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釣黃尾魚的方法

  由於黃尾魚味鮮肉美,營養價值極高;加之它野性十足,中鉤後衝擊力大,給人以極佳的手感與強烈的刺激,因此一直是廣大釣魚愛好者鍾情的物件魚之一。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黃尾魚的習性

  黃尾魚大多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庫等寬廣自然水域的底層,這些年來隨著人工繁殖魚類技術的發展,大江南北很多養殖塘裡也能見到其蹤影。黃尾魚屬高氧魚類,群聚性強,生殖季節親魚群集溯游到淺灘處產卵,2冬齡性成熟,一年可長到150-200克,兩年可長至300-500克左右;成魚一般習性是春秋淺水、夏入深潭。黃尾魚食性雜,多以天然水生昆蟲、浮游生物、底生藻類等為食,是池塘水庫的清潔夫。

  雖說黃尾魚一般在0℃-38℃水溫下均能正常攝食、既適低溫又耐高溫,但它覓食慾望的強弱與季節、水溫變化密不可分。南方有一句口頭語----“麥子熟了,尾巴黃了”,就是指在四五月份、江南一帶小麥成熟時,正是黃尾魚為了產卵需要大量進食的時期。所以這個時節是一年中垂釣黃尾魚的頭個黃金季節,北方則因為氣候上的差異會有所推遲。立秋後***南方十月、十一月、北方八九月***,秋高氣爽,氧分充足,水溫適宜,已長得很肥碩的黃尾魚為過冬,必須要補充營養,這時又是一個最佳垂釣時期。其實,夏天黃尾魚也很活躍,但白天去釣,小雜魚鬧鉤太凶,晚上出釣會有比較好的收穫。

  二、黃尾魚的釣法

  南北地區休閒釣愛好者,多以手竿傳統釣法釣取黃尾魚,侷限性較大;加之對黃尾魚以下頜具角質邊緣刮吸食物的獨有習性鮮有了解,往往難有好收穫。即便上魚,大多也是鉤子掛到的。使用手竿懸墜釣法就不同,因該釣法靈敏與穩定性兼備,可調性強,所以只要運用得當,不失為釣取黃尾魚的上佳利器。

  1、釣位的選擇

  選擇一個好的釣位,對垂釣黃尾魚來說非常關鍵。原則上應根據黃尾魚的生活習性,選擇黃泥坡、華尖、陡巖、深淺交匯及庫內大彎處。不過,隨季節的變化,釣位的選擇也略有差異。每年清明節前,可找向陽、陡坡、水底有亂石雜物、水深1.8—3米且不太掛鉤的地方。清明節後,隨著氣溫的上升,要選淺灘、深淺結合處、坡度較平緩等水深在1.2—1.5米的釣點下鉤。初夏、秋季,陰天時釣淺;仲夏,晴天亦可釣深水。

  2、釣具的配備

  黃尾魚雖然屬中小型魚類,但中鉤的瞬間衝勁兒十足。竿子太硬,容易斷線跑魚;竿子較軟,又不能輕易抄之入護。因此在釣竿選用方面,要結合魚的大小和掙扎力定調性。通常我釣150克以下的黃尾魚,多選用三七調竿;對付200克以上的,常使用二八調竿。釣竿長短也要適宜。竿子太長會造成揚竿過遲,以我的經驗;水淺、魚小,用十二尺竿;水深、魚大,用十五尺亦足夠。釣線選擇方面,主線要用質量比較好的,根據魚情配置0.5---0.8號;子線也應使用結節力強、有一定伸縮性的優質線,以0.3---0.6號為主,長度12---18釐米為宜。釣線選擇同樣要視水溫高低、魚掙扎力大小進行更換,只要主、子線能承受住魚的拉力即可。

  魚鉤的選擇方面,由於黃尾魚口裂小,口裂上長下短,就餌表現輕微***以下頜角質邊緣刮食***,所以用鉤不能大,1—3.5號袖鉤比較適合它吸***;雙鉤距正常在一到兩個鉤左右為宜,如果魚的密度大、個體又小時鉤距要適當加大,可以增加中雙尾的機會。另外,所選魚鉤要具備一定的鋒利度***刺魚快***和堅韌性***要能抗住黃尾魚的衝力***,這樣才能減少魚脫鉤的現象。

