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勵志的哲理性句子

  微信是我們抒發心情的地方,你是否經常發一些有哲理的勵志句子呢?以下是網小編收集的內容,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微信勵志的哲理說說

  1 患難使人聰明,但不能致富。

  2 僅有一股衝刺的猛勁,是跑不完萬米遠端的;等待收穫的人,只能得到凋零的枯枝敗葉。

  3 傑出人物之所以傑出,並非因為他不曾遭過挫折,而是因他能從挫折中站立起來。

  4 友誼就像陶器,破了可以修補;愛情好比鏡子,一旦打破就難重圓。

  5 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教你掙得麵包,而是使每一口麵包都香甜。

  6 成功是需要耐的住寂寞的!

  7 如果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紅燈”而不得不停止前時時候,你要堅信——紅久必綠。

  8 人的一生中,我們最難於做到的是簡單,但是我們最需要的也是簡單。

  9 實現明天理想的唯一障礙是今天的疑慮。

  10 昨天,是張作廢的支票;明天是尚未兌現的期票;只有今天,才是現金,才能隨時兌現一切。

  11 難得糊塗,由聰明人糊塗更難。水太清了連魚都無法生存,人太精明瞭會沒有願與你共事的人。

  12 信心+決心+耐心!

  13 不要害怕做錯什麼,即使錯了,也不必懊惱,人生就是對對錯錯,何況有許多事,回頭看來,對錯已經無所謂了。

  14 窮人由於缺乏教育,使得人窮的同時,不僅志窮還有著更多的智窮。

  15 機會總在懷疑猶豫中產生 在叫好後悔中結束

  朋友圈哲理勵志句子

  1 窮人缺的是錢而不是時間,富人缺的是時間而不是錢。

  2 一個人可能在別人眼裡顯得過於自負,但是在他自己眼裡,無論多麼自負也不為過。

  3 有四種好習慣——守時、守信、堅定和迅捷——對於造就完美人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4 離開了以後我才明白,人真正需要的東西其實可以很少,如果那包行李可以讓你撐上一星期,就可以撐上一年。不管我們面前還有多少東西必須學習,原來最重要的,是給自己一段獨處和消化的時間。

  5 只要你肯相信,那麼就沒有失敗,只是暫時停止成功。

  6 眼睛是心的視窗,而眼淚就是破碎的心。

  7 坦白麵對自己的感受,不是一件丟臉的事。

  8 遇到可以愛的人,也真正愛過了,那就叫幸福!

  9 當黑暗來臨的時候,就連天使也會墜落。

  10 就算再不開心,也不要皺著眉頭,天知道誰一不小心就會愛上了她的笑容!

  11 愛情是個陷阱,就像結上了不該結的蜘蛛網,從此讓分離有了牽絆。

  12 我的前世是一隻魚 只棲息在你掌心的海

  13 海還沒有枯你卻走了於是我哭了

  14 風很好陽光很好我很好沒有你很好

  15 我說一二三我們一起推開彼此然後老死不相往來好嗎

  16 你會看到我的全心全意

  17 閉上眼睛世界一切都很美

  18 你好我的青春我的少年我的夢

  19 直到愛消失你才懂得珍惜去珍惜身邊每個美好風景

  20 檸檬與少年亦如清新的夏天

  微信勵志的哲理名言

  1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2 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使人精確。——培根

  3 讀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是創造。——吳晗

  4 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羅曼羅蘭

  5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6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7 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省世格言》

  8 我寧願靠自己的力量開啟我的前途,而不求權勢者垂青。——雨果

  9 從不充分的前提中推斷出充分的結論,這種藝術就是人生。——巴特勒

  10 生命,如果跟時代的崇高的責任聯絡在一起,你就會感到它永垂不朽。——車爾尼雪夫斯基

  11 人生最重要的,不在乎增高地位,乃在乎善用自己的才能,用到最高的限度。——佚名

  12 你若要喜愛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歌德

  13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馮夢龍

  14 當你還不能對自己說今天學到了什麼東西時,你就不要去睡覺。——利希頓堡

  15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16 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誌就是善於提問。——普列漢諾夫

  17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18 不經三思不求教不動筆墨不讀書。

  19 登高山務攻絕頂賞大雪莫畏嚴寒。

  20 站在新起點,迎接新挑戰,創造新成績。

  21 努力造就實力,態度決定高度。

  22 機遇永遠是準備好的人得到的。

  23 執著追求和不斷的分析,這是走向成功的雙翼。不執著,便容易半途而廢;不分析,便容易一條道走到天黑。

  24 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陰影構成的。——托爾斯泰

  25 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史典》
 

  的人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