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路基基礎內容培訓資料

  路基是鐵路和公路的基礎,為了進行好路基工程,舉辦路基相關知識培訓。下文是路基培訓資料,歡迎閱讀!

  路基培訓資料:如何設計

  低填淺挖

  道路沿線地勢高低起伏,對於填方高度小於1.5m的低填路段及挖方高度小於0.8m的淺挖路段,設計時考慮從原地面挖至路床底***即路槽一下0.8m範圍內換填4%生石灰土後再施工路面結構部分。

  素填土

  根據本段地基勘察報告,沿線區域性路段有0.4~3.5m深的素填土,由於素填土結構疏散,堆積年限短,設計考慮當素填土厚度≤0.8m時,清除素填土,回填合格的路基填料;當0.8m<厚<3.5m,清除耕植土後,翻挖原裝素填土,摻6%生石灰回填壓實。

  水塘

  路基處於水塘路段時,當路基佔用水塘面積較大,路基範圍外水塘面積較小時,水塘宜廢棄,按幹塘處理,先將整個水塘抽水放幹,請處理及範圍內淤泥,然後換填0.6~1.0m的厚毛渣石,再換填素土至路床頂;路基範圍外側用素土整平至塘埂。當路基佔用水塘面積較小,水塘仍有保留價值時,在坡腳外側抽水,路基內側清淤並分層回填毛渣石至塘埂;常水位+0.5米以下邊坡採用漿砌片石防護,工後拆除編織袋圍堰。因水塘塘埂處高差較大、坡度較陡,為避免不均勻沉降,將塘埂挖臺階處理,臺階寬度不宜小於2m,設4%向內橫坡,分層鋪設雙向土工格柵,最後在塘埂頂鋪設一層雙向土埂格柵。

  路基培訓資料:如何防護

  五四湖大橋東岸處於水塘區域,填方較高,為了行人通行安全,在填方高度大於5m的路段設定人行欄杆,欄杆設置於人行道外側土路肩內,欄杆與五四湖大橋的人行道外側欄杆一致。

  下穿漢鄂高速公路孫家咀大橋路段,由於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的縱斷面分別單獨設計,輔路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間的高差最大達1.5m,為了非機動車及行人的通行安全,該路段設定懸臂式擋土牆防護,並在擋土牆頂設定防護拉桿。懸臂式路肩擋土牆設定在高差≥0.8m處,小於0.8m時,採用特製測石支護。懸臂式擋土牆採用C30鋼筋水泥混凝土,特製測石採用C30水泥混凝土。懸臂式擋土牆底地基承載力應大於擋土牆最小基底應力,否則須採用級配碎石墊層進行換填夯實處理。擋土牆埋置深度一般為1.0m,沿擋土牆縱向約10m設伸縮縫一道,縫寬0.02m,用油浸甘蔗板全斷面填塞。擋土牆在距地面高0.3m處沿道路縱向每隔1.0m設定洩水孔,孔徑5cm,牆背設土工布反濾層,以防洩水孔淤塞及路基填料外漏、流失。洩水孔設定不應使旁邊的鋼筋外露。主線及匝道段懸臂式擋土牆外表面採用石材鑲面裝飾,擋土牆牆頂設定防護拉桿,施工擋土牆時注意預埋防撞護欄鋼筋,擋牆護欄形式與中小橋樑的人行道欄杆一致。擋土牆立面採用花崗岩裝飾。

  本段路基以填方為主,挖方路段較少,填、挖方高度均不超過8m,當填方高度H≤3m時,採用噴播植草防護;當填方高度3m≤厚≤5m時,採用三維網植草防護;當填方高度H>5m時,經核實,均為水塘路段,採用水塘路基防護,當路基處於水塘地段時,常水位+0.5m以下邊坡採用漿砌片石防護,常水位+0.5m以上邊坡採用空心磚植草防護,路基施工前先設定編織袋臨時圍堰。挖方邊坡採用噴播植草防護,路肩邊緣設邊溝及護坡道。

