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電動勢教案

  電動勢是高中物理常考的知識點之一,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分析

  電動勢是本章的一個難點。教科書明確提出了“非靜電力”的概念,讓學生從功和能的角度理解非靜電力,知道非靜電力在電路中所起的作用,並能從“非靜電力”做功的角度去理解電動勢的概念。

  同時為了降低難度,教科書直接給出了電動勢的定義式,但只是說“電動勢在數值上等於非靜電力把1 C的正電荷在電源內從負極移送到正極所做的功”,沒有用比值的方法嚴格定義。電源的內阻在後面的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學習中很重要,本節作了一些鋪墊。

  我們常說要讓學生經歷科學過程,其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可以通過討論或實驗認識新的規律,通過閱讀來了解前人的工作過程,跟著教師的思路一環套一環地接受新的概念等,這都是經歷科學過程的不同形式。

  教學目標

  1.知道電源是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成為電能的裝置。

  2.瞭解電路中***電源外部和內部***自由電荷定向移動過程中,靜電力和非靜電力做功與能量轉化的關係。

  3.瞭解電源電動勢的基本含義,知道它的定義式。

  4.理解電源內電阻。

  教學重點難點

  電動勢概念的建立是重點也是難點。此套書多處對“通過做功研究能量”的思想都有闡述和鋪墊,此處再次運用這種功能關係的觀點來學習電動勢。可以使學生對電源電動勢有深刻的理解,同時也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理性思維習慣。本節課從靜電力做功和非靜電力做功進行比較建立電動勢的概念。也為後面第7節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學習作了鋪墊。

  教學方法與手段

  實驗演示、邏輯推理。在電壓和電動勢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中通過靜電力做功和非靜電力做功進行比較教學,建立新的概念。

  課前準備

  教學媒體

  金屬板、酸溶液、靈敏電流計、多種型號的乾電池、學生電源、導線、電鍵、小燈泡、投影儀。

  知識準備

  1.課前複習:電勢差的定義式:U=W q

  2.課前說明:在金屬導體中,能夠自由移動的電荷是自由電子,由於它們帶負電荷,電子向某一方向的定向移動相當於正電荷向相反方向的定向移動。為了方便本節按照正電荷移動的說法進行討論。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實驗引入:按如圖所示電路分別接入三節乾電

  池和鉛蓄電池***學生電源***

  依次接通開關,觀燈泡亮度變化。

  提問學生看到了什麼現象?同樣是四個燈泡,

  不同電源供電,看到的現象不一樣,產生現象的原

  因是什麼?

  學生:電源

  本節課研究電源的內部結構,那就得解剖電源

  推進新課

  [事件1] 教學任務:複習上一節課的知識。

  師生活動:

  由上一節“電源和電流”知道,電路中之所以能有持續的電流,是因為在電源兩極聚集了大量的正負電荷,導線中存在著電場,導線中的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從正極向負極運動。

  同時一個新的問題提出,電源的兩極聚集了大量的正負電荷,在電源內部也應該有電場。那麼,在電源內部電荷是如何運動到兩極的呢?

  高中物理電動勢板書設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