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總複習資料提綱

  學習生物不單單只是課上學了就行了,還要找對學習方法,以及考試的時候加以複習,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成績。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人教版初中生物總複習資料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人教版初中生物總複習資料一

  第一節 、植物的生殖:

  子房壁----------------- 發育成果皮

  1.受精完成後的雌蕊;子房珠被------- 受精卵--------胚種子受精極核-----

  2.生命的延續和發展最基本的環節是生物通過生殖和發育,時代相續,生生不息。

  3.有性生殖: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種子繁殖.

  4.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如:椒草用葉生殖、馬鈴薯用塊莖生殖、竹用地下莖生殖。

  5、無性生殖的常見方式有:扦插,嫁接,壓條,組織培養

  6.嫁接: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分為;枝接*** 以枝作接穗***和芽接***以芽作接穗***兩種。 

  7、嫁接時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

  8、嫁接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

  9、植物的組織培養是利用無性生殖的原理,使植物組織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通過細胞的增值和分化,快速發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術手段。

  10、無性生殖的優點;加快繁殖速度,保持親代的優良特性。

  11、扦插植物莖段的處理:

  a.莖剪成15-20釐米長的莖段,一般每段保留兩個節。

  b.莖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減小傷口水分的蒸發***的,莖段下方的切口是斜向***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積***的。 c.上一個節上的葉要去掉部分葉片,下面一個節上的葉從葉柄處全部去掉。

  12、將馬鈴薯的塊莖切成小塊來種植時,每一小塊都要帶一個芽眼。

  第二節 、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1.變態發育: 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 昆蟲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較大。變態發育包括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

  2、完全變態: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 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其發育過程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種發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舉例:家蠶、蜜蜂、蝶、蛾、蠅、蚊

  3.不完全變態: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 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較小,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種發育過程稱為不完全變態。舉例:蝗蟲、蟬、蟋蟀、螻蛄、螳螂、蜓蜻

  4、蝗蟲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蟲,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僅有翅芽,能夠跳躍,稱為跳蝻,這樣的幼蟲叫做若蟲。昆蟲是卵生、有性生殖、體內受精。

  第三節 、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1.兩棲動物:是指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成體在陸地上生活,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面板輔助呼吸。幼體經過變態發育才能變成成體。

  2、青蛙的生殖和發育:

  ***1***發育經過: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點:有性生殖、卵生,體外受精,水中變態發育。

  3、雄蛙鳴叫的意義是求偶,雌雄蛙抱對有利於提高卵的受精率。

  4、常見的兩棲動物有:青蛙、蟾蜍、大鯢、蠑螈等。

  5、蝌蚪有一段時期很像魚,這說明:兩棲動物與魚類有較近的親緣關係。

  6、導致兩棲動物分佈範圍和種類少的原因是:兩棲動物的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生活在水中,幼體經變態發育才能上陸。

  5、第四節 、鳥的生殖和發育

  1.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築巢、求偶、交配、產卵、孵卵、育雛幾個階段。但杜鵑不築巢、不孵卵、不育雛。

  2.特點:卵生、 有性生殖 、體內受精

  3.鳥卵的結構:

  ***1***卵殼——保護作用、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2***卵殼膜——保護作用;

  ***3***卵白——營養和保護作用,含有較多水分; ***4***繫帶起固定作用,氣室供給氧氣;

  ***5***卵細胞 包括 卵黃膜***細胞膜***起保護作用。 卵黃***細胞質***——提供主要的營養物質,胚盤***裡面含有細胞核***——胚胎髮育的場所,***將來發育成雛鳥的部位*** ***6***氣室儲存氣體,由內外兩層卵殼膜構成。

  4.未受精的卵,胚盤色淺而小,受精的卵,胚盤色濃而大。

  人教版初中生物總複習資料二

  第一節

  1、遺傳:親子間的相似性。

  2、變異: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

  3、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4、人們對遺傳和變異的認識,最初是從性狀開始的,以後才逐漸深入到基因水平。

