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中國有句古話叫“棍棒底下出孝子”關於教育方法,每個國家的都不同,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美國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歡迎閱讀。

  美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

  ●孩子跌一跤,讓他自己爬起來,讓他覺得成長道路不會一帆風順。

  ●讓孩子在看到自己國家的國旗時,注目兩分鐘。

  ●帶孩子去動物園,主要是為了獲得知識。

  ●帶孩子到公園、森林去,讓他們喜歡綠色,讓他們熱愛生命。

  ●讓孩子懂得,認真為人做事,要成為每一個人生活中的好習慣。

  ●使孩子成為一個最熱情、具有積極向上精神的人。

  ●即使你的經濟狀況很好,也要鼓勵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去勞動掙錢,讓孩子自己支付部分學習費用,或支付保險費用。

  ●鼓勵孩子在16歲以後,在放假期間,找一個鐘點工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軍人、警察、消防員、環衛工人、教師和醫生。

  ●讓孩子學習音樂,學會聽懂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一切可以引以自豪的好作品。

  ●鼓勵孩子上臺演說、演唱、跳舞、朗誦。

  美國教育孩子法則:歸屬法則

  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這條看起來是不言而喻的,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造健康環境?但實際上也不盡然,有些家長有此心卻不懂如何做。比如說,過分溺愛嬌慣順從孩子,由著孩子瞎吃瞎玩,不鍛鍊不勞動,養成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孩子變得好逸惡勞或者過分沉湎於某些嗜好***如電子遊戲***,罪魁禍首也多半是家長的慫恿。

  家長之間有矛盾經常爭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環境。如果家長打罵孩子,更屬於虐待,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破碎家庭、長期分離的家庭更讓孩子缺少歸屬感。如果家庭變化不可避免,家長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來安慰疏導孩子,而不可採取疏於管教或溺愛或過分嚴厲等極端措施,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遷怒於子女。

  美國教育孩子法則:希望法則

  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家長們都是對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遠用正面鼓勵的話語讓孩子們看到希望,認為自己確實有希望呢?如果你是一位家長,愛對孩子喊:“你怎麼這麼笨”,“這麼沒出息”,“你算是沒指望了”之類的話語,站到孩子的立場想一想,自己會看到希望嗎?大家都知道美國人善於說好聽的話,尤其對孩子,無論他們做的如何,都常誇獎說:“乾的好***Good Job***”,“太棒了***Great***”,“你真是天才”之類。這就是採用希望法則來正面激勵孩子。華人家長則對孩子期待值頗高,卻不善於用希望法則,而愛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還非要追究為什麼丟了5分。這種高標準嚴要求興許適得其反,會扼殺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灰心喪氣。

  美國教育孩子法則:力量法則

  永遠不要與孩子鬥強;成人總是比孩子有力量,無論是拼體力還是鬥智能和經驗,不然多吃那麼些年的乾糧不是白吃了?因此大人與孩子較勁鬥強本來就不平等,勝利了也不光彩。當然,大人可以和孩子比賽一些他們擅長的具體專案,比如下棋等,但不要完全以輸贏為目的。家長、老師以及與孩子關係密切的成年人,不可採用與孩子賭氣、硬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對心理感情處於不成熟階段的少兒來說,“激將法”是不合適的。如果孩子與大人吵架賭氣,無論誰有理,大人都要主動與他們和解。成年人還要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尤其對孩子,該道歉該認錯要及時進行。如果家長知錯不改或不認,覺得在孩子面前認錯是丟臉,也會讓孩子學得固執己見。

  美國教育孩子法則:管理法則

  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責任;“子不教,父之過”在哪裡都通行。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剋制能力尚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須負起責任來管束。但這種管束應該是充滿親情、人性化、科學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為私有財產來任意修理擺佈。也不可採用簡單粗暴的命令式,毫不顧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另一方面,未成年孩子把家長視為靠山,合理的管教關懷,會讓孩子們有安全感和被支援感,遇到問題危難會求助於家長。如果家長平時對孩子的一切***學業、表現、愛好等***太聽之任之,好像是給孩子更多自由,但孩子卻會感覺家長對自己“不在乎”而產生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