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短端利率

  在各種資產經歷顯著上漲之後,應該說債市目前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短端上,那麼往後看,資金利率如果不下降,經濟能否實現復甦,這可能決定了我們對債市趨勢的判斷。下面由小編為你分享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短端利率到底是什麼

  我們從實體經濟的融資結構、銀行的負債結構、股市、地產壓力等多方面論述了短端利率對實體經濟、資產價格和債務存續的重要性。在經濟下行,債務存量仍在擴張,存續難度增加的背景下,如果沒有資金面的寬鬆和貨幣市場利率的切實下降,實體經濟要看到真正的企穩和復甦,難度是比較大的。
         短端利率

   隨著中國槓桿率的攀升和外匯佔款增長中樞的下降,短端利率不僅成為許多金融資產的定價錨,也隱含了非常豐富的經濟涵義,短端利率的走勢應該引起重視。

  名目繁多的利率體系。

   與實體經濟直接掛鉤的是信用利率。

  中國的利率體系名目繁多,但基本上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類***無風險利率體系,比如存款利率、國債利率、貨幣市場利率等等;另一類是風險利率體系,比如信託收益率、貸款利率、信用債收益率等等。

  與實體經濟直接掛鉤的是風險利率體系,實體經濟能否拿到錢以及能否拿到足夠便宜的錢,會直接影響實體經濟的執行,也就是說,對實體經濟而言,信用的擴張狀況是更重要的。

  無風險利率與實體經濟的不同組合。

   無風險利率體系與實體經濟執行的歷史對應

  對這個問題,我們實質上分析的是,無風險利率與信用擴張是如何互相作用的。對無風險利率,有如下執行軌跡:

  1***當實體經濟下行,融資需求下降,央行放鬆,此時無風險利率下降,此時經濟下行是利率下行的主導。

  2***當銀行體系流動性寬鬆,無風險利率處於低位,然後銀行信貸投放能力恢復。在這個階段,資金寬鬆,是信貸擴張和經濟復甦的必要條件。

  3***之後銀行投放信貸,信用擴張,存款派生導致準備金消耗增加,而同時實體經濟開始復甦,融資需求回升,從而推動無風險利率上升。此時,經濟復甦和資金面偏緊會並存。

  2012 年以來,無風險利率***資金面***和經濟增長,在年度上的對應關係如下:

  2012 年,資金先寬鬆,經濟之後復甦;

  2013 年,資金利率上升與經濟企穩***地產等***並存;

  2014 年,資金下和經濟下並存,經濟下行是主導。

  目前貨幣市場流動性仍然偏緊,而經濟也較為疲弱,那麼 2015 年是否會出現資金不鬆下來,經濟就出現復甦的情況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實質上是要判斷銀行的信用擴張是不是會在資金利率偏緊的時候主動起來,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層次理解。

  資金寬鬆是信用擴張的重要條件。

   外佔中樞下降和債務上升,貨幣市場流動性對實體影響增強。 2010 年之後,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投資和債務***較為旺盛,但貸存比限制了銀行信貸的投放能力,為了追逐利潤,銀行開始尋求同業、理財等影子銀行業務為實體經濟輸血,而這導致超額準備金的使用效率顯著提升,貨幣市場流動性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之間的聯動性顯著增強。

  一個很直接的現象就是,在 2010 年之前,2%的超儲率可能對應了 2%的 7 天回購,而到 2011 年之後,2%的超儲率對應的 7 日回購利率中樞一般要超過 3%,銀行對基礎貨幣的需求顯著上升。 2013 年的錢荒是一個有力的例證。除此之外,債券市場的融資地位也越來越高,而其融資功能的強弱,關鍵就在於貨幣市場流動性的鬆緊。

  儘管 2014 年以來影子銀行出現了收縮,但貸款佔社融中的比重仍然不超過 60%。

  總的來看,實體部門的高債務和外匯佔款增長中樞下降的背景下,貨幣市場流動性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擴張的影響是越來越大的,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變化也更容易傳遞到貨幣市場。

