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孩子的策略有哪些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在家裡的舉動,找到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家庭教育孩子的策略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家庭教育孩子的策略

  給大一點的孩子讀書

  家長給孩子讀書十分重要,而且,要儘早開始。每晚睡前,孩子一看見母親手裡拿著一本書,他就會飛快跑進自己的房間,跳上床脫了衣服躺好,靜靜地看著在床邊椅子上坐下的母親,慢慢翻開書讀道:“醜小鴨剛爬上山頂,突然遇到了一隻大灰狼。”家長平靜的聲音可以使愛動的孩子靜下來,由此還可以與孩子建立一種特別親密的關係。

  給孩子讀書是幫助孩子學習看書,但是,千萬不能在孩子還不會看書前強迫他看書,否則會產生相反的結果。

  激發孩子的興趣

  當孩子再大一點後,願意坐在家長身旁,邊聽邊看書時,家長可以讓孩子先敘述一下插圖,或讓他們猜猜將要發生什麼。錄下孩子背誦的詩歌或帶韻律的兒歌,讓他事後能聽見自己的聲音。這樣做不僅能給孩子樹立信心,而且還能促進他語言能力的發展。

  給孩子樹立榜樣

  讓孩子看見你們在經常看書報。跟其他所有的事情一樣,孩子的動作是模仿父母的。如果孩子看見家長重視閱讀,他也會重視。即使他不會看書,也會知道讀書是家裡一件重要的事情。到他能讀書時,給他辦個借書卡,鼓勵他經常使用,受過培訓的圖書管理員會指導孩子挑選他感興趣的書。

  根據統計,美國有很多孩子學會看書是在學齡前,有的早到四五歲,大多數要到7歲。有的孩子帶著極大熱情、有規律地看書一直持續到4年級。可是隨後,令家長吃驚的是,他突然不再找時間看書了,電視佔據了他所有的空餘時間。

  美國另一位教育學家瑞斯·哥利浮說:“當孩子在學校開始學習課本時,看書不再是件趣事,多半是家長在孩子身上施加過多壓力的緣故。當然如果孩子不斷抱怨看書難,也可能是真的。這時家長應該扯扯孩子的後腿,家長最好要求他的老師找找原因,而且越早查明原因,對孩子的矯正越好。”而我國孩子們出現厭倦讀書的現象,多半是學校一味追求升學率給孩子們的重負造成的。

  如果家長從吃飯開始開啟電視機,一直看到夜晚,卻叫10來歲的孩子看書,無論什麼天大的理由孩子也不會信服——看書比看電視好。

  營造看書的環境

  家庭應該訂閱一些雜誌、報紙。圖書、報刊既能幫助家長營造一個看書的環境,同時也能激起孩子閱讀長篇文章的興趣。不僅如此,還應該給孩子訂閱他喜歡的報刊。讓孩子讀到他想讀的任何圖書,不要阻止他的決定。

  假如你們發現孩子一直到10歲還不大喜歡看書,也不要氣餒,決不會沒有希望的。但是千萬不可突發奇想,塞給他一本世界名著之類的大部頭。

  引導孩子讀書興趣

  為引起孩子的興趣,家長可先講講某書的故事梗概,尤其是其中趣味性的遊戲或字謎。如果孩子平日離不開立體聲音樂,不妨買一本關於搖滾樂的書,不經意地遞給他,“這本書你可能會喜歡”。除此之外,別的話不多說。一旦他產生興趣,他不僅會讀完這本書,而且可能還會跟你們再要一本書。對無論什麼年齡段的孩子,都要順其自然地通過他不愛看書的階段,尤其是10來歲的孩子。

  總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儘早給孩子讀書非常重要。這就是家長該送給孩子的一份最佳禮物。最後,作為家長該注意的是,給孩子選擇什麼樣的書讀的問題。

  人從一出生,就會睜大兩眼看世界,看大人的行動。看實際動作,而不是聽大人的理論演講,這是動物本能,是人類天性。因此,我們應該選擇以情節取勝的真實故事書,不要大而空的。

  優秀作品多以情節取勝,無大話、空話。以美國受到全世界歡迎的風趣幽默的卡通片為例,它片中的主人翁可愛的小不點,幾乎都是外表一點不美麗,甚至很醜的小人物,但是,他們誠實、勇敢、善良的實際行動卻十分感人,讓人喜愛。這不正是在教育孩子去識別好、壞人嗎?抽象、空洞、不切實際的理論終究要被孩子們厭棄,但是,孩子們將要走很多彎路,在成年之後還要為此付出很大代價。英國一位著名詩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要想了解一個人的本質,不是去聽他說什麼,而是要看他做什麼以及怎麼做。

  孩子家庭教育的方法技巧

  1.家長以身作則。家長想教育好孩子,必須以身作則,這樣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比如吃米飯時家長想教孩子勤儉節約,不浪費一粒米。自己首先要保證把碗裡的米飯吃乾淨,一粒也不剩,這樣即使不給孩子說,時間長了孩子也會跟著學的。

  2.可以訓斥但不要體罰孩子。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要隨意就體罰孩子,這樣反而給孩子造成陰影。而是應該首先予以勸說和訓斥,比如孩子耍脾氣把吃的好好的饅頭扔掉了,家長應立即要求孩子撿起來,否則不讓他吃飯了,並告訴他再扔饅頭就罰站。這樣孩子一般會自覺地撿起饅頭。

  3.多鼓勵誇獎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強的,有時候一句責備的話能讓他難受很長時間。相反多鼓勵鼓勵他會讓孩子幹勁十足。比如孩子幫家長擦桌子了,家長就要使勁的誇一誇孩子,說:你真棒!真勤快!誰也沒有XXX懂事。這樣孩子會非常高興,還有可能去接著幫忙拖地了。

  4.找些表現好的小朋友作為孩子的榜樣。孩子之間攀比心很重的,當別的孩子做什麼,往往他就做什麼。因此在教育孩子時,不妨試著找些既勤快又懂事的小朋友做個榜樣。比如孩子經常賴床,家長可以說:小明天沒亮就起床背詩了,人家可厲害了,沒人趕得上他。這樣孩子受到激勵,會精神起來,要和小明比比誰起床早。

  5.及時的給予獎勵。當孩子犯錯時應該給予懲罰,但是孩子做的好時更要加大獎勵力度。這樣能極大地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熱情。比如孩子考試得了滿分,或是船模型比賽、鋼琴比賽等獲獎,家長要用些實用的大獎品來獎勵孩子,比如大毛絨玩具***見下圖***等,這樣孩子會十分自豪的,做事也更加有信心了。另外,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子女影響非常大,這一點應引起家長的重視,說話要得體,辦事要認真,給子女樹立一個好的形象,告訴他們一些做人的道理,平時在家裡給他們佈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當天的事當天完成,給孩子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建議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癒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1.歷史上家長教育孩子的經典例子

2.好父母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好

3.家庭教育的八大智慧

4.家長教育孩子有什麼智慧

5.父母教育孩子的好詞好句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