  5、性狀: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生理特徵性及行為方式等稱為性狀。

  6、生物的性狀受遺傳物質的控制,也受生活環境的影響,並非都能遺傳。有些性狀可見, 有些性狀難以觀察到。

  7、相對性狀: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8、轉基因超級鼠的研究:被譽為分子生物學技術發展的里程碑。

  9、在生物物傳種接代的過程中,傳下去的不是性狀而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10、轉基因技術: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組中。 用此技術培育出來的轉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現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

  第二節

  1、生物體的各種性狀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實質上是親代通過生殖過程把基因傳遞給了子代。

  2、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樑”。

  3、染色體:細胞核內一些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每一種生物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呈雙螺旋結構。

  4、染色體的組成 蛋白質分子和基因分子

  5、染色體的數目成對存在 23對***46條***6的遺傳物質。

  7、基因:遺傳物質中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叫基因。是遺傳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

  8、染色體、DNA、基因三者的關係: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一條染色體包含一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包含許多基因***

  9、無性生殖的後代、個體之間十分相像,這是因為他們具有完全相同的遺傳物質。

  10、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形成生殖細胞時,成對的染色體要分開,分別進入兩個細胞中,成對的基因也要分開,隨染色體而進入兩個細胞中。

  11、生物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單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單存在的。

  12、成對的染色體形態大小相似,不成對的染色體形態大小有較大區別。

  13、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也就包含了46個DNA。

  14、 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而當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時,染色體又恢復到親代細胞中染色體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體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第三節

  1.生物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而成對的基因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顯性基因用大寫字母表示,隱性基因用小寫字母表示。

  2.當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只有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若這對基因都是顯性,則表現為顯性基因的性狀,若這對基因都是隱性,則表現為隱性基因的性狀。

  3.孟德爾:奧地利人。遺傳學之父,遺傳學的奠基人。

  ***1*** 相對性狀有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之分。***具有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後,在子一代中顯現出來的性狀叫顯性性狀。如:豌豆的高莖與矮莖雜交得到高莖豌豆,則高莖豌豆是顯性性狀,矮莖豌豆是隱性性狀***

  ***2*** 在相對性狀的遺傳中,表現為隱性性狀的,其基因只有dd。表現為顯性性狀的,其基因組成為DD或Dd兩種。因此表現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3*** 基因組成是Dd,雖然d***隱性***控制的性狀不表現,但d並沒有受D***顯性基因***的影響,還會遺傳下去。

  4.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原因:近親攜帶相同的隱性致病基因比例較大,其後代患該遺傳病的機率就增大。

  第四節

  1、人類體細胞中染色體23對***46條***,表示為男性44+XY,女性44+XX;其中44條是常染色體,最後2條是性染色體;在人的體細胞中,性染色體有2條。在人的生殖細胞中,性染色體有1條。

  2、男性體細胞中性染色體:分別稱為X染色體和Y染色體。簡稱XY。因此,男性生殖細胞有兩種***22+X或22+Y***,分別含X染色體和Y染色體;

  3、女性體細胞中性染色體:都是X染色體。簡稱XX。因此,女性生殖細胞僅一種***22+X***:都含X染色體。

  4、X染色體較大,Y染色體較小。

  5、首次發現性染色體的是美國細胞學家---麥克郎;把性染色體分別稱為X染色體和Y染色體的是美國細胞學家---威爾遜和斯特蒂文特。

  6.人的性別決定主要與性染色體有關,也與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有關。

  7.生男生女機會均等:比例為1︰1,生男生女的概率各佔50%。男性產生的精子有兩種,它們與卵細胞結合的機會均等,且是隨機的。若含Y染色體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則生男孩***XY***,若含X染色體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則生女孩***XX***。

  8.不能對孕婦作胚胎性別診斷:如果單純追求男孩或女孩,就會打破生育的自然規律,導致性別比例失調,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第五節

