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隨筆作文關於奮鬥

  人類要在競爭中求生存,更要奮鬥。肯奮鬥的你,不妨會來看幾篇有關奮鬥的隨筆。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對於攀登者來說,失掉往昔的足跡並不可惜,迷失了繼續前時的方向卻很危險。不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

  奮鬥是什麼?我想許多人對於這個話題都不陌生了。大家都會這樣說:奮鬥好比七彩石,能夠擊出我們的青春蓬勃。

  我個人認為奮鬥是一種信念。每個人都具備、擁有這種信念,許多名人、英雄的故事中無一不顯示奮鬥這個字眼。在他們認為奮鬥是無時無刻不在自己身邊的。正是擁有這種信念他們才會成功。當年三萬萬中國人團結一致,奮鬥了十來年才取得了勝利。由此可見,奮鬥是多麼艱辛而漫長的過程。所以如今我們只有擁有這種信念才能夠成為成功的主人,大學的大門才會向我們開啟。

  從牙牙學語開始我們就學習知識,學士人世間的酸甜苦辣。有的同學說:奮鬥這個詞聽起來好聽,可我實在受不了了,這個過程好痛苦。是,奮鬥是一個苦差事。可不經風雨,又怎會見彩虹呢?何況我們已經做了一半,不把它做完,損失就更大……

  擁有夢想只是一種智力,實現夢想才是一種能力。讓我們把奮鬥表現在生活得點點滴滴。

  篇二

  奮鬥是人在身處逆境、面臨考驗的時侯的一種拼搏精神,是人的一種可貴品質。古往今來,成大事者無不經歷過這樣的一段過程:居里夫人在發現鐳的實驗中,其實驗條件是非常簡陋的,萊特兄弟在製作飛機是曾受到無情的嘲笑,但他們都沒有放棄自己心中的信念,堅持奮鬥,最終取得了成功。我們新時代的青年也要有這樣的奮鬥精神。

  社會上常流傳著這樣一些嘆息:“我只是一個弱者,一沒文化,二沒工作經驗,終將被淘汰……”的確,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挑戰,洋溢奮鬥的社會,它需要競爭支撐,正如“適者生存,弱者淘汰”那樣殘酷,它也需要奮鬥來作證。

  人生,是一個奮鬥的過程,有時,奮鬥是人生的補充劑。

  有這樣一個故事:兩隻小青蛙,溜到農民的房子裡玩,不小信滑進一個罈子裡,它們變得束手無策,但較小的青蛙卻一直用四肢划動著,與死亡對抗著。不久後,黃油凝固了,較小的青蛙獲得了生存的機會,但那隻較大、較強壯的青蛙卻永遠留在了罈子裡。

  人們常說:患難出人才。也許奮鬥中也會遇到挫折,但只要你堅持到底不放棄,總能化險為夷。

  奮鬥中,馬克思固守清貧,探索鬥爭,揭示真理;

  奮鬥中,文天祥直至南方,談笑而死,凸顯風骨;

  奮鬥中,比爾·蓋茨毅然休學,愛所其愛,創立微軟。

  有藍天,鳥兒將會自由自在;有大海,魚兒將會無憂無慮;有綠色,生命將會充滿希望……有奮鬥,人生將會出奇絢麗。

  人生,需要競爭支撐,也需要奮鬥做伴。

  有人說,魯迅的人生是吶喊的人生;胡適的人生是實用的人生;林語堂的人生是幽默的人生;樑秋實的人生是雅緻的人生……親愛的同學們,何不把我們的人生變成奮鬥的人生呢?

  篇三

  人生的旅途稍縱即逝,生命卻因為挫折、奮鬥、成功而顯得更崇高!

  “巴甫洛夫很忙,……”。這話出自不是別人的無微關心,更不是出自旁人的冷嘲熱諷,而是來自鼎鼎大名的巴甫洛夫口中。

  曾經,世界最高或就獎——諾貝爾獎將“最大貢獻獎”頒佈給巴甫洛夫。這一切來得太突然,他何時想過競爭這項沉重的獎項。

  他只是來一睹獲獎者的風采,他穿插在圍觀的人群中。那知,獲獎者竟是他本身,他剎那間呆住住了,既而轉身就跑,人們熱情地把他團團圍住,他被恭請上了領獎臺。

  他沉思著,就在世界最瑰麗的舞臺上愣著。

  終於,他揚起手中獎盃,光華而沉重的獎盃,用堅韌有力的語氣向世人們發出他心中的“怒吼”:“今天,卑小的我不足以戴上這輝煌的頭銜,我只是一個無足掛齒的人,我並未給人們帶來財富。但,我今天是代表全人類中的所有窮人與不幸的人領獎,為他們的不幸,痛苦而勇往直前的精神所領獎……”

  又在奧斯托特金壁輝煌的大廳上,諾貝爾獎的慶祝會而準備開始。

  慶祝會為人們提供了各國名菜美餚。當巴甫洛夫得知這場慶祝會共擺設了五百多個座位,當他知大約這一場的慶祝會將花費三十幾萬美金。他,在發表講話的最後,跪下了他頑強而尊貴的膝蓋,他祈求將這場慶祝會的食物費折成錢以他們的名義向世界貧困的地區捐出自己心中的一顆愛心……

  今天,當他在生命垂危的時刻,他並不是急著寫遺書,忙市面上分家產,而是一絲不苟地,聚精會神地向助手講述他身體微妙的變化。似乎,他不知道他自己即將死亡,等待他的又會是怎樣的天地。

  他不像別人享受著昔日的輝煌,不像別人悲痛自己的生命才剛剛開始,卻草草結束,就連鄰人焦急地在門外關懷,他仍堅持不懈地工作,連給鄰居開了門,道聲謝也來不及……

  “巴甫洛夫很忙”,我永遠記得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