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使用路亞釣法釣鱖魚的技巧

  喜歡釣魚的釣友們應該瞭解,釣魚有許多的釣魚技巧,不同魚種,不同季節釣魚方法都是不一樣的。那麼關於春季路亞鱖魚的技巧大家知道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時機的選擇

  鱖魚是一種肉食性魚種,主要分佈在我們國家的江河、湖泊和水庫中。它生長快,食量大,主要捕食小魚小蝦,喜棲息於靜水和緩流,覓食範圍大都在靠近亂石、橋墩、巖縫和水草叢。這些地方不僅是鱖魚棲息之處,也是小魚小蝦的出沒場所,鱖魚到這些地方來是為了獲取食物。每年三四月間,山野桃花盛開,江河湖水開始上漲,魚蝦到處活動覓食,成為釣鱖魚的大好時機。

  標點的選擇

  釣魚位點的選擇十分的重要,首先我們要了解鱖魚的生活習性,鱖魚一般是在河流中的下中層水域棲息,我們垂釣在江河、湖泊水庫作釣,應選有亂石的水底、石頭堆砌的石壩、橋墩、橋孔、伸延至水中的堤壩兩側、江河湖泊的溪流入水口、水流平緩的河灣、水草密集處,這些地方是魚蝦的活動場所,亦是鱖魚捕食藏身之處。選擇標點時,我們要把這些地方作為重點,不必到其它地方無謂地消耗體力和時間。

  裝備的選擇

  釣竿最好選擇M或者ML調性的竿子,長度1.8米至2.1米為宜。輪子選擇3000型以下的紡車輪,當然用1000型的也可以。輪子大小以裝線量100米、10磅拉力的尼龍線或者PE線均可。因釣場水下多亂石雜物,可選用15-20磅碳線做前導線以增加釣組的耐磨性。

  擬餌的選擇

  鱖魚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魚類,對餌料有較強的分辨力。鱖魚一生基本以活魚蝦為食,即使是剛開口的魚苗,也要攝食其它魚類的幼苗。長大後,除食活魚外,還兼食蝦類以及蝌蚪等。其攝食方式:在魚苗階段是主動追逐食物魚,先咬住尾部,然後慢慢吞入;至成魚階段,為埋伏襲擊式。

  它常在水中固定區域隱蔽,發現可口食物時,眼睛緊盯著,並隨時調整方位和姿勢。當獵物靠近時,便猛然出擊,當頭一口咬住,快速吞進。只要食物魚的體高小於鱖魚口裂的高度,一般都能被它吞入。

  用搖擺型路亞是釣鱖魚的最佳選擇,因為它的外型符合快速或慢速操作。它的圓型身體加上流線外表水阻很大,入水後不需要快速搖曳也能表現出活潑泳姿。而且它的泳層設計多在1.8米以下,能貼近水底。

  其次是鯡型路亞,它像魚型,但結合了顫泳型路亞的光線反射、緊密擺振的波動與搖擺型路亞的大幅左右飄擺的泳姿,也成為釣鱖魚路亞的上選。用這種路亞,無論新手或老手都能操作,並得心應手。

  再次是魚型路亞,魚型路亞釣鱖魚的效果較前兩種稍差,因為魚型路亞多用於中上層水域,而且搖曳的速度需要快一些,以激活出路亞的靈活泳姿來。當然,對於垂釣水域的水深狀況如果釣者能夠掌握的話,魚型路亞一樣能釣上鱖魚。也有人選用鉛頭鉤加捲尾軟蟲組合,或者用子彈鉛、曲柄鉤加麵條蟲組合路亞鱖魚,效果都不錯。

  路亞的手法

  路亞釣法的突出特點是主動出擊找魚,要把假餌拋到魚類可能棲息的地方。具體方法是以釣者所選釣位為中心做扇面搜尋,首先搜尋重點區域,然後往外擴充套件。鱖魚的捕食屬於“伏擊型”而非“追擊型”,因此路亞在水中的收線曳引速度宜慢不宜快。

  過快的話,鱖魚會追不上路亞餌。路亞一旦掛上障礙物,通常無法順利解開,反而不如慢速操控路亞。當手感測知路亞有掛底危機時,應立即停止收線,多半可以化解。經驗證明操作路亞釣鱖魚,速度最好控制在每秒轉動捲線器手把一圈為宜。這樣的收線速度對於搖擺型路亞、鯡型路亞、魚型路亞等都能發揮出它們的泳姿。

  在實戰操作中,把擬餌丟擲後讓它先落底,回收餘線,輕提竿稍,再慢慢牽收。這時,在擬餌落底或剛做牽動的時候如果附近有鱖魚,一定會攻擊。在收線的過程中,如果感覺有障礙,向上抖竿、繼續慢牽。這樣擬餌在越過障礙的時候,如果附近水底有鱖魚,也會有攻擊。擬餌快要到岸邊時,操控擬餌貼底50公分泳層,慢牽。

