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戰爭與和平的讀書筆記

  《戰爭與和平》問世至今,一直被人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那麼你們看過這部小說嗎?下面是小編和你們分享的《戰爭與和平》讀書筆記,一起來看看吧。

  《戰爭與和平》讀書筆記1000字

  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這本書。

  這本書的主要情節是圍繞著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的生活展開的,生動地描寫了18XX年至1820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列寧曾說:“《戰爭與和平》當之無愧的是一部了不起的鉅著!”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觸很深,以前,我曾很天真的想,戰爭多好呀!戰爭既可以掠奪國土,又可以增加威名,真是一舉兩得!《戰爭與和平》使我明白了戰爭的殘酷,和平的美好,和平是最可貴的,當和平的土地上硝煙嫋嫋升起時,也就意味著戰爭的開始——人們紛紛背井離鄉,妻離子散,孩子眼中也都流露出了驚恐的神色,人們斷水斷糧,食不裹腹,一切都是那麼的觸目驚心,慘不忍睹,和平,多麼神聖的名詞!

  我願是一名和平使者,使各國都建立起友誼和信任;我願是一隻潔白無暇的和平鴿,帶著和平的使命飛向四面八方! 讀罷《戰爭與和平》後,……

  利用寒假這一段寶貴的時間,我終於讀完了列夫?托爾斯泰長達一百二十萬字的著作《戰爭與和平》,不禁鬆了口氣。這部帶有濃郁的俄羅斯民族風格的恢巨集鉅製的主要情節是圍繞著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的生活展開,並以一八一二年的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當時一系列的大事件。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包括哲學、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甚至宗教學等等,這一切綜合起來,就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

  看完整本書,我習慣性地閉上眼睛,腦海裡卻只有那麼少數的幾位如此真實和鮮活角色讓我無法忘懷。這幾個人物貫穿整本書的情節,他們各自擁有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在他們各自不同的人生軌跡中,都經歷了一場身心戰爭與和平的洗禮。

  我忍不住想說說皮埃爾這個人,他留給我的印象太深了——

  剛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在上流社會過著衣食無憂卻混沌不堪生活的皮埃爾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實再扮演著太多太多的角色:貴族、私生子、超級富翁,官場可憐的政治工具,公益者,戰爭俘虜,侵略者的朋友,好丈夫……

  讀完了這本書,我接二連三地冒出了很多感觸,就如:小時候的我,總覺得戰爭這件事其實一點也不算是壞事,因為戰爭既可以掠奪他國的國土,又可以增加威名,真是一舉兩得!當讀了《戰爭與和平》後,每當翻閱到那些描寫殘酷戰爭的篇章時,……

  讀罷《戰爭與和平》,你真得會了解、聯想到很多很多……

  《戰爭與和平》讀書筆記800字

  《戰爭與和平》不僅描寫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一場戰爭,它還喚起我們對民族和世界歷史的濃厚興趣,喚起我們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深切關懷。這是任何專門描寫和研究戰爭的論著代替不了的。而作為一部偉大而深刻的文學作品,它還是任何學術論著代替不了的,因為它還是一部人們心靈的史詩,一部生命的史詩。我們在這裡不僅看到了戰爭和民族的歷史,還看到了在戰爭與和平的轉換中活生生的人和他們的心靈,看到了他們深深的渴望、痛苦、歡樂和追求

  我把娜塔莎比做皎潔的明月,因為她美得像神話,有大美之形,像天賜。

  當安德烈公爵遭受喪妻之痛和在慘敗的奧斯特里茨戰役的慘敗之後,感慨於他之前一直所追求的名譽榮耀情感只是大夢一場,感覺受到了命運的欺騙和遺棄。安德烈的感情世界曾象是古拙的老橡樹:“唯獨它不欲屈從於春日的魅力,不欲目睹春季,亦不欲目睹旭日。”但他的難以言寓的絕望和痛苦敵不過少女的快樂。當飽經滄桑的安德烈到羅斯托夫家的莊園時,不是被清脆的少女的笑聲吸引的嗎?少女娜塔莎是多麼快樂啊!

