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魚要怎麼養

  娃娃魚的背部色彩斑斕,前肢四指似人手,後肢五趾如人足,嘴邊特大叫聲洪亮,酷似嬰兒,故名娃娃魚,不過娃娃魚怎麼養呢?接下來小編帶你去了解一下它們的奇妙世界吧。

  娃娃魚的生活習性:

  娃娃魚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蟲、魚、蟹、 蝦、 蛙、蛇、 鱉、鼠、鳥等為食。捕食方式為“ 守株待兔”。它的牙齒不能咀嚼,只是張口將食物囫圇吞下,然後在胃中慢慢消化。

  娃娃魚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間, 洞穴位於水面以下。夜間靜守在灘口石堆中,一旦發現獵物經過時,便進行突然襲擊,因它口中的牙齒又尖又密,獵物進***內後很難逃掉。娃娃魚有很強的耐飢本領,飼養在清涼的水中二、三年不進食也不會餓死。它同時也能暴食,飽餐一頓可增加體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時,還會出現同類相殘的現象,甚至以卵充飢。平時躲躲藏藏,喜歡把身體的顏色和周圍的石子一樣,免得天敵發現它。娃娃魚小時候用的是 鰓呼吸,長大後用肺呼吸。娃娃魚棲息于山區的溪流之中,在水質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並且要有迴流水的洞穴中生活。

  娃娃魚怎麼養:

  1、養殖場環境要求:

  環境幽靜,水源豐富,水質清潔、優良、無汙染,遠離工礦企業,交通、電源便利。

  2、養殖池的修建:

  養殖池可建成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幼鯢池面積1-10m2,成鯢池面積10m2-40m2或40m2-100m2;池壁高1米,池壁用磚砌成,水泥抹面,保持池面光滑,防止搓傷面板。池底用水泥抹面,敷設沙礫,安裝進排水管,池中可設高出水面的棲息地,供大鯢在其上活動。新修的水泥池須用清水侵施2周以後,舊池必須用生石灰水或漂白粉消毒1周後,方可放養大鯢。

  3、幼鯢飼養:

  出膜後的大鯢體長約3釐米,重0.3克左右,30天內不攝食,主要依靠卵黃囊供應營養。出膜30天后,體長達到4.5釐米,重0.5-0.8克,開始攝食。每平方米放幼鯢100-200尾,開食初期,主要投喂搖蚊幼蟲、水蚯蚓等活餌料,每天換水1次。飼養2周以後,可適當投喂一些小蝦、蚯蚓,每3-4天換水1次。飼養8個月以後,轉入3-10m2的大池飼養,投喂小魚、蝦、泥鰍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飼料。

  4、成鯢飼養:

  ①大鯢的苗種鑑別。大鯢與蠑螈體形極為相似,近年來,因受大鯢苗種高額利潤的刺激,有些苗種供應商魚目混珠,將蠑螈充當大鯢幼苗出售,給養殖戶造成經濟損失。主要區別:大鯢的頭部是扁的,尾長是身長的1/3,沒有眼瞼;蠑螈有眼瞼,肚皮是紅色的,全長120~200 mm,頭寬大於頭長,尾長約為頭體長的85%***雌***~88%***雄***。

  ②大鯢的苗幼投放:經飼養1週年的幼體,規格達到100-150克時,即進入成鯢養殖階段。要求苗種體質健壯,體表無傷,四肢健全,無畸形。每平方米投放10-20尾。同一池的苗種要規格整齊,避免相互殘食。

  ③投喂:飼養成鯢可用鮮活餌料或人工配合餌料,鮮活餌料包括鯽魚、泥鰍、小鯉魚、蝦、蟹等,也可投餵動物內臟,魚塊等,人工配合餌料目前還在研究開發之中。將鮮活餌料按大鯢總體重的10—15%直接投在池水中,讓大鯢攝取,每天檢查一次攝食情況,及時增減投喂量。

  ④管理:大鯢對水質要求極為嚴格,要做好水質管理工作,特別要保持水質清新、無汙染,要及時清除池中汙物,並保持池水一定流量。把池水ph值控制在7.0-7.5之間。高溫季節和嚴冬季節要做好防暑降溫和禦寒工作,使池水常年保持在18℃-24℃之間,同時做好防逃、防盜工作。

  5、病害防治:

  池水被利用之後,有機質、懸浮物質及病原體也逐漸增加,用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消毒劑對水體消毒。

  鯢體消毒:鯢種投放時,用硫酸銅、漂白粉等對鯢體藥浴消毒。

  食物、食場消毒:定期對食場消毒,每次投餵食物時必須消毒。

  定期將大蒜素、五倍子、大黃粉等中藥拌入餌料中投喂,每隔半月一次。

  對生病大鯢,立即隔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