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瘋魔不哲學的讀後感

  哲學黨性理論的形成,在歷史上是一個逐步明晰的過程。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哲不解,以輕鬆詼諧而又不失思想內涵的哲學貼系列風靡人人網和豆瓣。這位清華大學哲學女博士本是無心插柳,沒想到一夜躥紅。她以清新健雅的筆法寫了歷史上最著名的二十餘位哲學家的生平傳記和代表哲學思想,把一個個遙遠生疏的面孔拉到讀者面前,鮮活,生動,觸手可及。本書寫法獨特,戲謔,解構,顛覆,又充滿了情懷,絕對是哲學愛好者必讀,茶餘飯後談資必備之良品!

  哲學,這門學科給我的印象就是晦澀難懂,暈死人不償命,可以作為居家旅行、興奮難以入眠時的安神入睡的必備良藥。但是,《不瘋魔,不哲學》這本書的作者哲不解卻認為,德國哲學們的哲學著作嚴謹晦澀,而法國哲學家們則秉承法國浪漫主義傳統,連哲學鉅著都寫得如詩歌一般。哲不解的這本《不瘋魔,不哲學》,既像24位哲學家的生平小傳,又像哲學思想的簡論彙編。

  哲不解將那些晦澀抽象深奧繁多的哲學知識簡易化,略去了枯燥難懂的哲學家們的長篇大論,提煉出每位哲學家的最最精煉的哲學思想,不繁冗,又伴隨著哲學家的生平一一列出,使得這些觀點通俗易懂,正如書的腰封上所號稱的“十分鐘內,你也可以與別人討論哲學”。與其說哲不解是在寫作,不如說她在進行一項梳理工程更為恰當。這些哲學家們的生平、哲學思想,都是昔日的陳釀,經過哲不解的梳理後,思想與生平結合起來,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某個哲學家會提出怎樣的哲學理論。對於入門級讀者來說,經歷過這樣的梳理以後用新瓶子裝上的舊酒,口感儼然更加親和、普及化。

  作者以輕描淡寫的幽默將艱澀深奧的哲學知識緩緩將來,雖然少了些許莊重,但是多了幾分親和,正如書名所說——不瘋魔,不哲學,也正如這本書的定位——這本書從來就不是什麼學術專著,這只是一本哲學知識的暢銷書、是哲學掃盲的普及版。當你讀了之後,你會發現:哦,原來哲學並不恐怖。

  另外,這本書的目錄編排也很有意思。這本書有兩套目錄編排:一種是紀傳體排版,將24位哲學家仿照《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正冊與附冊進行排列;另一種則是編年體排版,以時代發展為標準對上述24位哲學家進行排列,使思想的發展更有脈絡可尋。

  範文2

  剛開始選定這本書,是被書名及封面上的名人畫像所吸引,隨手翻幾頁,便對作者獨特的寫法產生了興趣。《不瘋魔,不哲學》一書,作者以詼諧的口吻描述了歷史上著名的二十餘位哲學家的生平傳記和代表哲學思想。

  書中,作者對這些著名的哲學家都做了豐富的人物定義,比如“老宅男康德”、“毒舌男叔本華”、“膽小鬼笛卡爾”等等,作者運用這些帶有明顯個人特點的修飾詞來形容名人,其獨特寫法及戲謔口吻可見一斑。

  舉書中的部分內容分享下吧。犬儒學派,相信大多數人都聽過,但具體是什麼意思,恐怕就沒那麼多人知曉了。作者在書中開闢了“丐幫哲學家:犬儒學派”這一章節,開篇就用幾年前和現今在BBS上貼一照片,收到的不同評論及效果,得出數年前網路風氣尚好,而如今網路犬儒當道這一結論,進而概括出犬儒主義的簡單定義,即:玩世不恭+憤世嫉俗。隨後,作者運用淺顯的文字和生動的故事,追溯犬儒學派的由來,列舉犬儒學派趣聞軼事,古今犬儒在學理上的不同,更加清晰的解讀出何為“犬儒學派”。

  整本書都是由通透的語言和鮮活的事例所組成,讀完這本書,你會覺得,曾經那些你以為的遙不可及的哲學名人,居然是那麼的平易近人;曾經那些你以為的枯燥難懂的哲學思想,原來也可以這麼的通俗易懂。

  範文3

  幾天前,我在琵卓河畔遇見了科爾賀,他告訴我所有掉進河的東西,不管是落葉、蟲屍或鳥羽,都化成了石頭,累積成河床。愛情也在這條河裡,它的快樂與痛苦也隨著時間的沖刷終將沉澱在河底。天真的我相信了他,於是傻乎乎的陪著他看著愛情如何變成石頭。正當我數著時間的時候,一個面容瘦麗的年輕人在我身旁停駐,他開口吟唱著:“我喜歡你是寂靜的:彷彿你消失了一樣,遙遠而哀傷,彷彿你已經死去。”哦,是聶魯達,我剛認出他,他又說:“我在這裡愛你。有時我在清晨甦醒,我的靈魂甚至還是溼的。我的吻籍這些陰鬱的船隻而行,穿越海洋永無停息。”當他說到愛情如此短暫,而遺忘太長的時候,我實在忍無可忍的從腳下抄起一塊板磚朝他鋥亮的頭頂上用力拍去,他倒在地上,頭破血流,嘴巴還在嘟囔著:“我的靈魂因失去她而失落,這是她最後一次讓我承受的傷痛…”我衝他咆哮道,傷痛你妹,哥又不搞基,你念情詩找妹紙去。雖然如此,我還是看到他的眼睛群星閃爍,靈魂如太陽般在燃燒。

