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誦讀後感

  當我合上了《中華誦——國學經典》這本書時,突然有很多話要跟大家講。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當我合上了《中華誦——國學經典》這本書時,突然有很多話要跟大家講。

  我讀的是五年級上冊。這本書中,一共有六個單元。而我最喜歡的是第一單元。

  這個單元裡有三首詩。這三首詩所描繪的夏日,都是美不勝收的。所以,我很喜歡這個單元。我覺得這個單元寫的景色非常美麗,讓我讀的津津有味。我最喜歡的是第一首古詩:《山亭夏日》。

  《山亭夏日》這首詩是這樣寫的:“綠樹蔭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意思是:夏天到了,白天越來越長,綠樹底下樹蔭濃密,樓臺的倒影映入池塘。微風吹拂,水面上波紋晃動,就像水晶做成的簾子。棚架上開滿薔薇花,滿院清香瀰漫。在這首詩中,我看到了詩人對山亭夏日的安詳、靜謐的嚮往,同時,我還深深地感受到夏日的美好。夏日,雖然烈日炎炎,但是,一切都是那麼美麗,那麼神祕,到處都是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啊!

  在這個單元裡,還有許多“經典誦讀”。當我讀到“知己知彼,將心比心”的時候,心裡頓時“咯噔”了一下。是啊,認識一個人的前提條件就是“知己知彼,將心比心”。也就是說,為人處事不僅要考慮自己,也要考慮別人。這樣,用自己的心關照別人的心,才能做到關係融洽。“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相互認識的人到處都是,可是,有多少是“知心”朋友呢?也許,你會說:“當然都是啦!”但是,不是光在一起玩兒樂的朋友才是知心朋友,像那種不光想著自己還想著別人的朋友,才是真正的“知心朋友”啊。

  說完朋友,我們再說說為人處事吧。“為人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讓我懂得:只有光明磊落、樸素大方的人才能得到好報。像那種整天做壞事兒的人,比如小偷等等,就疑神疑鬼、寢食不安、永無寧日,而且惶惶不可終日。

  除了這些,還有第二單元的“黃金無假,阿魏無真”,更是讓我明白:要相信真實的東西,而不要偏聽偏信;而第三單元的“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又讓我明白讀書的重要性;第四單元的“三思而行,再思可矣”讓我懂得:凡事需三思而後行;第五單元的“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使我懂得學習的重要性;第六單元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又讓我明白要珍惜時間。

  這本書,我真想再讀上千百遍啊!

  篇二

  小的時候,媽媽就告訴我,中國是詩的國度,是詩的故鄉。唐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唐詩,是我們民族的傳家寶!在我還沒上學時,媽媽就教我讀唐詩。

  在唐詩中,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知道了不少歷史,也找到了無數的樂趣,認識了許多揚名中外的詩人。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的詩膾炙人口,百讀不厭。可我更迷戀宋代詩人陸游。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他十二歲能詩賦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稱,是南宋一代詩壇領袖,在中國文學史上崇高的地位。他的詩今尚存九千三百餘首。只因為他的詩雄奇奔放,沉鬱悲壯,洋溢著他的愛國激情,因此,在眾多的詩人當中,我尤為敬佩他!他不畏強權,主張整頓朝綱的精神,我自愧不如。一首充滿悲憤的《關山月》,深切地體現了陸游的憂國憂民,那博大的胸襟讓我不禁涕然淚下。“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髮。笛裡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金人入侵,強佔國土,可這些富家子弟卻緊閉大門,在家裡享福享樂,棄黎民百姓於不顧,讓他們背井離鄉!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鏽得短了弦,這怎能不叫人氣憤,怎能不叫人心酸?我讀著讀著,兩行熱淚不禁從眼眶中滾了下來。我為這些膽小鬼,賣國賊感到氣憤,為老百姓感到不平,為自己感到後悔。作為新世紀的少年,我卻不像陸游那般憂國憂民,關心國家大事。平時什麼新聞呀,報紙呀,我從不光顧。受我青睞的只是那些趕時髦的流行歌曲,什麼超級女生,“狀元360”,我是常掛嘴邊。爸爸常勸我說:“孩子,你也長大,該關心關心國家大事了,該看看新聞了。你可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呀!”我呢,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根本不把這事兒放在心上。有時,老師佈置收集新聞,我也是被動地隨意摘抄一些……這是多麼不應該呀!讀了陸游的詩,我懂得了自己肩上的責任。從今天開始,我要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噢!古詩,謝謝你。你讓我知道了我自己自身的不足,也讓我知道了該怎樣去糾正,怎樣去學習。

  古詩,我們的傳家寶,你真是一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的傳家寶!