  娜塔莎用她那強大和青春的生命力頑強的抵抗住了命運的挑戰,忍受住了美的背後那巨大的擔當;沒有一遇苦痛,便憂怨、乞憐、頹傷,呈現敗像,變成醜陋。在莫斯科即將淪陷之時,娜塔莎肯於捨棄家財,以救治、運送傷員為第一要務,譜出一曲高尚、美好人性的千古絕唱。

  經歷風雨屈辱、苦難煎熬之後,還能典雅迷人、脣齒留香,便是不朽。

  書中總不乏悲慘而淒涼的場景,對於生活在那個戰火連綿的時代的人,對死亡都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剛毅而有英勇的安得烈就幾次觸控到死亡的底線。雖然他最後還是沒有逃過死亡之神,但他的死偉大而令人敬佩。死亡對與這本書中所有的人來說都是並不遙遠的,也許今天躲過了明天還會在來,若又躲過了明天,總有一天死亡也會臨近。但他們面對死亡的做法卻可以深深啟發我,也許這本書中還有太多的啟迪,但對於我來說這的確是啟發我最深的。

  世界名著《戰爭與和平》讀書筆記

  在經過這段時間的仔細閱讀後,我發現這本世界名著給我了新的不一樣的感覺。這是一本世界名著,是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在上高一的時候我曾經閱讀過這一本書,可是當時就是僅僅讀了一下,沒有太大的感觸,我想是因為當時的思想還是比較侷限,理解能力還很欠缺,在加上文化程度在那兒,所以度了就僅僅是讀讀,讀了也沒什麼特別深的印象,可是這一次,我就很認真的讀了一遍,感覺和原來有很大的不同這次讀的時間比上次的還要短一些,可能是因為原來接觸外國小說不熟悉,現在讀的多了,感覺是比原來讀起來快多了,並且有了很多有感觸的地方,說了這麼多還沒有說這是一本什麼書呢,這是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我開始讀的時候還有些不太懂,覺得裡面涉及的方面特別多,有很多不瞭解的地方,從這本書中就可以看到外國的很多東西,比如說他們的生活的方式,說話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這本書中特別是思想方面和軍事方面是兩個兩點方面是很只得看的地方。這本書的契機是為了探尋俄國社會的出路,我想這也是這本書本身所想表達的一個目的,但是從這個目的來看我就的還是有點片面了,我覺得可以說這本書中所表達的東西已經到了一個全人類的高度了,我想這就是一個著名的思想家和作家的特有所在吧,當然裡面還包含著很多的文學上的東西,文學色彩也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有價值的,雖然我不能在這大放厥詞,高談什麼文學,我也不是很懂,我也沒有資格,但是這本書很吸引我,我覺得這就達到了文學的目的了。當我要從新閱讀這本書時,也做了一些準備工作,因為我不想和上次一樣,沒太大收穫,我想只有這樣才會讓我收穫的更多,更加容易理解到作者真正想表達的,讀這本書才有意義,本書的寫作背景是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鴻篇鉅製,完成於1863—1869年之間,字數達到了130多萬字,歷經7年的艱辛創作受到列寧的高度稱讚,這時也不得不說說作者了,他是19世紀最偉大的作家,出身於貴族家庭。1847年他退學回故鄉在自己的領地上作農奴制的嘗試,他曾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並開始寫作,在軍隊的幾年生活使他看到上流社會的腐化,托爾斯泰晚年力求過簡樸的平民生活,19XX年的10月份他離家出走,之後病逝於一個小站,享年82歲。這些就是讀這本書時的一些準備,下面就這本書來詳細說說。

  這本書知道字數就知道是很長的要不作品,可是在結構方面,卻是做的井井有條。每一步作品在結構上都是非常難把握的住的,並且像這樣一類的鴻篇鉅製更是難上加難,可是托爾斯泰卻憑著他自己的文學天分,在本來就矛盾著的戰爭與和平之間穿梭自如,一點都不覺得矛盾,在內容結構上井然有序絲毫不亂,便文章更清晰明瞭,而且托爾斯泰似乎特別擅長描繪一些比較難描繪的場面,可是他卻描繪的就像浮現在眼前,一下子就能想到那種場面,寥寥幾筆,卻描繪的恰到好處。比如說描寫那些大場面,戰爭是個非常難描寫的場面,可是他卻描繪出了一個真實的戰場,有比如說大型的宴會、舞會他用簡單的幾句話,簡短又精煉的把每一個人的性格、心理全部都描繪出來了,並且是和盤托出,使人一讀就能感受到那種場面和場面的氣氛,一點都沒有雜亂無章的感覺,我想這一點是相當厲害的了,不是一般的作家就有這跟能力做到這麼到位,這麼恰到好處而無半點累贅,這是其他的作家不能相及的。

