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後腹瀉的護理

  對於爸爸媽媽來說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寶寶生病,但是就算再擔憂寶寶也會可能因為照顧不當而發燒,並且發燒後腹瀉,那麼寶寶發燒後腹瀉怎麼辦?下面小編帶你一一瞭解!

  

  1、溫水擦拭或溫水浴:用溫溼毛巾擦拭孩子的頭、腋下、四肢或洗個溫水澡,多擦洗面板,促進散熱。

  2、泡腳可以促進血液迴圈,緩解不適,同時能夠給寶寶降體溫。泡腳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溫要略高於平時,以寶寶能適應為標準。泡腳時媽媽撫搓寶寶的兩小腳丫,既使血管擴張,又能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

  3、冰敷:可以少量適當使用冰敷,在寶寶頭部或者大血管位置冰敷或者冷敷。但一定要注意在冰袋外需裹一層布,以防區域性凍傷寶寶的面板。

  4、毛巾溼敷,用溫毛巾擦寶寶四肢,或用溼毛巾敷額部,幫助退熱。

  5、藥物退燒一般選擇退熱貼、退熱栓劑,也可以選用口服溶液劑型或者顆粒劑型,1歲之前的嬰兒,最好用滴劑。

  6、反覆多次給寶寶喂水,儘量讓寶寶臥床休息。對發熱的孩子採取上述退熱措施的同時,應密切觀察寶寶的其它情況,如有沒有咳嗽、精神狀況好不好等等,溫度過高則要去醫院就診。

  發燒的發生機制

  1、外源性致熱源:外源性致熱源的種類甚多,包括:①各種微生物病原體及其產物,如細菌、病毒、真菌及支原體等;②炎性滲出物及無菌性壞死組織;③抗原抗體複合物;④某些類固醇物質,特別是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代謝產物原膽烷醇酮;⑤多糖體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細胞啟用因子等。外源性致熱源多為大分子物質,特別是細菌內毒素分子量非常大,不能通過血腦屏障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而是通過啟用血液中的中性粒細胞。

  2、內源性致熱源:又稱白細胞致熱源,如白介素***IL一1***、腫瘤壞死因子***TNF***和干擾素等。

  寶寶發燒的原因

  1、感冒:不論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寶寶最常見的疾病。細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症狀不一,發燒、食慾下降、腸胃不適、拉肚子、耳鼻喉等問題都有。。

  2、耳鼻喉發炎:耳鼻喉的問題通常會有發炎現象,所以會有紅腫的產生,是一種病毒感染。症狀多變,常見的有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紅腫***寶寶通常不願意進食***等。

  3、打預防針:因施打疫苗而有輕微發燒的寶寶很多,但會引起較明顯發燒的通常是在注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的疫苗後。若有身體不適或感冒則不適合帶寶寶去打疫苗,以免症狀混淆。72小時內是注射預防針發燒的觀察期,超過就不是因為疫苗而引起的發燒了,家長要另外做判斷。

  4、玫瑰疹因玫瑰疹病毒感染而得名。1歲前後的寶寶最容易得。典型的症狀就是會莫名高燒***39℃以上***,大約持續3~4天,然後起紅疹***此時燒會退去***,紅疹通常會慢慢消失,不會留下任何疤痕,也沒有其他併發症,家長不必擔心。

  寶寶腹瀉的原因

  1、胃腸炎。在大人小孩中都很常見,是胃和腸道出現的一種炎症,容易導致拉肚子。引發胃腸炎的致病原多為病毒,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好發於秋末冬初,因腹瀉住院的寶寶中有一半是感染了這種病毒,如果寶寶拉肚子,並伴有胃痙攣、嘔吐、低燒,那很可能是胃腸炎造成的。

  2、細菌感染。如果寶寶拉肚子嚴重***有時伴有嘔吐***,同時,還出現腹痛、膿血便、發燒等現象,那往往是細菌***比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引起的。這種感染有些是可以自愈的,但有些也可能會非常嚴重***比如由半生不熟的肉類裡含有的大腸桿菌引發的感染***。因此,如果寶寶有上述症狀,要馬上帶他去看醫生。

  3、寄生蟲感染。寄生蟲感染也可能引起寶寶拉肚子。比如賈第蟲病***也叫“梨形鞭毛蟲病”***就是由一種寄生在腸道內的、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寄生蟲引起的。所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更換尿布後勤洗手,是終止寄生蟲感染傳播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