  1、引起變異的原因:首先決定於遺傳物質基礎的不同,其次與環境也有關係。

  2、變異的型別:

  3、***1***可遺傳的變異:由遺傳物質基礎改變而引起的變異。

  ***2***不遺傳的變異:單純由環境而引起的變異,遺傳物質沒有改變。

  ***3***有利變異:對自身有利。

  ***4***不利變異:對自身不利。

  3、 生物變異的意義:為生物進化提供原始的材料,培育動、植物的新品種。

  4、袁隆平:超級雜交水稻

  5、”南橘北枳”是南方的橘子移到北方之後,味道、色澤等發生變化,不能稱為橘,只能稱 為枳的現象,原因是二者的基因型雖然相同,但環境條件的改變使性狀發生了改變。

  6、變異的應用***1***太空椒:基因突變。***2***高產抗倒伏小麥:基因重組。***3***高產奶牛:人工選擇。

  7、把大花生的種子種下去所收穫的種子一定都大嗎?

  不一定,要由控制花生大小這一相對性狀的基因組成來確定的。假設“A為顯性基因控制性狀”大,“a為隱性基因控制性狀”小,大花生的基因組成可能是AA或Aa;如果是AA期後代均表現為大,如果是Aa,其後代就有大、小兩種可能***不考慮環境因素***。

  人教版初中生物總複習資料三

  第一節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人類起源於 森林古猿。這一結論的獲得有許多化石證據支援。

  2.地球大約形成於46億年前,原始生命大約誕生於36億年前。

  3、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有機物和能量,還需要其他一些條件。

  4、科學的推測要有確鑿的證據,需要嚴密的邏輯,需要豐富的聯想和想象。

  5、原始大氣中無氧氣,它包括水蒸氣,氨氣,甲烷,二氧化硫,硫化氫等。 原始地球條件:高溫、高壓、紫外線以及雷電、原始海洋、無氧氣。地球約在46億年前形成,原始生命約在地球形成以後的10億年左右才形成。

  6、1953年美國,米勒,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和大氣成分,通過進行火花放電***模擬閃電***合成了多種氨基酸。證明了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簡單有機物。

  7、原始地球上儘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因此生命的起源從無機物生成有機物,這一階段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8、隕石中含有構成生物體所需要的有機物。

  9、原始海洋-----生命的搖籃,原始生命誕生於原始海洋。

  10、原始大氣簡單的有機物原始生命。

  11、原始生命起源於非生命物質,過程如下:無機物→小分子有機物→大分子有機物→原始生命。

  第二節 生物進化的歷程

  1.比較法: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某種聯絡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科學家們通過對不同年代化石的縱向比較,以及對現存生物種類的橫向比較等方法,推斷出了生物進化的大致過程。

  2.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複雜變化系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非常重要的證據。

  3、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順序:在越古老的地層中,挖掘出來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簡單,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層中,挖掘出來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複雜,地位越高等。

  4、始祖鳥:1861年,德國。它既和爬行動物有相似之處,又和鳥類有相似之處,說明鳥類起源於古代爬行類,始祖鳥是爬行動物向鳥類進化的中間過渡型別。

  5、細胞色素C:一種蛋白質。親緣關係越近,細胞色素C的差異越小。

  6、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由簡單------複雜,由低等-----高等,由水生-----陸生。 現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是進化的結果。

  7、各種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各自適應環境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 8、生物進化的大致過程:

  ***1***生物的共同祖先---原始生命。因營養方式的不同,再進化為植物***自養***和動物***異養***

  ***2***植物進化的歷程: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無脊椎動物的進化過程:單細胞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性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

  ***4***脊椎動物的進化過程: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8、化石證據不夠全面的原因:***1***有的化石人類還未發現***2***有的生物沒有留下化石***3***有的化石遭毀滅。