  當然我是特別喜歡他在語言方面的描述。說到這一點腦子裡就出現了我記憶很深、觸動很大的句子,在《戰爭也和平》上中有這樣幾句話“這一個***!拿破崙望著博爾孔斯基說,安德烈公爵心裡明白,這是指他說的,他集中全身的力量想動一動,發出一點聲音。他輕輕動一下腳,發出可憐的、微弱的病人的呻吟。“啊,他還活著。”拿破崙說“把這個青年人抬起來送到救護站去”。我自己就很喜歡這一段話,這段話具有鮮明強烈的對比效果,語言不多,但是把他們的心裡都通過語言的形式全部顯現出來,特別是拿破崙,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還有一段話也是我非常喜愛的,在《戰爭與和平》下中有這樣一段語言我還記得:他用手撫摸著她的頭髮,“我整夜都在叫你……”他說。“要是我知道……”她含著淚說。“親愛的……”也許是說:“好孩子,為什麼不進來呢?”“可是我願意,我願意他死”這每一句話的字數都很少,卻僅僅幾個字就都可以代表一大串長的句子,並且很到位,從這也可以看的出語言的一些特色並且有很長很深的意味,感受其中的神奇的表達效果,語言魅力,這本書出現了和很多並都大放異彩。

  那接下來就是這本書其他地方的超人之處和感悟的地方了。就先說說人物方面吧。在這本書中的每一個人物包括那些不太重要的配角,就想小尼拉這類的小人物,就很輕而易舉的展現出來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性格,而且不會太多,不會顯得輕重不分,這一點就很厲害了。接著就是他在描寫許多人的時候都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給我們一種很想要讀下去的感覺,在這個當中給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要屬娜塔莎的變化了,開始是一個很活潑,很快樂,愛唱愛跳的笑姑娘的形象,她的變化可謂是最大最明顯的了,尤其是和皮埃爾結婚後竟然變成了一個不修邊幅、甚至有點吝嗇的母親,所以當傑索夫再次見到她時,竟會大吃一驚,但是,有一點無論娜塔莎怎麼變,她在本性上其實永遠是不變的,根本上性的特點還是沒有改變的,看著卻是那麼順其自然,合情合理,提不出任何異議,我覺得這肯定就是他的高明之處,開始讀的時候覺得全部都是白描的手法,有點缺乏情感,可是仔細讀才發現了這麼多有意義的地方,這就是一個大作家作品給人的感覺,相信下次在讀的時候,又會有許多不同的感受和發現。

  在這本書中有幾段是我讀過來發現又有了新的感覺和理解。首先就是“單單是我知道我自己,要他們生活不是我的生活毫不相干,要我的生活在大家身上反映出來,要他們和我一起生活”這段內容深深打動了我,從此我覺得我的想法和情感與周圍的人有點不同,讓我也能一樣去體會這種深刻的崇高的感情,但是我發現許多人除了訕笑之外,也不會有誰會為這一崇高的感情所打動,他們僅僅頂多會為一般的親情和那些被嚼爛的愛情所感動,或許就僅僅是這樣,更多的是為金錢的鼓動,我覺得說的很好很對,現在我也感覺好多人可能一味的崇拜一些名人一些大人物,但是卻不知那裡所表達的真正崇高的思想,我覺得這就進了一個誤區了,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是真正的思想在照亮這個人,更深刻的去體會和理解思想,這才是最重要的實質的東西。還有一段文字,是《戰爭於和平》下中的,是這樣的:“尼古拉託斯夫並沒有什麼犧牲精神,而是碰巧在服役時間遇到了戰爭,於是就密切地長期地參加了保衛祖國的戰爭,因此他對俄國的情況並沒有悲觀的想法。如過有人問他,他對當前的俄國情勢有什麼看法,他會說,這個問題用不著他考慮,自有庫圖佐夫和其他人考慮,不過他聽說,團隊要補充編制,這場仗大概要打很久,照這樣下去,在有一年他就可以當上團長了。”我句的這段文字很有意思,首先對尼古拉羅斯托夫這個人把他的性格特徵全部顯現在眾人面前,當然也想到他自然後參加到戰爭中去,還有就是他在戰爭來臨之時有這種不失望的想法,換個方面想也是挺積極的。還有在這本書下第十五部中說“那麼,生命的滅亡面前除了恐怖感之外,還會感到五臟六腑的撕裂和精神的創傷,這種精神的創傷猶如身體的創傷,有是致命有時痊癒,但是永遠疼痛,害怕外界刺激性的觸控”。這短話我認為最能表現《戰爭與和平》的本質意思,為俄國尋找到一條道路,追尋和平,戰爭永遠都不會是主題,和平才是共同的願望。

  讀了這一遍之後真的受益頗多,相信以後我還會讀這本書,因為他其中所蘊藏的深刻的思想,我理解的還不夠,我所感悟的就是這樣,不愧是世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