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簡單


  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簡單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歡迎大家閱讀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簡單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傳統文化小作文

  我一直堅信,語文是天國的水。據說,文字是由黃帝命倉頡造的,那麼,說語文乃至文學是由倉頡造的也不為過。最早的文字是祭祀用的,這就使語文沾染上神聖的氣息,成為天堂的聲音。請注意,我所說的語文,是具有淨化人心作用的文字精靈,不是束縛或者說陪伴了我九年的語文教科書上的辭條。

  撫著書脊,文字就在身邊“麥斯威爾”的霧氣氤氳中染上甜香。時間在手指間似水流過,我乘著文字的翅膀,在空氣中捕捉每一絲感動:忽而是屈原的《天問》悲慨的泣聲,忽而是曹操《觀滄海》激昂的餘韻,忽而又傳來曹子建在洛水邊讚歎“皎若太陽出於朝霞,皓如芙蓉出於清波”。突然,又聽見杜甫對公孫大娘劍舞的描繪:“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語文,該是東坡“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感嘆,是陸放翁的“身在天山,心老滄州”,是杜工部的“叢菊兩開他日淚”!語文,是精靈!是偉大!是天國之泉……

  似水流年,白駒過隙,精靈,變了。

  如今的語文,不是悸動,而是方格紙,是主謂語,是依附在面板上的咒語,連細胞的生長都被扭曲。不見了“幾處雲龍飛舞”,唯有語法束縛;不見了“水草牽風翠帶長”,只剩寫崴了的作文樣式;不見了《家》《春》《秋》的暖意,只有老師不斷嘮叨的“中心意義”……

  神的精靈啊!你為何如此滄桑……

  如今的語文,沒有維納斯“不完而美”的意境,沒有聖馬麗亞般的神祕,它被語法、文體、結構所代替。語文,不僅僅是分析一個句子的主、謂、賓,不僅僅是一個詞到底解釋為“回來”還是“迴歸”,不僅僅是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不僅僅是為一個說明方法的好處費上半天勁。語文,應該是自由,是每一句都不需抽取時態、語法,是自由地寫出所要說的。語文,是上帝眷顧的。

  空氣中瀰漫著死屍的味道。語文已被擊打得千瘡百孔。

  又有一本叫《Q版語文》的書被炒得火熱。

  又出了一本權威教輔名喚《語文語法全覽》。

  老師又向我們推薦應付中考的書籍。

  剎那千年,我彷彿成了造字的倉頡,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悲慟著,一滴淚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