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兒生活隨筆_關於中班幼兒生活的隨筆

  中班幼兒的生活怎麼樣?幼師又是怎麼寫的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中班幼兒生活隨筆,希望你有所收穫。

  中班幼兒生活隨筆篇一:生活的味道

  時光飛逝,我來到信和雙語幼兒園已經兩個月了。雖然時間不長,但我感觸頗多。在這裡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非常融洽,同事之間相互幫助,相互體貼。

  記得剛來時,對這裡非常陌生,我又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所以很擔心自己和大家融不到一起,幾天下來了,我知道了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在這裡的每個人都很好相處,最早接觸的人是芹姐和瑞瑞姐,他們兩個對我都很照顧,我不懂的地方他們總是耐心指導我、幫助我。雖然與別人接觸的很少,但在工作中也可以看出信和雙語幼兒園是一個大家庭,是一個團結的集體,一個友愛的集體。

  兩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對於孩子的瞭解可以說是已經很清楚了,最讓我難以忘記的是孩子們的每一張笑臉,都是那麼的活潑可愛,在學習中我們是師生關係,但在生活中我們是朋友關係。孩子中最調皮的非萊萊小朋友莫屬了,他是一個非常聰明而且淘氣好動的孩子,常常是大家的開心果,也是大家的“小麻煩”。記得有一次吃副食時,孩子們吃的是餅乾,大家都吃得非常的開心,這時我在萊萊身邊經過,他卻用腳擋住我差點把我絆倒,小朋友們看到之後都大聲的笑了,當時的我很生氣,可又一想也許他不是故意的而是要引起老師的注意,於是我就假裝很生氣的要問他,看看他是什麼反映,可他卻用小眼睛瞅著我“老師,我是看你太累了,想讓你歇會兒。”聽到這句話真是又氣又笑,萊萊真是人小鬼大。

  一般說來有調皮的,就會有比較安靜內向的。說到這裡,就要提到小羽小朋友了,她是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平時從不說話,非常的文靜,笑容自然也比別的小朋友少,無意間可能會看到她微笑的臉龐,可在別人看她時,笑容就像害羞草一樣藏了起來。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上星期一給她過生日,以往的每個小壽星在這個時候都非常的高興,可她卻不怎麼表現出來,而且給她照相時,小羽害羞的低下了頭。這時候芹姐我們的班主任這個大壽星提議要和小羽一起照相留念,小羽高興的點著頭,小眼睛放著光芒嘴角都到了耳朵那了,像一枚彎彎的小月亮。

  可見孩子的性格是無所不有的,就像我們的生活。人們都說生活就像是一盤家常菜,有苦、有酸、有甜、有辣,只有你親自品嚐後方可知道是什麼味道。而我們的孩子就像一道道的佳餚,有著自己獨特的味道,需要作為老師的我們細心的去慢慢品嚐和欣賞,發現他們的可愛珍貴之處!

  自己真的很榮幸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可以讓我有更多的機會去品嚐生活的問道,這種感覺真的是美極了!

  中班幼兒生活隨筆篇二:由洗手引起的

  一天餐前洗手的時候,生活老師臨時有事去了,不在班裡,我要忙著組織孩子們餐前洗手,還要看著熱騰騰的飯菜,以免孩子們燙到。我急忙到盥洗間給幼兒打開了水龍頭,叮囑他們排好隊,把小手洗乾淨,便回到了活動室。沒走幾步,就聽見盥洗間裡鬧哄哄的,還伴著爭吵和埋怨,有的說‘就是你,把我的衣服弄溼了。’有的說‘是你自己弄溼的’。

  我連忙跑進去詢問情況,只見夢宇和朵朵的衣服上濺了很多水,安琪的臉上也是水,好像剛哭過一樣。夢宇指著彬彬說‘就是他,把我的衣服弄溼的’安琪和朵朵也跟著一起附和。彬彬委屈的指著水龍頭對我說“是它弄的”。我一看水龍頭,便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原來是我剛才開水龍頭的時候太著急,把它開的太大,水流的太急了,所以才會導致剛才的事情發生。

  看著這些一臉茫然的孩子,我大腦臨機一動,何不就這個事情教育孩子如何正確使用水龍頭呢?於是,我走到水龍頭的跟前,讓孩子們圍在周圍,將水龍頭關上,再重新扭開。這一次我開的很小,叫來剛弄溼了衣服的朵朵再洗一次手。只見她眼神裡滿是疑惑的望著我,小心翼翼的將小手伸到出水處。我微笑著示意她可以大膽的洗。她先用右手輕輕的去試了試,沒有水濺起來,才將左手也放心的伸了去。看到朵朵這次沒有弄溼衣服,孩子們都歡呼了起來。我連忙趁機問:“為什麼這次朵朵洗手沒有弄溼衣服呢?”俊濤說“她小心了”,萱萱說“她離龍頭遠些了”,正當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討論得起勁的時候,我突然將龍頭擰到最大,只見水柱衝在池子裡濺得四周都是水,孩子們大聲的喊“太大了,太大了”。我笑著關緊了水龍頭,對孩子們說“剛才老師將龍頭開的小的時候,朵朵的衣服沒弄溼,開的大的時候,水濺得好高,沒有伸出手都會被濺溼。你們覺得我們以後應該怎樣開龍頭呢?”答案是異口同聲的“要將龍頭開小些”。我會心的給了他們一個大拇指。

  通過這件事,讓我感受到教育的契機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心,抓住合適的時機,對孩子們進行隨機教育,收到了的效益遠遠要比傳統的說教好很多。那天以後,我們班的孩子都會正確使用水龍頭了,再也沒有因為洗手弄溼衣服的現象了。

