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苓的作用與功效

  黃芩,以根入藥,併入選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材物種名錄。黃芩有清熱燥溼,涼血安胎,解毒功效。黃芩的臨床應用抗菌比黃連還好,而且不產生抗藥性。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黃苓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黃苓的功效和作用

  《藥對》:黃芩,得厚朴、黃連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蠣令人有子;得黃芪、白蘞、赤小豆療鼠瘻。

  《本草圖經》:張仲景治傷寒心下痞滿,瀉心湯四方皆用黃芩,以其主諸熱,利小腸故也。又太陽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黃芩黃連湯;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黃芩。

  《醫學啟源》:黃芩,治肺中溼熱,療上熱目中腫赤,瘀血壟盛,必用之藥。洩肺中火邪上逆於隔上,補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

  《本經》:主諸熱黃疸,腸僻,洩利,逐水,下血閉,***治***惡瘡,疽蝕,火瘍。

  《別錄》:療痰熱,胃中熱,小腹絞痛,消谷,利小腸,女子血閉,淋露下血,小兒腹痛。

  《滇南本草》:上行瀉肺火,下行瀉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調經清熱,胎有火熱不安,清胎熱,除六經實火實熱。

  《綱目》:治風熱溼熱頭疼,奔豚熱痛,火咳,肺痿喉,諸失血。

  《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氣,定喘嗽,止失血,退往來寒熱,風熱溼熱,頭痛,解瘟疫,清咽,療肺痿肺癰,乳癰發背,尤法肌表之熱,故治斑疹、鼠瘻,瘡瘍、赤眼;實者涼下焦之熱,能除赤痢,熱蓄膀胱,五淋澀痛,大腸閉結,便血、漏血。

  《 科學的民間藥草》:外洗創口,有防腐作用。

  黃芩的禁忌

  《本草經疏》:脾肺虛熱者忌之。凡中寒作洩,中寒腹痛,肝腎虛而少腹痛,血虛腹痛,脾虛洩瀉,腎虛溏瀉,脾虛水腫,血枯經閉,氣虛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虛胎不安,陰虛淋露,法並禁用。

  黃芩的藥理作用

  1.抗菌

  黃芩對多種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致病性面板真菌有抑制作用。

  2.抗病毒

  黃芩能夠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3.抗炎

  黃芩素、黃芩苷能夠抑制急性炎症反應。抑制炎症模型滲出腫脹、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大鼠佐劑性關節炎。

  ***1***機制:抑制炎性介質產生、釋放。

  ***2***抑制組胺釋放

  ***3***抗花生四烯酸代謝,抑制前列腺素E***PGE***、白細胞三烯***LT***的生成,減輕炎性介質擴張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白細胞的趨化作用。

  4.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黃芩能夠抑制免疫反應:尤其對I型變態反應***過敏反應***作用顯著。黃芩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因為黃芩苷,提高巨噬細胞、NK細胞功能。

  5.清熱解毒

  研究表明,黃芩有解熱的性質。黃芩有解毒作用,與所含的葡萄糖醛酸有關。

  6.保肝、利膽

  中醫認為,黃芩清肝膽,保肝,與抗氧自由基損傷有關。

  7.鎮靜

  黃芩對中樞抑制,能夠起到鎮靜的作用。

  8.對血液系統影響

  黃芩對血液系統作用複雜,黃芩素等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抗凝血,能抑制凝血酶誘導的纖維蛋白產生。

  黃芩的民間傳說

  李時珍生於明朝嘉靖年間,自幼聰明伶俐,好學上進,小小年紀就立志考取功名。光耀門庭。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在李時珍十、六歲時,他突患急病,咳嗽不止,並且久冶不愈。隨著病情加劇,他每日吐痰碗餘,煩、渴引飲,骨蒸勞熱,六脈浮洪,雖服用柴胡、麥冬、荊芥、竹瀝等解表退熱、潤肺清心、清熱化痰之劑卻並無效果。方圓百里的名醫都束手無策,認為其已無藥可救。眼看小時珍生命危在旦夕。

  正在李時珍的父母悲傷絕望之際,村子裡來了一位從遠方雲遊到此的道士,這位道人白髮長髯,頗有一種仙風道骨的味道。聞言道人專治疑難雜症,小時珍的父母急忙把道人請到家中給他看病。道士給小時珍號了脈象後,捋捋長髯說: “不妨,不妨,此病只需服用黃芩30克,加水兩盅,煎至一盅,服用半月即可痊癒。“時珍的父母半信半疑地按方煎藥。奇蹟出現了。半月之後,小時珍身熱全退,痰多咳嗽的症狀也消失了,身體逐漸恢復健康。一味黃芩居然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

  李時珍深感中國醫學的神奇,更對這位身懷絕技的道士欽佩不已,從此,便跟隨道人刻苦鑽研醫學,讀遍歷代醫書,踏遍高山大川。功夫不負有心人,李時珍終於在醫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醫林一代宗師。在他編著的《本草綱目》中,李時珍對救了他性命的黃芩這味中藥推崇備加,稱之為“藥中肯綮,如鼓應桴,醫中之妙,有如此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