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腎氣不足練養生太極

  腎虛是男人常見問題,特別是40歲以後的男人,經常有腰腿痠軟的現象,首先考慮是腎虛的症狀。男人練太極拳教程可強腰固腎,太極拳養生讓男人更加自信,擁有一個強壯的身體,增進夫妻感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拳養生常識——“腰不好”等於“腎不好”

  男人腎虛不虛,按按腰部便知,男人腎虛的典型症狀就是腰腿痠軟、無力,做起事來總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嚴重影響幸福生活。

  只是中醫的腎是一個比較大的功能群體,包括西醫的內分泌、泌尿、生殖系統,甚至還有一部分血管神經系統功能,因此其生理作用相當廣泛,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中醫講“腎藏精生髓,髓聚而為腦”,所以腎虛可致髓海不足,腦失所養,出現頭暈、耳鳴。腎藏精,腎精化生出腎陰和腎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對五臟六腑起到滋養和溫煦的作用。

  太極拳重視中醫原理,以腰為軸,通過練腰將男人的腰強壯起來,常練太極拳的男人神采飛揚,很多人練完太極拳後,都感覺年輕了好幾歲。

  如果這一平衡遭到破壞或某一方衰退,就會發生病變,男性會出現腎虛問題,嚴重者甚至會影響生育。因此,對男性來說,護腰就是保護男性的根本。

  此外,專家指出,腎臟和骨骼的關係很明顯,很多激素都需要通過腎臟合成。臨床上,就有一些男性因為腰部外傷,而影響腎虛。

  腰部有很多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一旦出現勞損或受傷,疼痛感都可能阻礙男性夫妻生活。

  腎虛的男人總讓女人反感,而腰是男人的根本,男人想要奪得女人的芳心,就要挺直腰桿,練起太極拳,堅持練習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腰椎受傷嚴重,或者是從腰椎前部進行手術,可能會傷害到一些關鍵神經,會導致男性腎虛嚴重。

  一旦發現持續性腰疼;一切使腹壓升高的動作,如咳嗽、噴嚏和排便等,都可能加重腰痛和腿的放射痛;或者活動時疼痛加劇,休息後減輕,都可能提示“腰出了問題”,男性應該加以重視。

  男人練太極拳如何補腎防腎虛

  1、腰胯總的要求是鬆虛靈活,沉降隨意,旋轉如輪。身法要領上可以這樣表述,腰脊貫直命門鼓,尾閭內合要中正,圓襠鬆胯準頭平,會陰吸起懸百會,鬆腹沉氣下湧泉。

  2、放鬆腰胯基本操作方法。

  一是馬步站樁定軸轉腰鬆胯,以平面方式或者螺旋升降方式進行。一般使髖盆轉到肚臍能對準左膝或右膝的內側為宜,而頭宜正,眼神往前方鼻中線遠視。過則易扭腰反而失勢。

  二是弓步站立定軸轉腰鬆胯,一腳在前一腳在後成弓步,轉腰以平面方式或者螺旋升降方式進行。要定住雙膝不動,從向前正向轉髖盆到側身向計90度樣子,意念往肚前中線上合,上體不能成扭狀。

  三是虛實樁定軸轉腰鬆胯,同樣以平面方式或者螺旋升降方式進行。以白鶴亮翅樁為基本練習方法,髖盆的轉幅也達90度樣子,而上體不能成扭狀。

  四是藉助拳架中的海底針、下勢練習腰胯摺疊,用內擺腳、外擺腳幫助鬆胯。反覆多練,注意尾閭無形垂線要指向兩腳根連線,一腳全虛時尾閭無形垂線指向實腳的腳根。

  五是適當向後折腰蕩胯,輔助達到鬆腰活胯目的。但是在盤拳、推手、打手時切記不可向後折腰,不然失勢必敗。

  六是不要強行用物理拉伸的方式鬆腰活胯,而是藉助貫注意念上行玉枕***甚至到百會去***的方法來進行。不然,後果自負。

  七是在練習可以配合雙手運動,但只是為了體會雙手之動由轉腰帶動的圓活之趣。

  八是練習腰間太極球運化中虛提實沉的狀態,配合練習蹲牆功。

  以上練習,不出一週,在推手打手化勁時中自顯其效。然而,若要鬆得透徹,仍需許多時日。

  本人言的腰胯,僅指人體大髖骨及其周邊結構***腰部骨間架,包括兩胯、尾閭、兩大髖骨、命門處腰脊***,腰各處筋腱,神經及其肉組織。

  腰胯要求鬆整合一,系人體協調運動的發動機,是內勁貫通的重要媒介。

  1、尾閭內合而鬆垂,鼓起命門。尾閭不前去也不後拖***相對於兩腳跟連線而言的前與後***,因為前去必致挺胯,後拖必致突臀。尾閭只能合住會陰而鬆垂。

  2、發揮尾閭無形垂線的定軸作用。雙腳平開或前後開立,腰胯及其上身整體以此定軸作協調旋轉,不貪不欠,貪則扭腰,欠則不能最大程度得到旋轉效果。

  3、尾閭無形垂線在兩腳跟連線的滑動。此滑動使腰胯及其上身整體位移,不要轉體。

  4、定住尾閭,沉住腰胯,兩胯要平,鬆腹部而鼓命門,並使上身左右彎轉,前後摺疊,或圓形擺開至極限,可以最大限度地放鬆腰胯各個關節,在一定程度上對練習化勁化掉來勢有些作用。

  當然,這種化勁是沒有中定狀態的化發來得快捷,因此只是一種輔助功夫。

  男人練太極拳養生的動作要領

  第一、虛靈頂勁

  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於頂也。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

  第二、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則氣擁胸際,上重下輕,腳跟易於浮起。拔背者,氣貼於背也,能含胸則自然能拔背,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

  練太極拳貴在堅持,初學太極拳一定要循序漸進學習,在慢練中領會太極拳的精神含義。

  第三、鬆腰

  腰為一身之主宰,能鬆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隙”,有不得力必於腰腿求之也。

  第四、分虛實

  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皆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

  第五、沉肩墜肘

  沉肩者,肩鬆開下垂也。若不能鬆垂,兩肩端起,則氣亦隨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墜肘者,肘往下鬆墜之意,肘若懸起,則肩不能沉,放人不遠,近於外家之斷勁也。

  提起太極拳很多人會認為太極拳是老年人的運動,其實不然,年輕人練太極拳能緩解精神壓力,具有美容養顏的作用。

  第六、用意不用力

  太極拳論雲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練太極拳全身鬆開,不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後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

  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之有經絡,如地之有溝洫,溝洫不塞而水行,經絡不閉而氣通。如渾身僵勁,充滿經絡,氣血停滯,轉動不靈,牽一髮而全身動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至焉。

  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勁,即太極論中所云,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也。

  太極功夫純熟之人,臂膊如綿裹鐵,分量極沉。練外家拳者,用力則顯有力,不用力時,則甚輕浮,可見其力,乃外勁浮面之勁也。外家之力,最易引動,故不尚也。

  第七、上下相隨

  上下相隨者,即太極論中所云:“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由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手動腰動足動,眼神亦隨之動,如是方可謂上下相隨。有一不動,即散亂矣。

  第八、內外相合

  太極所練在神,故云神為主帥,身為驅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舉動輕靈。架子不外虛實開合,所謂開者,不但手足開,心意亦與之俱開。所謂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與之俱合。能內外合為一氣,則渾然無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