  篇三

  從4月份開始,郭河中心小學全面進入“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第二階段活動——寫《弟子規》讀後感。

  郭河中心小學從2011年2月啟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以來,堅持每週一、三、五的集中誦讀,每週二、四廣播站譯文播報,在校園懸掛《弟子規》全文和註釋的條屏,再通過班級自主的多形式《弟子規》誦讀活動,讓學生不僅誦讀國學精華,更瞭解到《弟子規》的為人、處事的基本做法。有了這五個多月的誦讀活動為基礎,今年4月初,少先隊大隊部倡議五、六年級學生把自己誦讀《弟子規》的感受寫下來,並通過班級評比推選一些優秀作品到少先隊大隊部。自4月18日起,利用集中校會和紅領巾廣播站播送這些優秀習作,幫助低年級同學進一步理解體會《弟子規》的深刻涵義。

  在為期一個月的第二階段活動結束後,少先隊大隊部將繼續組織開展第三階段的班級誦讀評比活動,讓“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更加深入的開展——————

  11月2日上午收到學校簡訊通知,邀請家長參加國學經典誦讀展示會,這是孩子上中學以來第一次參加集體活動,做為家長再忙也得去參加,一是給孩子加油,二是趁機瞭解一下學校的情況。由於到的比較早,讓我有機會仔細欣賞一下學校,首先,學校的整潔乾淨讓人感覺賞心悅目,小花園不大,但花草樹木修剪整齊,長得鬱鬱蔥蔥。其次,板報、名人格言給孩子們營造了一個濃厚的文化氛圍。尤其是偶爾幾個孩子從身邊經過時,一聲聲甜甜的“阿姨好”足以見學校對養成教育的重視。我也在竊喜,給孩子的選擇沒有錯!

  下午三點時分活動準時開始了,觀眾臺座無虛席,往舞臺看去,第一個竟是學校音樂老師和舞蹈興趣班同學的一個開場秀。他們的表演一下子把大家帶入到一片喜慶熱鬧的氛圍中。今天一定會是場特別的國學經典朗誦展示啊。

  果然,正式開始之後,我大開眼界。原來,國學朗誦可以有這麼多方法詮釋啊。先是七年級同學奉上的《木蘭辭》,用舞蹈、歌唱、朗頌給家長呈上了一場豐盛的國學誦讀表演盛宴。八年級同學的朗誦,則讓家長們領略了一番原汁原味的國學。大家彷彿回到遠古時代,看到學堂裡端坐的學子們在抑揚頓挫地誦讀經典詞句。尤其是老師參與其中的,更讓活動錦上添花,甜美的歌聲與曼妙的舞姿不時博得廣大師生的陣陣掌聲。

  一個小時的展示活動接近尾聲,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樣子,我也喜在心中。相信這次的國學經典誦讀讓孩子們收穫不少。通過舞臺上的表演和臺下的學習,孩子增強了自信心,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中華優秀文化的內涵,領悟到了朗誦藝術和語言藝術獨特的魅力。————

  “經典”雖然已流傳了千百年,但是名家的風範絲毫沒有褪色。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著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對中華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舊日統治壟斷教育的局面,一變“學在官府”而為“有教無類”,使傳統文化教育播及到整個民族。

  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所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儒家思想是連同我們當代在內的主流思想。儒學在中國存在幾千年,對於中國的政治等各個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潛在影響。

  道家雖然沒有儒家有那麼多的門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道家思想以其獨有的宇宙、社會和人生領悟,在哲學思想上呈現出永恆的價值與生命力。

  “蘭亭臨帖 行書如行雲流水 ,月下門棰 心細如你腳步碎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 卻難拓你的美……”聆聽著《蘭亭序》悠揚婉約的音調,眼前浮現出了王羲之雄逸流動、妍美流便的《蘭亭集序》。

  雖然文中流露出很濃重的消極情緒,但作者能夠駁斥幻想長生不老的虛妄,一反清心寡慾的風氣和追求駢體的形式主義之氣,揭示生老病死的自然和必然,抒寫了一篇情真語篤,樸素自然的優美散文。

  《歸去來兮辭》寫出了陶淵明辭官歸田的意志。全文素懷灑脫,逸氣流行,真摯坦誠,可謂情真、事真、意真、境真。它所抒發的情感簡單明快,強烈奔放,豐富深厚,有脫離官場的喜悅和歸隱田園的樂趣。賦中不僅表現了作者質性自然、恬淡閒適的襟懷,而且還顯示了作者高傲的個性與堅貞的節操。此外,還飽含著作者對於人生深沉的哲理思考。

  時間如手中的一捧細沙,從指縫間悄悄溜走了,但是千百多年來名家們充滿智慧的思想會依然如沙灘上的貝殼般,在浪花的沖刷下,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出璀璨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