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黑板報

  保護能力是孩子們快樂健康成長的必備能力。只有學會自我保護,遠離危險,我們的孩子才能擁有幸福,享受美好的生活。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安全黑板報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到你們:

  -凍傷預防

  多數凍傷是以可預防的,主要預防措施如下:

  一做好防凍的宣傳教育,提高思想認識,加強鍛鍊,增強體質,提高耐寒能力:①有計劃地循序漸進地組織耐寒鍛鍊,例如組織部隊爬山、滑雪,跑步等,堅持冷水洗手,洗臉,洗腳和擦浴應從熱天開始。②掌握凍傷規律,抓住防凍重點,例如容易發生凍傷的天氣,主要是冷天和大風天,特別是氣溫驟變的天氣;易凍部位,主要是身體暴露部位和肢端,如手、足、耳、鼻、顏面等;易發凍傷的時機,多在戰士單獨執勤、特別是在站崗放哨時往往站立不動,或執行緊急任務時的分隊等。掌握好以上規律,採取相應措施,實踐證明是可以減少或防止凍傷的發生。③加強行政管理,做好物資保證。落實防凍保暖措施,入冬前維修門、窗、火爐、火牆,草墊。衣著應溫暖不透風,且鬆緊適度,鞋襪不能過緊。④積極改善伙食,飲食時間合理安排,間隔不宜太長,注意質量,並保證吃熱食。⑤運送傷員途中注意防寒保暖。切忌立即用火烤或用雪擦受凍部位。

  二戰士或個人防凍應做到“七勤”“六不要”即:勤進行耐寒鍛鍊;勤準備防寒物品;烤換鞋襪、鞋墊,尤其是“汗腳”的更應注意;勤活動手足,揉搓額面;勤用熱水燙腳;勤互相督促;勤交流防凍經驗。不要穿潮溼,過緊的鞋襪;不要長時間靜止不動;不要在無準備時單獨外出;不要赤手接觸溫度很低的金屬;不要用火烤,雪搓或冷水浸泡受凍部位;不要酗酒。長期駐防寒區的部隊,歷年都總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防凍經驗,只要把這些措施和經驗認真重視,勇於實踐,就能取得在嚴寒時的行動自由。

  -凍傷的救助常識

  凍傷的肢體應迅速在溫水中使之溫暖,水的溫度要護理人員的手能忍受不超過40.5℃,要小心避免燙傷失去知覺的組織.若下肢受累但需步行一定距離去接受醫療時,不要解凍.外傷如行走可進一步加重解凍組織的損害,若再冷凍肯定會嚴重受損,但被凍的時間越長,對以後組織的損害越大。若受凍部分不立即解凍,則應輕輕地清潔,保持乾燥,用無菌繃帶保護,直至溫暖解凍,這種較為穩定的辦法是可行的。病人可服400mg異丁洛芬ibuprofen,若可能應全身保暖。

  在醫院內進行總體檢查期間,應迅速將肢體置於大容器內溫暖,水溫保持在38~43℃。回暖後,微波測溫,鐳射多普勒流量測定,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檢查可用於檢查周圍迴圈,以指導治療,改善預後。預防感染很重要,若壞疽是乾的,感染不大可能。但溼性壞疽,像浸泡足一樣,可能被感染;應該應用抗生素.若免疫接種不是最近進行的,則應給予破傷風類毒素。溫暖後,肢體應保持乾燥,暴露於暖空氣中,儘可能做到無菌.大多數病人有脫水和血液濃縮;應口服或靜脈滴注補液,並恢復電解質到正常水平。可採用的內科療法並不一致,但目標是恢復迴圈,使細胞損害減至最小。最有效的是低分子右旋糖酐,異丁洛芬和丁咯地樂buflomedil.較強力的動脈內或靜脈內給藥以及化學或外科方法的交感切除現已很少應用,但對晚期灼痛還是有用的。營養和精神狀態需要特別關心,手術應儘可能推遲,因為黑色硬殼常可脫落而留下活的組織。"正月凍傷,七月手術"是一句正確的格言。最好的長期治療是漩渦浴及浴後輕輕擦乾並休息。對凍傷後長期持續存在的症狀如麻木對寒冷過敏尚無治療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