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小學階段是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都是孩子,生活在一個物慾橫流的年代,身心發展需要教師去呵護和引導。很多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導致他們的心理不夠健康。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如何進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教育是一門學問,孩子成才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作為教師應端正教育理念,多溝通、充分了解和尊重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找到合理並適合於學生的教育方法,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關鍵詞: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行為習慣;營造環境

  小學階段是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都是孩子,生活在一個物慾橫流的年代,身心發展需要教師去呵護和引導。很多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導致他們的心理不夠健康,下面我簡要談談如何進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體會。

  一、教師的個人行為是小學生心理教育的基礎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兩個老師的責任,而是所有老師都應當做的,老師是學生的楷模,教師的舉止言談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心理髮展。教師要懂得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做到言而有信,如果教師自己言而無信,許多學生就會覺得既然老師都這樣,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呢。

  過去網上流傳出很多關於教師打學生的報道,小學生時期孩子處於比較敏感的狀態,教師對孩子的體罰不僅傷害了學生的身體,同樣也對孩子的心理產生重大的影響。教師對孩子的體罰會讓學生失去對周圍人的信任和安全感。家長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教師,孩子與教師有依附關係,他們會認為身邊的老師最值得信任,如果最信任的人還以暴力對待自己,孩子就會失去對他們的信任。

  二、創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

  學校校風、班風、學風、教風都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一流的教育應當有一流的環境,要注重校園文化風氣的建設,可以開展各種文化、體育、藝術方面的比賽。提高學生的活躍性,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以陶冶情操,改善師生關係為目的,讓學生在一種輕鬆、愉悅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班級是具有較強特殊性的學校團體。班級氣氛如何決定著學生對班集體是否有認同感、榮譽感、歸屬感和是否具有集體主義精神。教師作為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揮者,應當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培養健康的團體心理。心理學家研究指出:獨立、理性的人格心理是在一系列的目標要求和實現過程中形成的,教師應當給學生規定嚴格的時期目標,實現目標的過程,就是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磨鍊意志的過程。

  優秀的心理品質是學生未來走向社會,獨當一面處理各種問題的重要心理素質,是成功教育的基本目標。總之,心理健康對成功教育的作用是客觀存在的。為了培養人才,每個教師都應該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促進成功教育,促進教育成功。

  參考文獻:

  鄭豔梅.孩子的心靈需要鼓勵和讚美.新課程:小學,2013***10***.

  ***作者單位 吉林省磐石市黑石鎮中心小學***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