  從負債的角度看,同業與理財在銀行負債佔比不斷上升。

  從銀行的負債端來看,由於:

  1***銀行對同業資金的需求較強;

  2***利率市場化的深入,居民將更多的存款轉為理財。銀行負債結構中,一般存款的佔比越來越低,同業存款利率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變化對銀行負債成本的影響越來越強。而同業與理財的收益率的走勢受貨幣市場流動性的影響是較大的,這也意味著,貨幣市場流動性的變化可以通過影響銀行負債的成本,來間接影響銀行資產端的定價。

  央行貨幣政策調控,數量向價格傾斜,貨幣市場利率影響力提升。

  對央行而言,由於:

  1***外匯佔款的增長中樞下降;

  2***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較強;

  3***銀行對負債的需求較強等因素,央行調控流動性的主動性顯著提升,而且對貨幣市場流動性的調控也越來越精確和頻繁,創新工具不斷。另一方面,從匯率的角度來看,2014 年以來,匯率的波動性顯著上升,跨境資本流動複雜性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央行對貨幣市場流動性的調控也將更加主動和頻繁。

  從貨幣政策傳導的角度來看,央行調控貨幣市場流動性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影響實體經濟,貨幣市場利率在央行調控目標中地位的上升***央行從數量工具向價格工具傾斜***,實質上也反映了貨幣市場流動性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是不斷上升的。

  名義的貸款利率在下降,但實際利率仍居高不下。

  從信貸本身的情況來看,從去年 1 季度以來,貸款加權利率從 7.37 下行到去年 4 季度的 6.92,下行幅度達到 45 個 BP,與實體經濟投資性需求的下降有關,但與此同時,工業部門卻經歷了顯著的通縮, PPI 的同比在年初為-1.3,而在去年 12 月則達到了-3.3%,今年 1 月份為-4.3。

  如果考慮通縮的因素,實體經濟的實質融資成本是在上升,而不是下降。

  名義的貸款利率在下降,但實際利率仍居高不下。

  債券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融資渠道,在當下的曲線形狀上,如果短端利率不下行,債券收益率也很難下降,金融機構對債券的需求也會下降,信用債的發行的困難也將上升,原因在於:

  1***當前的期限利差非常平坦,短端對長端的下降形成制約。即使是低評級信用債,在去年 4 季度債市走牛時,期限利差也非常的平坦。

  2***當前低評級的信用利差相對於 2011 年以來的均值還高出 40 個 BP,從信用利差的決定機制來看,資金利率寬鬆是壓縮信用利差的重要條件。

  因此,短端利率如果不下降,債券收益率的下行空間也相對有限,金融機構加槓桿的能力也會相應下降,從而影響到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擴張。

  緩解地產的壓力,需要降低無風險利率。

  目前地產已經進入所謂的“白銀時代”,價格單邊上漲的預期已經消除,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或者持有地產的機會成本就會顯著上升。比如在我們老家,一套 50 萬的房子,月租只有 1500 左右,一年的租金為 1.8 萬,如果把房子變現,購買理財產品,目前 1 年的理財產品收益率為 5.4,收入將達到 2.7 萬。因此,為了緩解三四線城市地產下跌的壓力,貨幣市場利率需要繼續下降。

   股市是援軍,但難以解決全部問題。

  從政策的方向看,政府推動股市融資,替代債務融資,以緩解中國債務槓桿過高的意圖是較為明確的,而 IPO 的程序也確實在加快,未來還有可能推出註冊制,但目前來看,股市的融資規模要遠低於債務融資,如果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收緊,顯然不利於銀行信用的擴張。

  總的來看,我們從實體經濟的融資結構、銀行的負債結構、股市、地產壓力等多方面論述了短端利率對實體經濟的重要性,如果沒有資金面的寬鬆和貨幣市場利率的切實下降,實體經濟要看到真正的企穩和復甦,難度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