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教育簡單黑板報

  愛國教育是學校德育的永恆主題,語文學科蘊含著生動、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感。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關於愛國教育的黑板報圖片和相關內容,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愛國故事之李四光創立中國地質學

  人們把科學技術和教育比作使中華騰飛的兩個“翅膀”,是非常正確的。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就不會有國家的強盛。李四光是我國傑出的地質科學家。為了建立中國的地質科學,探明地下寶藏,他到外國留學後,不願在外國當工程師,而是回到國內,不辭辛苦地到各地考察,進行地質研究,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比如,他把力學的理論用到地殼變動的研究中,提出了地質力學的理論,成為有中國特色的地質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外國人一直說我國是貧油地區,用石油只有從外國進口。李四光不信那一套。他經過周密考察,用自己的理論,推斷中國的地下有豐富的石油。後來,科技工作者和石油工人,根據這一理論,果然在我國東部找到了大油田,先後建成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石油生產基地。這不但證實了李四光預言的正確,還徹底甩掉了我國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現在我國不僅可以石油自給,還出口到國外,大大增強了國力。像李四光這樣為祖國富強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還有不少。他們是愛國者的典範,是民族的精英。
 

愛國主題的黑板報圖片

  :愛國故事之陳嘉庚舍財辦教育

  要改變落後面貌,就得興辦各種事業,就需要各種有用的人才,所以發展教育、培育人才是最重要的。愛國的人們看清了這一點,有許多人熱心辦教育,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就是突出的一個。他在新加坡創辦橡膠等實業,有很強的經濟實力後,首先就想到要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出力,於是在家鄉廈門,他出錢興辦了幾十所學校,有幼兒園、小學、中學,還有大學。他認為:“教育是立國之本,興辦學校是國民的天職。本著“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想法,他把辦企業掙得的錢大部分用在辦教育上。為了興辦學校,他毫不吝惜家財,而自己卻過著十分簡樸的生活。

  1932年,他的企業受到衝擊,收入減少。一家外國企業集團想乘機把他的一部分企業收過去,條件是不再出資辦學。陳嘉庚斷然拒絕,說:“我寧肯讓企業倒閉,也不停辦學校。”後來,企業被迫停產,他仍然盡力籌集資金,保證學校的教學活動。在陳嘉庚的努力下,廈門的教育十分發達,出了許多優秀人才。這位愛國華僑在他臨終時留下遺囑:把自己私人的300多萬存款全都捐獻出來,作為辦學經費和興建華僑博物館,一分錢也不留給子孫後代。

  :詹天佑修鐵路

  清朝末年,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都是些少年。有個才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聰明好學,又立志為國效力。後來他學習工程技術畢業,回到了國內。可清朝政府對本國人才不信任,像修鐵路,就都讓外國人主持。詹天佑儘管有才幹,也只能當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訊息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著要修,因為他們知道這條鐵路在中國的戰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國,雙方爭執不下,最後達成“協議”,說中國如果不讓他們修,他們就什麼也不提供。他們以為中國人離開他們肯定修不成這條鐵路。

  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對他不放心,說他自不量力,說他膽大包天,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說:“京張鐵路如果失敗,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和工人們一起吃住在工地,細心勘探,大膽試驗,經過4年艱苦的勞動,終於成功地修築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詹天佑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原來那些瞧不起中國工程師的英國人也表示對他由衷敬佩。