃一下或者感受一下增加了許多難度。活動前,我讓孩子重點認識一下做沙拉的一系列材料:沙拉醬,一一認識後孩子們開始自由操作了。不過在用刀時由於刀具不夠,加上也怕孩子切到手,所以在操作時,用手剝的讓孩子們自己剝,要用刀切的有老師幫忙。

  孩子們在切好的水果上澆上了沙拉醬,然後再拌勻,水果沙拉就做好了,在品嚐時,我請幼兒交流水果沙拉的味道時只能說出甜甜的,別的似乎說不出什麼感覺,於是我提醒幼兒比較一下,就吃水果和水果沙拉時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引導幼兒感覺到滑滑的、油油的感覺。 通過這次活動我發現孩子們更加喜歡吃水果了,而且對於水果的認知也更加深入了,我覺得以後可以多搞些這種活動,讓孩子在玩中學。

  篇三

  班上的孩子個個都非常有禮貌,來園熱情的向老師和小朋友們問好,看到需要幫助的小朋友也都很樂意幫忙,來到活動室的“客人”都誇獎我們班的孩子最有禮貌,做的最棒。真心的為我的寶貝們感到驕傲。

  後來我發現美中不足的一個細節問題,就是孩子們都沒有意識到打斷別人講話是不禮貌的。每次同事來到活動室找我交流一些問題的時候,孩子們就會像炸開了鍋一樣熱鬧,有時候還會跑過來打斷談話。

  在現在的家庭中,都是孩子最大,當孩子做出這些事情的時候家長們也只會當作孩子淘氣不以為然,孩子自身也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概念。養成了孩子的壞習慣。

  在別人談話的時候保持安靜不打斷是基本的禮貌,我們應該從小養成孩子的好習慣,從小細節做起,讓孩子懂得尊重,善於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