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小天地手抄報

  數學是一種文化,數學文化是人類社會優秀的、先進的文化。數學文化的傳承、傳播、弘揚、發展,讓人類的學習、生活和工作變得更加幸福和美好!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文化的教學;數學課堂,應是數學文化流淌的地方。數學文化教育場是傳承、傳播、巨集揚與發展數學文化的“路”和“橋”!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關於數學手抄報手抄報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到你們:

  :數學家的故事-她愛上了奇妙數學至死不渝

  她的腦海裡裝滿了奇異的數學符號。畢生探索數學拓撲領域的她,在大家看來,幾乎沒有什麼愛好,研究拓撲是她的唯一樂趣。她是川大拓撲學領域最年輕的女講師,後又成為最年輕的女副教授、教授和女博士生導師,併成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然而天妒英才,年僅54歲的川大數學學院、長江數學中心樑基華教授,於3月21日晚7時因病不幸辭世。

  前不久,最新一期的拓撲界核心刊物《模糊系統與數學》按時寄到了樑教授位於川大竹林村的家裡。扉頁的編委欄裡,“樑基華”三字赫然在列。這份由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模糊數學與模糊系統委員會出品的會刊創辦不久,樑基華即擔負起編纂、審稿之責。而一本擺上國內諸多高校課桌的《拓撲學基礎》,作為普通高等教學“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同樣出自樑基華筆下。“樑基華的Domain理論和格上拓撲在國內都處於領先水平!”川大數學學院副院長王寶富自豪地說。在令許多國際知名學者頭疼的“拓撲公開難題”中,樑基華就解決了兩道。在最近舉行的兩屆國際拓撲學術會議上,樑基華做的學術報告令諸多名聲斐然的國際學者矚目。她的去世牽動著拓撲界的神經。3月21日之後,唁電如雪片般從全國各大高校飛來。深圳大學數學學院黨委書記高智民長嘆一聲:痛失一數學同仁,悲歿一拓撲巾幗。

 

關於數學的手抄報圖片

  :她惟一愛好就是數學

  事實上,在1971年,18歲的樑基華還在瀘州納溪的鄉間迷茫:讀書還是參加招工?1966年就小學畢業的她幾乎沒上過一天中學,而下鄉插隊更讓前途渺茫。最終,樑基華重拾課本,開始日出而作、日落而讀的生活。“這必須提及她在城裡的一個鄰居。”好友範敏才說,這個鄰居是一名數學老師。每次樑基華返城時,捎得最多的就是數學問題。當其他知青沉浸在團聚的歡樂中時,她卻爭分奪秒地請教那位鄰居。
 

關於數學的手抄報圖片

  樑基華的數學才能被激發出來,兩年後考上了川大數學系,師從國內著名拓撲學專家蒲保民,攻讀這門在國內興起沒多少年的學科。“她總覺得自己底子薄,所以要加緊學習。大家週末會到處去玩,但她哪兒都不去。”樑基華的丈夫、現任川大公共管理教授委員會主席的屈錫華,當年就是這樣開始留意起這個女老鄉的。作為數學界少見的女性,樑基華表現出了超凡的鬥志。穿一身粗布、背綠色軍用挎包的她,手裡總是抱著一摞書籍,每天急行在宿舍、圖書室和教室之間。每晚寢室熄燈後,她還要在走廊上繼續看書。“她完全沉浸在數學王國裡,這也讓她變得幾乎沒什麼其他愛好,也沒有交際。”

  :每道題都詳加批閱

  在恩師的調教下,樑基華學問進步很快。1976年畢業後她就留校任教,成為川大拓撲學領域最年輕的女講師,後又成為最年輕的女副教授、教授和女博士生導師。這四個第一,至今仍讓學生們津津樂道。更多的細節昭示出這位老師的敬業和嚴謹。2005年,學生閔超和同學聯手製作一個精品課題,每做一步,就得讓樑老師作評估、指點,但幾乎每次她都要求返工。這讓兩名同學花了兩三個月時間才做出來,“樑老師說過,要麼不做,但要做就要做好!”平常,樑老師為本科生批改作業,對每道題都會詳加批閱。“這些題的邏輯性極強,很多同學做得不知所謂,要理清每個步驟,挑出毛病,每道題會花上二三十分鐘,很傷腦筋,但她仍親力親為。”閔超有時會幫忙批改作業,但末了樑老師仍要重新修改一遍。“其實,這並不在她的考核之列,很多‘灑脫’的老師,對學生作業可能不會這麼在意的。”閔超感慨地說,但樑老師曾說過一句,必須為同學們打好數學基礎,“這是一種責任!”

  :伊人已去空留山水遺作

  不僅僅是數學,樑基華甚至試圖“攻克”自己患的輸卵管癌。有一天,她興高采烈地告訴屈錫華:“這種病症還有救治的可能性。”原來,她生病後主動出擊:上網查閱相關資料,購買了六七本相關醫學書籍,用上當初鑽研數學的幹勁,探索病症原理和治療情況。

  樑基華的效率讓人驚訝。僅僅鑽研了一段時間,她在醫院接受治療時,已經能夠和醫生探討治療方案,提出自己對哪些藥物不適,哪些藥物會更有效果……她的病情逐漸好轉,而她也堅持鍛鍊身體,每天繞著體育場的塑膠跑道跑上5圈,微笑示人。但從今年開始,她的病情惡化,身體每況愈下。住進病房後,她把自己買的醫學書籍都送給了醫護人員。曾經參加過學校繪畫班的她,還讓家人帶來紙筆,每天坐在病床上作畫……樑老師去了後,屈錫華把這些畫都精心收了起來,如今攤開這些遺作,山水、飛鳥和鮮花依舊躍然紙上,看上去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