  浮標的選擇,要依據天氣的變化和魚情的快慢而定;魚攝食強烈時,選擇標身適中、翻身快、穩定性強的2—3號硬尾標***11—13目***或軟尾標;魚開口小時最好選用細長身、短碳腳、細長硬尾的靈敏度較高的小號浮標,這樣可以有效放大魚咬鉤的訊號。

  3、釣餌的調配

  釣餌一直是眾多釣友關心的話題,根據魚的食性、季節、水溫變化合理搭配魚餌,是提高黃尾魚釣獲量的重要因素。黃尾魚主要以藻類和高等植物碎屑為食,所以基礎餌應以地方盛產的植物、作物本味香為主。在水溫較低的季節,往餌料中新增50%左右的高動物蛋白腥餌,則具有較強的誘食力,實戰釣效明顯。氣溫、水溫較高時,要降低餌料中的腥餌,加大超級誘等粗顆粒一類的成分。在魚食慾弱時,可新增適量草梅香或是奶香的餌料,進一步調節誘食性,作用亦非常明顯。除此之外,魚餌的狀態是一個重要環節,要求是;搓餌要比重適中,柔軟,便於魚一吸進嘴;拉餌所拉出的餌球要圓而光滑,有良好的附鉤性。

  ***南北鯽+速攻+拉絲+凍餌***

  4、技法的運用

  黃尾魚的體徵和吸食習慣決定了釣法,如果按常規懸墜釣法,浮標調幾釣幾,***如調4釣2;調3釣3等等***,浮標有動作,提竿卻難中魚。這是因為鯝魚吃餌時先是嘴脣上部觸及子線,造成了許多假動作,所以浮標應調低釣高,讓子線適當彎曲,這是釣上黃尾魚的關鍵。另外,釣黃尾魚,要敢於放口,浮標輕微地一上一下急速回標或快速黑標的中魚率都不會高,一般情況下,浮標上升1至半目到2目浮標下頓時中鉤率最高,浮標慢慢上升中不要揚竿,等浮標瞬間停頓時才能揚竿中魚。再有黃尾魚下頜具角質邊緣較硬,故需要用稍大點力提竿,有利於釣鉤的刺入。

  釣黃尾魚手法上更講究搓拉結合,黃尾魚魚喜歡群居生活,在釣上幾條魚後,要及時補窩。當窩中的魚被我們釣了幾條後感覺要停口了,要搓鬆軟的大餌團及時補窩,將遠處的魚群再次引到窩中,等窩中有口後,又可以改為拉餌垂釣,這就是為什麼身邊的釣友會比你少釣幾條魚的主要原因。

  總而言之,根據黃尾魚魚的上下口裂長短不一的這一生理特點,釣底比釣浮略勝,子線在水底彎曲形成一定角度,更適合和方便黃尾魚魚吸食,訊號也很真實,我個人認為調靈釣頓比較好一些。因為黃尾魚魚的上口裂長,在釣餌未吸進嘴的一瞬間,上口裂就已經碰到子線,浮標就會出現訊號,此時手腳快的釣友就去揚竿了,結果一無所獲,這就是許多釣友認為黃尾魚魚難釣的主要原因之一。黃尾魚魚口裂小,魚的個頭也小,吸食的力度相對來講比其他魚類的吸食力要弱一些,在深水區浮標產生的訊號也就相對比較弱,因此個人認為採用拉餌垂釣,比搓餌垂釣略勝一籌。

  最後要提醒下釣友的是,黃尾魚魚彈跳力大,如一次性飛魚入護往往會傷及子線,正確的方法是在上魚後馬上向左側倒竿,魚不要拉出水面,劃一個弧形,把魚牽到面前的過程已消耗了魚的衝擊力,這時可以提魚入護,大點的魚可用抄網抄取。另外,黃尾魚的性情比較急躁,在釣到後不宜用手觸控***特別是夏天氣溫高時更要注意***,魚護以用大口為佳,且不要經常拉動,因為一旦用手取魚或使用了小口魚護,魚在魚護裡不能自由遊動,它很快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