  直到將擬餌慢慢牽出水面,這時埋伏在岸邊凹槽裡的鱖魚會毫不客氣咬上一口。如果感覺水域應該有鱖魚,但牽了幾遍沒有口。這時心也不要慌,當擬餌快要到岸,向上抖動竿梢,帶動擬餌上跳,不要全收線,讓擬餌自然飄落,反覆做兩次。這樣,再狡猾的鱖魚也會被騙咬餌。上述四次機會,都有可能中魚。

  擬餌在行進的過程中或到了岸邊如果感覺有輕微給口,卻不能中魚。分析原因,大至有三:一是鱖魚對移動的擬餌產生了警覺,感覺面前的東西不像它們經常見到的魚蝦,它衝上來撞擊加以試探,人手中會產生顫動。

  二是鱖魚雖然發動了攻擊,但因視覺偏差沒有擊中,人感到輕重不一的頓感。三是鱖魚很年輕,一招制敵的本領還未完全養成,雖然攻擊的動作也很完美,但卻很難一口咬住,也會產生輕微頓感。遇到上述三種情況,最好在第一時間停止收線,讓擬餌自然飄落。這樣,擬餌就會被鱖魚重重地呑下。

  提竿取魚

  路亞釣鱖魚全憑手感,若魚咬餌,它會一吞下就走,這時反應在竿線上的訊號是竿尖突然向下一沉,手感有較強的下拽感,這時揚竿可中魚。鱖魚的衝力不大,不足千克的小鱖魚可以直接提起來。魚身一離水它的背鰭和臀鰭立即張開,但不掙扎。

  這時候千萬不要用手直接去抓它,應將魚放在地上,先用毛巾蓋住,再用手從肚皮處抓住取鉤。鱖魚嘴內有細而密的利齒,取鉤時千萬不可將手指伸進魚的口內,以防被咬傷,可用路亞鉗或者醫用止血鉗將鉤攝出。被鱖魚咬傷十分疼痛,作釣時帶些碘酒、創可貼之類的外用藥,以備急用。

  春季釣魚小妙招

  1.釣深與釣淺

  驚蟄前後,陽光下1~1.5米的淺灘水溫稍高,魚兒最先活躍、覓食,釣淺優於鉤深,但上鉤的多為小鯽、白條、小麥穗等。在釣淺的同時,若以海竿串鉤掛蚯蚓遠投,往往上大鯽魚。清明以後由於水溫升高,釣2~3米深比較適宜。

  2.有草與無草

  有草微生物多,魚兒有食物,也有藏身之處,但大片水草覆蓋日光晒不透,水溫反而偏低因此,早春不釣密草釣稀草或釣草的邊緣和較大的空隙,效果更佳。

  3.曲岸與直岸

  曲岸即小水灣,是魚兒棲息、洄游逗留處,而直岸很少有魚。湖庫沿岸有很多灣和汊,汊裡又有小灣,越難去的地方越有釣頭,圖方便在大壩和路邊人車嘈雜處下鉤,常常一無所獲。

  4.向陽與背陰

  三月份陰岸水涼,幾乎無魚可釣,四月中旬逐漸有魚咬鉤,到了春末夏初,地勢較好的背陰處則是理想的釣位。先陽後陰,先淺後深,精選釣位,心想事成。

  5.上風與下風

  大中型湖庫水寬浪大,上風口和下風口魚的多少不明顯,小風時下風口較好,有三、四級風浪時,宜在上風口垂釣。

  6.早晨與午間

  早春水溫低,早晨很少有魚攝食,10~15時魚旺,但四月中旬以後水溫升高,7~11時和15~18時上鉤率高午間魚少,同夏季比較相似。

  7.乍冷與乍熱

  冷暖氣流到來氣溫突然升降以及由此帶來的暴風雨,魚兒懼怕、不適應,在正常生理機制未調整過來時,一般蟄伏不動,亦不攝食,出釣應躲過這個時刻。

  8.漲水與落水

  大中雨漲水時,水質渾濁,影響魚的視線,有機物質增加,魚不缺食物,不貿然吞鉤。而農田春灌水位大幅度下降時,魚兒產生恐懼感,此時出釣效果也不好。

  9.葷餌與素食

  春釣的釣餌以蚯蚓為主,面餌次之,誘餌應具備色、香、散條件。清明後除鯽魚外鯉、草、鯧、鯰也咬鉤,因此,一窩雙竿、一葷一素,既不放棄小魚,又能釣到大魚,比單打一效果好。

  10.機動與固守

  早春水溫低,魚兒很少遊動,在一處垂釣的時間長了,會出現魚源枯竭,補窩也難見效,這時與其“守株待兔”,不如另闢蹊徑或就近走釣。四月以後魚兒普遍遊動、覓食,魚源枯竭的情況少見,實行多窩輪釣,可提高上魚率。規。只有根據複雜多變的垂釣環境,運用靈活機動的方法,處理好垂釣中的幾個關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