  路基培訓資料:路基型別

  1、軟土地區路基。以飽水的軟弱粘土沉積為主的地區稱為軟土地區。軟土包括飽水的軟弱黏土和淤泥。在軟土地基上修建公路時,容易產生路堤失穩或沉降過大等問題。我國沿海、沿湖、沿河地帶都有廣泛的軟土分佈。

  2、滑坡地段路基。滑坡是指在一定的地形地質條件下,由於各種自然的和人為的因素影響,山坡的不穩定土***巖***體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帶***作整體、緩慢、間歇性的滑動變形現象。滑坡有時也具有急劇下滑現象。

  3、巖坍與巖堆地段路基。巖坍是巖崩與巖塌的統稱,包括錯落、坍塌、落石、危巖。巖堆則是陡峻山坡上巖體崩塌物質經重力搬運在山坡腳或平緩山坡上堆積的鬆散堆積體。

  4、泥石流地區路基。泥石流是指地區由於地形陡峻,鬆散堆積物豐富,特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流出時,突然爆發的包含大量泥沙、石塊的洪流。有時每年發生,有時多年發生一次,危害程度也不一樣。

  5、岩溶地區地基。岩溶是石灰岩等可溶性岩層,在流水的長期溶解和剝蝕作用下,產生特除的地貌形態和水文地質現象的統稱。岩溶對地基的危害,一般為溶洞頂板坍塌引起的路基下沉和破壞;岩溶地面坍塌對路基穩定性的破壞;反覆泉與間歇泉浸泡路基基底,引起路基沉陷、坍塌或冒漿;突然性的地下湧水沖毀路基等。可溶性碳酸鹽類岩石主要集中在我國華南和西南,其次是長江中、下游的華中區。

  6、多年凍土地區路基。凡是土溫等於或低於0℃,且含有冰的土***石***稱為凍土,這種狀態三年或三年以上者,稱為多年凍土。主要集中於我國東北大、小興安嶺和青藏高原。

  7、黃土地區路基。黃土是一種以粉粒為主,多空隙,天然含水量小,呈黃紅色,含鈣質的黏土。廣泛分佈於黃河中游的河南西部,山西、陝西和甘肅的大部分地區,以及青海、寧夏、內蒙古部分地區。黃土的溼陷性是在外荷載或自重的作用下受水浸溼後產生的溼陷變形,

  8、膨脹土地區路基。膨脹土係指土中含有較多的黏粒及其他親水性較強的蒙脫石或伊利石等黏土礦物成分,且有遇水膨脹、失水收縮的特點,是一種特殊結構的黏質土。多分佈於全國各種二級及二級以上的階地與山前丘陵地區。

  9、鹽漬土地區路基。鹽漬土中氯鹽、硫酸鹽受水易溶解,可形成雨溝、洞穴、溼陷等病害,冬季凍脹、鹽脹形成鼓包、開裂,夏季溶蝕、翻漿。鹽漬土在我國分佈較廣,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寧夏等省區分佈較多。

  10、沙漠地區路基。沙漠地區氣候乾燥,降雨小、溫差大,冷熱變化劇烈,風大沙多,土中易溶鹽多,植被稀疏、低矮。我國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寧夏、陝西等省區分佈有大面積的沙漠與沙地。

  11、雪害地段路基。公路雪害有積雪和雪崩兩種主要形式。積雪包括自然降雪和風吹雪。自然降雪一般不致對公路造成嚴重危害;風吹雪可阻段交通,埋沒車輛,主要發生在我國東北地區、青藏高原及新疆等地。

  12、涎流冰地段路基。涎流冰分山坡涎流冰和河谷涎流冰,主要分佈在寒冷地區和高寒地區。山坡涎流冰由山坡或路基挖方邊坡出露的地下水凍結形成。河谷涎流冰則是沿溝谷漫流的泉水和凍雪融水凍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