  第三節 生物進化的原因

  1. 100年以後,樺尺蠖由淺色佔多數變成深色佔多數,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淺色的樺尺蠖在黑色樹幹上易被捕捉,深色的易倖存下來,繁衍後代。

  2. 保護色及其意義:動物的體色與周圍環境的色彩十分相似,人們把這種體色稱為保護色,具有保護色的動物不易被其他動物所發現,這對它躲避敵害或者捕食獵物是十分有利的。保護色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3. 除了保護色,動物的警戒色和擬態也有助於生物的生存。

  4. 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1859年《物種的起源》。

  5、自然選擇的內容包括過度繁殖、生存鬥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

  6. 達爾文認為,在自然界,各種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能夠產生大量的後代,而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間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生存下去,就是為了獲得足夠的食物和空間而進行生存鬥爭。

  7. 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其中有許多變異是能夠遺傳的,這些不斷髮生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

  8. 變異具有不定向性。有利的變異在生存鬥爭中才容易生存下來,並將這些變異遺傳給後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易被淘汰。

  9. 自然界的生物通過激烈的

  10、生物的進化: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內因***和自然選擇***外因,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不斷進化。

  11、自然選擇是長期且連續的過程,自然選擇使不斷變化的生物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12、家養的動物與同種的野生動物相比,往往會發生較大的變異。原因是:這是人工選擇的結果。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愛好有目的的選擇,叫人工選擇。選擇速度快。

  人教版初中生物總複習資料四

  第一節、傳染病及其預防

  1.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

  2.傳染病的特點:傳染性、流行性等,傳染性最強的時期是在患病初期。

  3.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 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都流行不起來。

  ***1***傳染源:指能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如①傳染病患者②病原體攜帶者③受感染的動物

  ***2***傳播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水傳播、接觸傳播等;

  ***3***易感人群: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4.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1***控制傳染源:①對病人實行“5早”***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早診斷、早隔離***②對受感染的動物及時處理***掩埋、焚燒、殺滅等***

  ***2***切斷傳播途徑①加強飲食管理②講衛生、常消毒③消滅媒介動物、設臵防蟲裝置

  ***3***保護易感人群①鍛鍊身體②預防接種 5.艾滋病***簡稱AIDS***,1981年在美國首次發現,病原體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傳播途徑***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

  第二節、免疫與計劃免疫

  1.人體的三道防線:

  ***1***第一道:面板和黏膜***作用原理:阻擋病原體、分泌物殺菌、纖毛清掃異物***

  ***2***第二道: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殺菌物質中的溶菌酶破壞病菌的細胞壁,使病菌溶解;吞噬細胞分佈在血液和組織器官中,能將侵人人體的病原體吞噬消化*** ***3***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結、胸腺、脾臟等***

  2. 非特異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線組成,特點:①生來就有②對多種病原體或異物都起防禦作用。

  3、特異性免疫***後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線,特點:①出生後形成②針對某一特定病原體或異物起防禦作用。***患天花的人不會再得天花病***

  4.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

  5.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

  6.抗原淋巴細胞抗體,抗體與抗原結合,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清除;或使病原體失去致病性。

  7.免疫:最初指人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現指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人體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健康.

  8. 免疫的功能: ①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②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③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簡述之:①免疫監視②防禦感染③自身穩定]

  9.疫苗:通常是用殺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製品,接種於人體後,可產生相應的抗體.

  10.計劃免疫:根據某些傳染病的發生規律,將各種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式,有計劃地給兒童接種,以達到預防、控制、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這種有計劃地預防接種叫計劃免疫。

  11、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手段,對於保護兒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質,造福子孫後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2.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病;接種百白破----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

  13、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過強時,進入人體內的某些食物或藥物會引起過敏反應。找出過敏原,並且儘量避免。

 

1.2018生物複習

2.2018初中生物複習提綱

3.七年級生物上冊複習資料

4.初中生物中考複習計劃

5.七年級下冊生物複習資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