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如何有效治療黃褐斑的

  黃褐斑是一種常見的面板病,中醫稱之為“黧黑斑”。黃褐斑是一種面部面板出現侷限性淡褐色或褐色色素沉著的面板病。以皮損對稱分佈、形狀大小不定、無自覺症狀為臨床主要特徵。那中醫如何治療黃褐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關於中醫治療黃褐斑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處!

  黃褐斑的治療

  黃褐斑的治療,主要是圍繞一個“肝血”,一個“肝火”,大家常聽說的“舒肝顆粒”這個中成藥,就是中藥名方——逍遙散,由此演化而來。如果是肝火的,還要用丹梔逍遙散,清肝化火,滋養肝血。肝血充足,則斑可消。有些黃褐斑女性,伴隨有婦科問題,比如附件炎,子宮肌瘤,等等。這個時候還要治療婦科疾病,實際上本質也是要調月經。這是女性的生理特性所決定的。還有些女性,是有腎虛症狀的,經常熬夜加班,腰痠,耳鳴,月經量少,伴有頭痛,眩暈,等等。中醫裡面,腎屬水,肝屬木,水生木,木不好,水不能滋養木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所以,有時候還需要滋補腎精。我們常說,精氣神好,面部氣色就好。這個精就是來源於腎,靠脾滋養。關於中醫治療,交給中醫大夫。

  黃褐斑的病因

  臉上有黃褐斑,多由於情志失調,比如肝氣鬱結,暴怒傷肝,腎精虧虛,這些都會引起黃褐斑的發生。但總的病因,是肝和月經出了問題。肝和黃褐斑的關係最為密切。中醫裡的肝,有點類似於西醫說的“內分泌系統”,肝和月經又關係密切。一般來說,黃褐斑出現,月經往往都有問題。所以,中醫治療黃褐斑,其實就是要治肝,調月經。

  黃褐斑的調護

  1.由內入手,辨證用藥

  黃褐斑作為常見的色素代謝異常而沉著性面板病。中醫認為,它的發生與肝、脾、腎功能失調有關。

  導致內分泌失調的原因有很多種,如情緒不暢,肝氣不疏,氣滯血瘀、失眠勞累等。臨床上,較常見的黃褐斑可分為以下四型:

  肝鬱內熱型

  患者時常伴有煩躁不安、胸悶不舒、面部發熱、口乾、舌紅苔薄、脈象弦細等症狀。治療應以舒肝清熱為要,可選“丹梔逍遙散”加減清熱瀉火之藥物。

  肝腎不足型

  肌膚易枯燥不潤澤,並經常有頭昏耳鳴、腰膝痠軟、舌淡苔薄、脈象弦細等症狀。治療時以補益肝腎為要,可用“六味地黃丸”加減養肝補腎之藥物。

  氣滯血瘀型

  此類患者多伴有其它慢性疾病,胸悶脅痛、舌有瘀斑、舌淡苔薄、脈象弦細等症狀。治療思路以理氣活血化瘀為要,參考方劑 “桃紅四物湯”。

  脾虛溼熱型

  患者的面板除有黃褐斑之外,並常見胃口差、消化不良、便祕、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治療宜以健脾利溼清熱為要,其可用“參苓白朮散”加減方治之。

  除用中藥內服進行治療,中醫也主張“外治”。即採取鍼灸、刮痧、食療、外敷等方法,輔助治療效果,從而達到淡斑、祛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