  當我正苦於被這兩個瘋子糾纏的時候,天空掉下一本書,落在我頭上,砸的我眼冒金星,迷糊間我看見一行“不瘋魔、不哲學”的字眼在眼前晃盪。是的,只有哲學才能解決我現在的困惑。於是,我塞住耳朵,剛看文章的開頭,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書中第一篇講的是18世紀偉大的哲學家康德。作者以輕鬆、詼諧的語調描寫了康老爺子怎麼從一個窮屌絲逆襲成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當然,不能不提的就是他的偉大的哲學體系——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和我一樣蒙圈了?往下看,作者用言簡意賅的話總結了這三個批判的中心:知識不再由物件所決定,而是物件由我們的認識能力所決定;人之所以成為人,就在於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就必須假設有上帝的存在,假設生命結束後並不是一切都結束了。康德把這一思維方法與哥白尼的“日心說”相比較:哥白尼以前,人們認為一切星球圍著我們地球轉,哥白尼卻說,我們地球是在圍著其它星球轉。

  正當我陷於康老爺子的思維陷阱時,作者拉出了另外一個大師:黑格爾。“黃昏,高高的山崗,他意氣風發,雙手指天,用濃濃的施瓦本方言高呼:啊,我那密納發的貓頭鷹啊,黃昏才能起飛!”小黑霸氣出場。文中講到小黑娶了一位小他20歲的美嬌娘,並執手到老。當然,更重要的是提到他的方法論:一切事物都是暫時的,都是具有運動的絕對性,一切現實都會喪失必然性和合理性。是的,至少我想到了足球和股市,我喜歡它們,正是由於它們的運動和變化,它們從來不走尋常路,世間信徒千千萬,卻鮮有人能一睹芳容。

  好吧,當我讀到“混世魔王馬克思”的時候,我忍不住笑了。真的,不是看笑話,是看一本寫哲學歷史的書看笑了。作者這樣寫到:“馬克思基本是窮死的,一輩子窮酸落魄。他與好基友恩格斯通訊,聊世界歷史聊工人運動,談星星談人生,最後必然要筆鋒一轉:啊,親愛滴恩格斯,我最近預購XX書,請速寄XX英鎊。”作者調侃過後,又表明她是馬克思虔誠的信徒。馬克思說共產主義,同學們無比興奮,追問:“共產主義還有社會矛盾麼?共產主義可以共產妹紙不?”答案當然是NO,作者解釋道:“真正共產主義是一種現實的運動,它以消滅私有制為己任,揚棄人的自我異化,它是一種運動,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目標!”作者用馬克思主義解釋人們加班現象,那部分勞動創造出來卻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就是剩餘價值。哎,苦逼的加班族們,我為你們流淚!作者告訴我,無論年薪多高,銀行賬戶多少個零,永遠都是無產階級。因為我們沒有通過佔有生產資料而無償佔有別人的勞動成果。看到這裡,我有種茅塞頓開的趕腳!

  作者寫尼采,先搬出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的名句:是去找女人麼?別忘了帶上你的鞭子!是的,這個瘋子一樣的哲學家因為慾望而失望,因為痛苦而破口大罵。憂鬱氣質男尼采遇見了悲觀主義叔本華,綠豆看蛤蟆——對上眼了,從此,尼采站在叔本華的肩膀上開啟了自己的星光大道。他告訴我們用人的心靈和意志解決普通的危機。作者用失戀的例子來闡述尼采的思想:人生就是一出華麗麗的埃斯庫羅斯的悲劇,而強力意志就是生命力!要戰鬥!要權利!超人就是大地之意義。你於是醍醐灌頂放棄自殺,外穿紅內褲準備扮奧特曼。

  通過作者的描述,我愈發喜歡這個說:上帝死了!的尼采。

  作者寫“犬儒主義”,反社會反世俗反現實,玩世不恭。我想起很多人和我說的一句話:這年頭,誰認真誰就輸了。不禁讓我覺得深深的悲哀。作者寫佛洛伊德:他的最著名的作品《夢的解析》8年才賣了不到600本。作者寫叔本華:他為後世津津樂道,繞不過三件事,一《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二詆譭女人、三罵黑格爾是坨SHIT。

  文中一句話讓我思考良久。作者用馬克思的思想來描述愛情:悲劇的根源不在於意志不在於慾望,問題的本質要回歸到經濟歷史階級層面上,不是妹紙太物質,不是高富帥太霸道,是愛情抵不住資本的誘惑,早已異化了。

  文中精彩的部分太多。作為一本哲學啟蒙書,作者用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手法與語言,例舉了十二位哲學史上重量級的大師的星光之路與核心理論。又嘗試用哲學的方法與理念詮釋當今社會的現象。嬉笑怒罵,詼諧幽默,讓我樂不可支。

  強烈向與我一樣喜歡哲學卻又討厭枯燥繁複的學術字眼的朋友推介這本哲無解的《不瘋魔、不哲學》。

  看完這本書,我站起身來,拍拍屁股,對著科爾賀和聶魯達說:你們兩個繼續憂鬱,哥要帶著辯證主義與唯物主義去人世間繼續戰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