  中班幼兒生活隨筆篇三:良好生活常規的培養

  曾經有位科學家說過: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幼兒園學到的,他在幼兒園學到了:飯前洗手,東西要放整齊,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要堅持睡午覺等。由此,我們感到:好的生活衛生習慣需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將會影響到他們的終身。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中班是幼兒跨入集體生活的一個轉折點,也是進行常規教育的關鍵期。幼兒剛剛進入一個新的生活環境,在新環境中建立新的規則,培養生活習慣相對容易些;同時,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也決定了教師進行常規管理的有利條件。那麼,如何幫升中班的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並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一、常規培養從入園的第一天開始

  幼兒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不容易擺脫對家人的依戀,會經常哭鬧,這樣不利於常規的培養。首先要為新中班幼兒營造—個熟悉的環境,當幼兒第一天入園,設法用玩具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幼兒玩自己喜歡的玩具,穩定幼兒情緒,使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愉快生活。

  經驗告訴我們,當孩子離開家庭進入陌生環境往往感到不知所措,這時告訴他們“做什麼,怎樣做”,他們會比較容易接受,並且第—次的印象會成為良好習慣的開端。寓常規教育於豐富有趣的生活內容之中,有序,有趣的內容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服從常規要求,開始師生之間的親切互動。這樣會使孩子更容易擺脫對家人的依戀,縮短情緒波動時間,比較順利地適應集體生活。

  二、內容分層、循序漸進

  作為教師都希望把自己的班級常規抓好,但是每班幼兒的特點是截然不同的,要培養千萬不可以“一刀切”,更不可急於求成,常規培養不能只追求即時效果,應循序漸進。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體會,我深深感到常規教育必須有一個“序”,即什麼常規在什麼時候教下去才適當,深入到什麼程度才適宜,遇到問題,如何去調整,都應象會計做預算一樣有一個統盤的考慮。

  下面我就如何培養幼兒穿脫摺疊衣服的常規培養為例,我實施的“序”是這樣的。中班上學期的培養目標是:認識自己的衣服和正反,會脫衣服,知道放在固定的地方。中班下學期的培養目標是:在老師幫助下會穿脫衣服,初步學會扣鈕釦,初步有放整齊的意識。我們做老師的都知道,幼兒間的差異性很大,其中存在多方面的因素。這是由於新中班幼兒觀察能力尚不夠細緻,動作也不夠協調、靈活。因此,在中班時,要幼兒掌握正反翻轉的要求顯然是不適宜的。中班孩子衣服的翻轉工作大多數的是由老師來幫助完成的。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南瓜娃娃不見了》這一活動中,幼兒通過閱讀和操作活動,學會了分辨衣服的正反、前後。通過活動能力強的幼兒,能大膽嘗試自己穿脫衣服。知道應將脫下的衣服及時翻轉好,這樣才不會出現香瓜娃娃把衣服前後反穿、裡外反穿的錯誤。到了新中班下學期,幼兒各方面能力都上了一個臺階,我採用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方法;結合幼兒穿著的衣服,從標誌、縫線、圖案等方面來教幼兒學會區分裡外、前後,逐步讓幼兒知道應該衣服應該怎麼穿才是對的。這時候的幼兒接受能力逐步增強,學起來也快。

  三、結合兒歌、培養技能

  在常規活動中,洗手、入睡、穿脫衣褲是最重要的三項。在培養和訓練中,孩子們不是把先後順序弄錯,就是細節達不到要求。在情急之中我想:為何不把它們編成兒歌,這樣既可讓孩子熟練地掌握要領又可把握動作的先後順序。如在穿脫衣服這一常規的實施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編了這樣兩首兒歌:《穿衣》、《扣鈕釦》

  四、隨機教育,潛移默化

  日常生活活動是向幼兒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手段,也是最經常、最自然、最容易收到實際效果的—個途徑。在組織領導幼兒日常生活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最容易觀察到幼兒對周圍事物、對同伴和對待勞動的態度,從而能有針對性地進行隨機教育。例如組織幼兒進餐,使他們在整潔、安靜、愉快的環境中吃飽、吃好,同時注意培養幼兒細嚼慢嚥、不挑食不偏食等良好進餐習慣和獨立進餐能力,以利於幼兒健康地生長髮育,這些是最起碼的、必須做到的要求。然而,教師的工作不應當僅僅做到這—步,還應充分利用進餐機會,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例如結合具體事物,教幼兒認識餐具、食品豐富等相應的詞彙,“今天炊事員阿姨給我們做的菜多香啊!多美啊!綠色的菠菜,紅色的胡蘿蔔,黑色的木耳,白色的豆腐,還有圓圓的小丸子吶!”還可以結合幼兒行為表現,進行品德教育。例如當一個幼兒不小心把肉丸子掉在地上,為了怕老師批評,輕輕地踢到別的小朋友腳旁時;當有的幼兒為了搶吃盤子中剩得不多的麵包而狼吞虎嚥時,教師最容易洞察幼兒的內心活動,也最容易聯絡實際,富有說服力地進行教育。同樣,在盥洗,入廁,飲水乃至自由活動的前前後後,幼兒之間是否友愛是否講文明禮貌,對公物是否愛護,對成人勞動是否尊重等,教師都可以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因此教師應把組織指導幼兒的日常生活活動,作為觀察幼兒身心發展狀況的視窗,從幼兒教育的目標出發,把幼兒園的日常生活活動作為教育手段加以利用。
 

中班幼兒生活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