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光棍節的日記範文3篇

  光棍節產生於校園,並通過網路等媒介傳播,逐漸形成了一種光棍節的文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有關光棍節的日記,歡迎參閱!

  光棍節的日記範文***一***

  光棍節是一種流傳於年輕人的娛樂性節日,以慶祝自己仍是單身一族為驕傲。11月11日,光棍節,源於這一天日期裡有四個阿拉伯數字1形似四根光滑的棍子,而光棍在中文有單身的意思,所以光棍節是單身一族的一個另類節日,這個日子便被定為光棍節。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在光棍節結婚,於此同時,也是各大商家以脫光為由打折促銷的時期。

  光棍節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廣為認可的一種是說它起源於90年代南京高校的校園趣味文化。當年在南京大學的學生可能怎麼也沒想到,一句玩笑話“11月11日就叫光棍節吧!”,竟然在今天如此火爆。從最初的玩笑、到校園內細細碎碎的自嘲活動、再到孤獨的上班族藉口小聚,最後成為商家眼中的新銳節日,經歷一步步的推波助瀾,光棍節脫穎而出,竟與聖誕節、情人節並肩。

  在這一天選擇結婚、告別單身生活,是一項格外有創意的舉動。認為從此後生活有了180度大轉彎,同是四個1卻取其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含義,意義非比尋常。人生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為說走就走的旅行。微博上也進行了不少晒照片尋找末日愛情的活動,所有單身男女都可以上傳自己的照片,尋找有緣人。

  據說,《單身情歌》將成為這天的熱門歌曲,在“光棍節”,借這首歌唱出“找一個最愛的深愛的想愛的親愛的人來告別單身”,這唱詞,其實也是年輕人的愛情宣言。“光棍節”的熱鬧聚會是都市年輕人渴望愛情的一種熾烈表達。此外,還有劉若英的《一輩子的孤單》;陳昇的《把悲傷留給自己》;迪克牛仔的《我這個你不愛的人》;張楚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梁靜茹的《分手快樂》。

  光棍節產生之初,多少帶有些調侃的意味,而那時候光棍也只是指單身男性。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光棍的隊伍逐漸壯大。年輕人忙於工作,讓他們無暇交友,但以前的朋友陸續結婚生子,突然的離群感讓他們急於尋求群體的歸屬感,於是單身聚會成了新的社交圈子,在同類人群中,他們的情感得以抒發。這個人群收入水平高、消費力強,對生活品質有要求。光棍群體的擴大必定吸引了商家的注意力。於是,在商家的助推之下,單身經濟就驟然興起,光棍節的各種促銷活動、廣告宣傳也將這個小眾活動,形成了社會化的節日。

  如今光棍節已經成為都市年輕人一個特別的日子。在這天,幾個單身朋友在一起或喝酒談心,或K歌泡吧,或瘋狂購物,盡情狂歡,體會“只羨光棍不羨仙”的感覺。光棍節的熱鬧聚會,是年輕人渴望愛情的一種熱烈表達。據悉,社會上也有年輕人特意將婚禮定在這一天,就是為了趕上4個1的吉利,希望這“一心一意的愛,一生一世的情”能帶給他們幸福。
 

  光棍節的日記範文***二***

  作為80後,這個時候還在過“光棍節”著實有點兒尷尬。這無疑是向周圍的人表白著:看,我還沒有完成人生的大事呢!而那些已然成雙成對的朋友們,也都很識趣地對此表示沉默,連多問一句“怎麼過節”都像是在高調炫耀自己的幸福。這是個只能自嘲而不能被嘲笑的節日,這是個只能主動慶祝而不能“被”慶祝的節日,這是一個人的孤單匯聚成的眾人的狂歡。

