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者黑板報邊框素材

  愛國主義是大學生德育教育的一箇中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內容,更是現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引人奮發向上的動力,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源泉,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要條件。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關於愛國黑板報的資料和相關內容,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愛國者黑板報: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

  在1941年的秋天,六班的五個小戰士承擔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他們與敵人鬥智鬥勇,卻在一個岔路口猶豫起來:一邊是可以跟上隊伍的路,而一邊是懸崖。但是班長馬寶玉知道:如果走跟上連隊的路,就會暴露人民轉移的方向。他想到了窮苦的人民,於是選擇了通往懸崖的絕路。他們不屈不撓,英勇奮戰,當他們看見人民成功轉移了,非常高興,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當他們把最後的一個手榴彈投向敵人,便縱身跳下懸崖。他們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喊著:“中國共產黨萬歲!”

  他們的精神是多值得我們去學習啊!面對著日本凶狠的敵軍,他們不畏懼;面對著猛烈的炮火,他們不畏懼;面對著危險的懸崖,他們不畏懼!而我們,為什麼遇到一點點困難就退縮,為什麼跌倒就不能爬起來?我們應該學習他們,他們值得我們去作為榜樣!
 

關於愛國主義黑板報花邊圖片

  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湧現了大量的愛國英雄,不論是死的轟轟烈烈的烈士,還是無名的士兵,都為國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他們,給我們創造了衣食無憂的生活。是他們的風餐露宿,讓我們現在能夠吃飽穿暖。

  我們應該傳承他們的精神,遇到困難越挫越勇,不向困難低頭,勇往直前。

  愛國者黑板報:保衛盧溝橋

  1937年7月7日夜晚,駐紮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的日本軍隊突然向中國守軍發動了進攻。駐守在那一帶的國民黨第二十九軍官兵,立即還擊,一場保衛戰打響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日戰爭也就由此開始。

  二十九軍是有抗日傳統的部隊,官兵們對日寇早就恨之入骨。侵略者的槍聲一響,他們就決定立即還擊,奮不顧身地保衛盧溝橋。官兵們表示要“確保盧溝橋和宛平縣城,不準日本一兵一卒進入,不能放棄一寸國土。”前線士兵激動地說:“我們願意與盧溝橋共存亡。這裡就是我們為國獻身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墳墓。”

  戰鬥打響以後,官兵們面對凶惡的敵人,毫不畏懼。營長金振中腿部負傷,仍堅持指揮。激戰中,日軍大隊長一木清直被當場擊斃。為了奪回被日軍佔領的陣地,士兵們組成大刀隊,和敵人展開肉搏,一個青年士兵連著砍死13個敵人,自己也英勇犧牲。有一個連的官兵奮勇抵抗,最後除四個人以外,全部為國捐軀。他們用鮮血和生命保衛了盧溝橋和宛平城,和盧溝古橋一起,受到人民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