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讀書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每一位黨員幹部應從講政治的高度來認識和增強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你參考!

  篇1

  修養是人的一生不斷進取完善的過程。共產黨員更應有自己更高境界的修養,最近,我閱讀了劉少奇同志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書中對共產黨員為什麼進行修養、怎樣搞好修養等作了系統的論述。

  在目前的新形勢下,讀《論共產黨員修養》,令人倍感親切,頗有感受。

  理想信念係指人對未來事物有科學根據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它促使人們去奮鬥、去拼搏。古人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目標。共產黨員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人們的言論行動是由思想支配的 “共產黨員在思想意識上進行修養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鍛鍊成為一個忠誠純潔的進步的模範黨員和幹部”。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就要自覺地加強黨性修養,不斷地錘鍊革命意志。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戰線,總能湧現許許多多優秀的共產黨員。無李林森、楊善洲,還有無數在各級崗位上兢兢業業,忘我工作的黨員幹部。他們都是我們共產黨員的先進代表,展示了我們共產黨員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

  劉少奇在黨員修養理論中,比較完整地借鑑了中國傳統道德文化思想,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黨性理論。他把“黨性”與“修養”相結合,達到了傳統美德與共產黨人高尚道德的和諧統一,形成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黨性修養理論還特別引用了孟子關於凡在歷史上擔當“大任”、起過作用的人物,都經過了一個艱苦的修養鍛鍊過程,這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並針對這一問題指出:“共產黨員是要擔負歷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須注意在革命鬥爭中的鍛鍊和修養。”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的主題是從黨性的高度,教育共產黨員必須牢固地樹立共產主義世界觀,用以指導自己的行動,並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瞭共產黨員加強黨性鍛鍊和修養的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其主要內容有六個方面 :

  ***一***共產黨員要在改造社會的革命實踐中自覺改造自己,提高自己革命的品質和能力,否則不能實現改造社會的任務。

  ***二***共產黨員要做馬克思、列寧的好學生,把他們一生的言行、事業和品質作為自己鍛鍊和修養的模範,使自己成為馬克思列寧式的、無產階級的 、共產主義的革命家。

  ***三***共產黨員要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 、黨的紀律和作風、科學知識等各方面的修養。

  ***四***共產黨員最基本的責任就是要遵循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推動共產主義事業不斷前進,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為此,共產黨員既要有最偉大的理想、最偉大的奮鬥目標,又要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實的實際工作。

  ***五***共產黨員的個人利益要服從黨的利益。把個人利益溶化在黨的利益之中,克己奉公,必要時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這是共產黨員的黨性原則和共產主義道德的最高表現。

  篇2

  這是一部慶祝黨的90歲生日的獻禮之作,號稱"摒棄假大空,教會黨員怎麼想、怎麼做、怎麼說、怎麼學的一本看得進、讀得懂、學得會的黨員通俗讀物。"開啟書頁,一股語境親切之感撲面而來,閱讀愉悅油然而生。比如"不只為人民服務,還要全心全意"," 要做好事,更要解難題","要有一流乾勁,還要有一流方法","會讀有字之書,更會讀無字之書"等等,循循善誘,娓娓道來,深入淺出,撩人心懷。本來是本教導書,是紙質教師,卻如一勺湯劑,滋潤如友人促膝談心。我很喜歡,甚至覺得它不僅教我做事,更是教我做人。

  當我掩上最後一頁靜心深思,在體會了它給予我的享受後,又一股難以言說的感覺,或者說是不解潛入心底——

  "最好"一詞,頂點,極限,山高我是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話說絕對了,好像也很佔地方。一般來說,目標要高,但不能太高,人要跳跳夠得到,否則,目標成了"死角",可望而不可及。再者,"最好"在相對的世界裡存在嗎?是不是強言了?是不是給自己畫地為牢了?黨是工人階級先鋒隊,"優秀"是黨員中上承、精品,與"最好"又是什麼關係?天天講向優秀黨員學習,是不是該向"最好"黨員學習?

  用大白話講大道理,複雜問題簡單化;少一點應該,多一點怎麼辦,讓讀者自己選擇方向;以生動的故事來充分體現可讀性,化說教為潛移默化;結構簡單鮮明,一目瞭然,便於掌握和消化,提高學習效率。這些特點充分表明了此書的人性化和可讀性。然而,"怎樣想"裡的"五個特別","怎樣做"裡"要麼不幹,要幹就幹最好","怎樣說"裡"要......不......","怎樣學"裡"越......越......","會......更會......","......到老",轉折分明,遞進有力,表達到位。但逼壓十分強勁,有喘不過氣的感覺。這書呀,看似平和,內力無窮啊!

  再說講故事。用"很多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兒來說事,如奮不顧身,捨己為人,反映出人性的缺失。再如郭明義的"助人為樂"和"助人不倦",在當前"金錢至上"的時代,顯得特別難能可貴。"越不斤斤計較,越能奉獻徹底","不管難不難,只問該不該",提前必須是為了黨的事業,為了群眾利益,就這樣不計得失、不顧風險、前赴後繼,無濟於事的損耗就為成全一個名分?現在是科學發展時期,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請看書摘這例故事:

  "幾年前,郭明義狠心買了家裡唯一值錢的東西——一臺25寸電視機,但不久,就送給了車間班組的工友們。後來,他又從舊貨市場上淘了臺舊電視,但沒過多久,他又把電視送給了生活困難的張師傅。後來,郭明義又買了一臺舊電視,這次,家裡人還沒看上幾天,電視機又讓郭明義送給了一個貧困家庭。"這是對自家人有仇?腦子出了問題?既是關心貧困家庭,送電視重要還是送吃的重要?這是做好事成習慣?共產黨人聖人乎?

  弗蘭克有個著名觀點:"只有人們感覺到某件事情的意義,才會努力去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人的事業,其意義正在於為人民服務。如此解釋雖顯蒼白,但理性,大局。這與人常說的"共產黨員是特殊材料製成的"內同。也是胡所說:"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的例項註解。

  黨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群眾中的先鋒。對黨員的要求可以嚴於群眾,但切不可違揹人性。這應成為黨員管理中必須遵守的根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