  其實這並不是一個悽慘的和恥辱的節日,只是年年歲歲節相似,歲歲年年心不同罷了。在學校的時候“光棍節”是一個藉口,可以呼朋引伴地去聚餐去唱歌,去慶祝自己的自由和未來的無限種可能,那時的80後是以一種等待的姿態在光棍節裡期待愛情在下一年到來;剛工作的時候“光棍節”是一個機會,把年輕人聚攏在一起,談些工作之外的事情,發發牢騷講點八卦,大聲地宣讀自己人生的規劃,那時的80後是以一種輕鬆的姿態在光棍節裡享受著友情的溫暖和這友情背後可能蘊藏的甜蜜曖昧;等時光飛逝三十將至,“光棍節”竟慢慢地變得像一種紀念,紀念80後們逝去的青春,紀念身邊那些淹沒在瑣碎生活和疲憊婚姻中難得見到一面的朋友,紀念彼此意氣風發無所畏懼的日子。

  過節的形式沒有什麼改變:單身的人還是會相約著一起度過這一天,只不過談的話題越來越少涉及感情;沒伴的人也還是會自嘲地高調地約人過節,再把“明年一定‘脫光’”的豪言壯語重申一遍。還是會有飯局、K歌,還是會有“狐朋狗友”,但是恐怕沒有多少人真的會僅僅為了不過下一個“光棍節”而去尋覓另一半。年齡增大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沉穩地面對人生中貌似不如意的事情,不介意早一步晚一步,只是安享當下的過程。比如說,在時光流逝中耐心地等待和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到這個份上,“光棍節”只是一個邀請,邀請身邊那些和自己一樣的朋友們聚到一起來,在繁忙的工作之餘熱烈地擁抱一下平時無暇顧及的友情。

  當然偶爾也會有傷感的人,酒足飯飽之後會看著周圍的“光棍”們,觸景傷情地想:明年的今天,我會和誰在一起,或者,誰會和我過下一個光棍節呢?而這麼文藝這麼哲學的問題,顯然不適合在“光棍節”之外的工作日裡思考。也只有這個“節日”,讓我們可以大大方方地嘲弄一下自己的寂寞和無奈,或者瀟瀟灑灑地標榜一下自己的堅持和豁達,無需理解,只求宣洩。

  80後的“光棍節”,為什麼不過呢?這個節日過得是自己這麼多年來的心情,是自己在將近而立之年站在人生岔道口上的期待與忐忑;它是年輪上掛著的小鏡子,一直照著我們向人生的深處滑去,直到成為沉鬱穩重的中年人。
 

  光棍節的日記範文***三***

  不知不覺又迎來了一個光棍節,一個人過的日子終究沒有出頭,雖然是一個節日,也只能一個人在宿舍裡發呆,感覺很不好。

  這一年來其實也接觸過兩個異性,可都是不聚而散,第一個是大學同學介紹的,他比我大七歲,比較成熟穩重,工作情況也都算還好,只是有點自以為是,個性比較古板,也是急於結婚的那種,根本就不會去考慮別人的感受,最後我沒有說過什麼,還在考慮當中,反而是他突然就這樣不跟我聯絡了,我也想過原因:也許是真的不喜歡我這種型別的,或者是又有新的目標了.........

  就這樣一直都沒再聯絡;另一個是九月二號我過生日那天,通過現在公司同事的介紹,我和他成了朋友,他主動跟我聯絡,為我過生日,那天還是比較感動的,自那以後,我們每個週末都一起吃飯、散步,聊一些瑣碎的事情,可從來都沒有談過兩個人的感情問題,也許他就這樣把我當成了女朋友吧,國慶七天,我去找以前的同事和同學玩了,去了一趟珠海,沒和他在一起,他上網聊天說我不顧及他的感受,我也沒怎麼在意,從珠海回來的那天他還來車站接了我,我以為事情就這麼過去了。

  可以後的日子裡,他不怎麼主動約我了,我倒感覺有點不自在,總覺得是自己的錯,那幾天心情都不是很好,也不知道他心裡在想些什麼,也許我們之間真的是缺乏溝通吧。在網上,他照樣向我問好,我每次也照樣回覆他,或者聊上幾句,接著就沒話說了,也許我們兩個都不善言談吧。周圍知道的同事有時問我們發展得怎樣,我只能回答說沒發展,可能就這樣了。剛開始在一起的那段時間我還考慮他上進心不夠之類的,看來現在不用擔心這些了,根本走不到一起了。

  不知是緣分未到還是自己的個人因素,自己還從來沒有對哪個異性有過特殊的感覺,真的很期盼,但心裡也很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