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的黑板報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讓我們一起來做黑板報來慶祝這個節日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圖片和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

  資料推薦一、五四運動的主要經過

  北京學生運動

  1919年5月1日,北京大學的一些學生獲悉巴黎和會拒絕中國要求的訊息。當天,學生代表就在北大西齋飯廳召開緊急會議,決定1919年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禮堂舉行全體學生臨時大會。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學學生舉行大會,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現北京師範大學)、法政專門、高等工業等學校也有代表參加。學生代表發言,情緒激昂,號召大家奮起救國。最後定出四條辦法,其中就有第二日齊集天安門示威的計劃。這四條辦法是:

  (一)聯合各界一致力爭;

  (二)通電巴黎專使,堅持不在合約上簽字;

  (三)通電各省於1919年5月7日國恥紀念舉行遊行示威運動;

  (四)5月4日上午,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與北京大學、中國大學等13校代表,在法政專門學校開會決議下午在天安門前舉行集會和遊行示威。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學生代表衝破軍警阻撓,雲集天安門,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最早到達天安門。他們打出“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抵制日貨”、“寧肯玉碎,勿為瓦全”、“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並且要求懲辦交通總長曹汝霖、幣制局總裁陸宗輿、駐日公使章宗祥,學生遊行隊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今北京師範大學前身)數理部的匡互生第一個衝進曹宅,並帶頭火燒曹宅,引發“火燒趙家樓”事件。隨後,軍警給予鎮壓,並逮捕了學生代表32人。天安門前金水橋南邊高懸的一副對聯引人注目:賣國求榮,早知曹瞞遺種碑無字;傾心媚外,不期章惇餘孽死有頭。

  燒掉趙家樓的學生遊行活動受到廣泛關注,各界人士給予關注和支援,抗議逮捕學生,北京軍閥政府頒佈嚴禁抗議公告,大總統徐世昌下令鎮壓。但是,學生團體和社會團體紛紛支援。

  1919年5月11日,上海成立學生聯合會。

  1919年5月14日,天津學生聯合會成立。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和工人也給予支援。

  1919年5月19日,北京各校學生同時宣告罷課,並向各省的省議會、教育會、工會、商會、農會、學校、報館發出罷課宣言。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慶、南昌、武漢、長沙、廈門、濟南、開封、太原等地學生,在北京各校學生罷課以後,先後宣告罷課,支援北京學生的鬥爭。

  “五四”發生以後,作為點燃五四之火的大總統徐世昌也與教育總長傅增湘等人在總統府密議,最終討論的結果是對學生運動不應操之過急,而要採取懷柔、軟化政策。

  1919年6月,由於學生影響不斷擴大,《五七日刊》和學生組織宣傳,學生抗議不斷遭到鎮壓。

  1919年6月3日,北京數以千計的學生湧向街道,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活動,被軍警逮捕170多人。學校附近駐紮著大批軍警,戒備森嚴。

  1919年6月4日,逮捕學生800餘人,此間引發了新一輪的大規模抗議活動。

  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開始大規模罷工,以響應學生。上海日商的內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紗廠、日華紗廠、上海紗廠和商務印書館的工人全體罷工,參加罷工的有兩萬人以上。

  1919年6月6日、7日、9日,上海的電車工人、船塢工人、清潔工人、輪船水手,也相繼罷工,總數前後約有六、七萬人。上海工人罷工波及各地,京漢鐵路長辛店工人,京奉鐵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舉行罷工和示威遊行,自此起,運動的主力也由北京轉向了上海。

  1919年6月6日,上海各界聯合會成立,反對開課、開市,並且聯合其他地區,告知上海罷工主張。通過上海的三罷運動,全國22個省150多個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1919年6月11日,陳獨秀等人到北京前門外鬧市區散發《北京市民宣言》,宣告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學生商人勞工軍人等,惟有直接行動以圖根本之改造”。陳獨秀因此被捕。各地學生團體和社會知名人士紛紛通電,抗議政府的這一暴行。面對強大社會輿論壓力,曹、陸、章相繼被免職,總統徐世昌提出辭職。

  1919年6月12日以後,工人相繼復工,學生停止罷課。

  1919年6月28日,中國代表沒有在和約上簽字。

  文界響應

  1919年6月23日,由阮真主編的《南京學生聯合會日刊》創刊,發行所設在門簾橋省教育分會事務所內。張聞天,沈澤民(茅盾之弟)為編輯科科員,是該報的主要撰稿人之一。該刊及時報道南京、江蘇及全國學生反帝愛國運動的情況;圍繞如何“改良社會”這一中心問題,抨擊日本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政府,批判舊制度、舊道德、舊思想、舊習慣,宣傳革命民主主義思想,並介紹各種新思潮該刊連續出版了70號,至9月11日停刊。阮真在該刊最後一期的《編輯科經過報告》中這樣寫道:“……真(阮真)於發表來稿,重思想不重文字,尤以改良社會及改良教育為救國初步之方針,此本刊之微意也。”

  中國收回主權

  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國倡議的華盛頓會議召開。

  1922年2月4日,中國和日本還在華盛頓簽訂了《中日解決山東問題懸案條約》及其附約。條約規定:

  日本將德國舊租借地交還中國,中國將該地全部開為商埠;

  原駐青島、膠濟鐵路及其支線的日軍應立即撤退;

  青島海關歸還中國;

  膠濟鐵路及其支線歸還中國等。

  附約中規定了對日本人和外國僑民的許多特殊權利,但是中國通過該條約收回了山東半島主權和膠濟鐵路權益。

  抵制日貨

  1928年5月,南京成立了“首都各界反日運動委員會”,痛陳國力衰微,經濟絕交乃是阻止日軍侵略的惟一方法,號召對日進行經濟戰。一場聲勢浩大的抵制日貨運動,在當時執政黨的大力推動下,激盪全國。違反抵制日貨者,甚至被剝奪一定的公民權。這種經濟上的堅壁清野,成為另一種形式的悲壯抗戰。

  圖片展示:
 

  圖(一)

  圖(二)

  圖(三)

  資料推薦二、五月的暢想

  春風如意,我帶來草長鶯飛,翠堤柳浪

  春風和煦,我帶來大地蓬勃,鮮花怒放

  只為這一刻,我們心潮澎湃,心海盪漾

  只為這一刻,我們思緒奔湧,激情飛揚

  沿著一條歷史的長廊

  光輝的歷程波瀾跌宕

  跨越一道歲月的時光五四青年節詩歌

  青春的彩翼臨風翱翔

  八十七年風雨兼程,我們歷經滄桑

  八十七年斗轉星移,我們不改志向

  我們年輕——

  夢想永遠背在肩上

  我們年輕——

  快樂永遠裝在行囊

  因為那束精神的火炬穿雲破霧,燃盡蒼茫

  因為那面思想的旗幟摧枯拉朽,迎風飄揚

  每一年的這個節日

  我們風流倜儻,無尚榮光五四青年節詩歌

  每一年的這個時刻

  我們高歌壯麗,豪情萬丈

  歌聲和笑語

  光榮與夢想

  像明媚的春光

  灑落在我們的身上

  這美麗的水位

  在我們的心中升騰,升騰

  激盪起溫馨的漣漪,層層熱浪

  這是屬於我們的五月暢想!

  看過也以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